健康中国背景下五谷养生研究进展
2019-09-10井永法王丽萍常世敏邢秀敏郭亚辉魏勇军曹延萍来运钢杨聚岭
井永法 王丽萍 常世敏 邢秀敏 郭亚辉 魏勇军 曹延萍 来运钢 杨聚岭
[摘要]慢性病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高发很大程度上是东方民族飲食西方化的必然结果。五谷养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养生文化。《黄帝内经》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膳食搭配理论揭示谷物为主、食物多样的主食化干预为防治慢性病的重要措施。全球健康相关专家学者(尤其我国大陆)越来越重视并做了多方面深入研究。现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已取得成果进行综述,并指出现存的问题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旨在弘扬新时代中华民族养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饮食理念独特优势的同时,为政府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合理的膳食指导和推广五谷养生的系列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为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减轻国家和个人医疗负担、促进人民群众健康长寿贡献力量。
[关键词]五谷养生,膳食模式,慢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7-0196-03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指出:“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17年我国慢性病造成的死亡已占总死亡人数的86%,慢性病医疗费用占医疗总费用70%。刘旭院士认为,慢性病高发很大程度上是东方民族饮食西方化的必然结果。五谷养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养生文化。《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搭配理论,揭示五谷是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五果辅助补充营养,五畜补益五脏精气,五菜有协同充养作用,强调谷物为主、食物多样。近年来,五谷养生作为主食化干预防治慢性病的重要措施,引起全球健康相关专家学者重视,并做了多方面深入研究。
1
国内相关研究主要有三方面
1.1对《黄帝内经》“五谷为养”的阐释重点集中在食疗、“谷养”膳食规律、五谷为主膳食结构及五谷进食原则。中医经典不乏对食疗的研究,李丹等对326篇的食疗相关文献分析认为,“食养”是中医食疗学的重要内容,运用食物帮助健康人群达到养生的目的。通过“食养”,可以未病先防,提高健康人机体免疫力。闫茂华指出《黄帝内经》中五畜(动物性食物)和五谷、五果、五菜(植物学食物)以1:3的比例搭配是科学的配餐方法,是国际营养学界公认预防慢病的最佳膳食模式,体现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东方传统膳食结构的科学内涵。张岩等,沈明月等分析谷物中各类营养含量,结合五谷生长的相关节气,从四时与体质两方面总结适合于现代人“谷养”膳食规律,以指导现代饮食养生。饮食不节是造成许多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周玲娜等通过研析《黄帝内经》中食养之道,推崇适宜人类的膳食结构应以五谷为主,以果、肉、菜类为辅。更加广泛和深入对五谷进食原则及方法展开研究,指导人们正确摄入“水谷”,对于预防疾病和颐养天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对“五谷为养”的临床实践研究研究发现五谷对于养生具有独到的实用价值。食用全谷物豆类复合主食或某一种均可较好的维持和改善体质体能,产生明显的健康效益。谷物豆类复合主食研究郭宝福研究发现,食用复配式粗杂粮馒头较食用葡萄糖取得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最重要原因是复配式粗杂粮馒头含有较低的血糖升糖指数。谭琴等复合全谷豆粗杂粮比面粉大米富含更多种类活性物质,起到改善脂代谢紊乱的作用。食用单一谷物研究梁润平等发现谷物在代谢综合征调控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史宏等人指出小米有健胃的功效,可镇静安眠,产妇食用小米粥可促进乳汁的分泌。秦培友研究显示燕麦因其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受到人们的青睐。张川研究发现,燕麦食疗后可有效降低患者腰围、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1.3“五谷为养”与补益精气神研究“五谷”皆为植物的种子,浓缩了植物的精华,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即“阳气”,能够补养“五脏之真气”。研究集中在精气神内涵阐释,五谷、五脏与精气神之间关系的研究及药食同源等方面。精气神,为养生核心要义,构成中国传统养生和生命学说的重要部分。生命物质起源于“精”,精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来自父母先天之精(又叫“元”),是整个生命活动中的“生命之根”;另一个是水谷精微,出生后来自食物和水;生命能量依赖于“气”,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是通过气的作用来实现和维持;生命活力表现称为“神”,中医学角度认为,神是人的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包含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由心所主宰,因此有“心神”之说。《黄帝内经》里说:“神者,气血也。”张海生研究指出,气血是化生精神的基础物质,气血的多少,与人的精神状态息息相关。气血充盛,则神志精明;气血不足,则精神萎靡。五谷、五脏与精气神有着密切的关系张炎研究中指出谷物多源于农作物的种子,吸收万物之阴阳,集自然植物之精华,运化丰富的营养和和强大的生命力量。《素问·六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人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黄帝内经》中讲: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脉……脾藏营,营舍意。即人的精神活动范畴有赖于五脏所藏的物质基础,若五脏功能正常,精气充足,人就会精力充沛,说明五谷先作用于五脏进而补养精气神。中医有一句名言: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白克江指出不同的谷物因其功效不同,会影响到不同的脏腑感受其相应的气而发挥作用,谷类食物以补脾胃之气为主,而豆类食物以解毒功效居多。药食同源巫抑扬发现,药物与食物均具有五味及四性,并发挥升降浮沉作用,因此结合食物性味的特点进行补精益气,调节体内阴阳的平衡,以达到保养身体、防治疾病目的,如果搭配不当,则会阴阳失衡,引发疾病。《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言“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即饮食五味既可化生精气,充养脏腑,又可损伤脏腑,导致疾病。《素问·五常政大论》云:“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突出在临床治疗中也应重视食物补益精气的作用,固本扶元主要依赖食物,肯定食养的扶正祛邪功效。0F21D4B4-71D3-48AA-B84F-B6118F37DF63
2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全谷物饮食方面
由于中西方饮食文化差異,相比较中国学者独特的五谷养生研究而言,西方学者更注重营养成分对营养性疾病的饮食干预研究,通过强化食品达到补充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目前未发现西方学者对五谷养生作用的探究,研究重点放在全谷物、精制谷物及谷物成分三方面。
2.1全谷物研究食用全谷物有助于改善多项指标,减轻全身炎症,防止体内脂肪大量增加,降低脂肪肝、糖尿病等非传染性慢胜病的发病率及总死亡率和病原特异性死亡率。2009年美国饮食协会提倡素食饮食结构,认为素食者可以降低心脏病、高血压以及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Lillioja s等研究指出,为了保持健康,每天至少摄入40克全谷物,但80%做不到。麸皮中糊粉是一种常被忽视但又重要的谷物成分,多含矿物质、蛋白质和抗氧化剂阿魏酸。全麦被描述为比精制小麦更有营养,因此被提倡为健康的选择。2015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科学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康的饮食模式要包括五谷杂粮。Fatahi s等通过对超重和肥胖的妇女为期10周的饮食干预研究发现,谷物组体重、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下降均高于水果和蔬菜组或结合饮食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加更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Kopf J c等对49名果蔬、谷物摄人少的超重或肥胖者进行平行喂养试验,随机分为三组:全谷物、蔬菜水果和对照组(精制谷物)。研究发现全谷物组较其他组脂多糖结合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有明显的下降,提示全谷物水果和蔬菜在减轻亚临床炎症和促进超重和肥胖患者胃肠道健康方面的作用。Xu Y等通过纳入838名受试者的meta分析发现,食用全谷物与炎症标记物负相关关系。全谷物饮食组c反应蛋白、IL-6浓度显著降低有关。表明增加全谷物摄入量可减少全身炎症。Kikuchi Y等研究表明,摄人全麦谷物与代谢综合征呈负相关,全麦小麦面包代替精制小麦面包的饮食有助于预防内脏脂肪肥胖,减少若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病率。Schu/te s等研究表明精制小麦增加肝脏脂肪,而全麦防止肝脏脂肪的大量增加。Huang T等发现食用全谷物和谷类纤维与降低总死亡率和病原特异性死亡率成反比。
2.2谷物成分及精制
谷物研究低全谷物摄入量和高精加工谷物摄人量是我国主要的膳食危险因素,更易引起糖尿病、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Li Y最新研究表明,低全谷物摄人量和高精加工谷物摄入量是我国主要的膳食危险因素。Mazidi M研究表明,精制全粒的比例越高,患慢性肾病的可能性越大。
3小结
五谷养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养生文化,具有独到的实用价值。国内外学者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从多角度对五谷养生进行研究,包括食疗理论、文化、营养素作用等,充分验证五谷在慢性病防治、促进健康等领域的作用,为五谷养生被大众认同和接受做出巨大贡献。从现有的研究结果中不难发现,对五谷养生的研究存在“三重三轻”:①重在对五谷养生文化的阐释,轻于对五谷养生模式的创建与创新;②重在对单一谷物作用(大米、荞麦等)讨论,轻于对五谷在疾病防治、健康促进的整体性研究;③重在对五谷在人群食用情况的观察研究,轻于对亚健康及患者人群的五谷干预研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没有发现对五谷养生系统全面的研究,因此,从了解公众对五谷养生的认知和应用情况人手,获知公众对待五谷养生营养膳食的态度和行为;探讨五谷所蕴含的独特养生价值和内在机理和探索并建立不同人群五谷养生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挖掘健康中国背景下五谷养生的时代意义与价值,促进健康文化与产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0F21D4B4-71D3-48AA-B84F-B6118F37DF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