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情境下的《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
2019-09-10满春燕
满春燕
名著不仅蕴藏着丰厚的文学养分,也饱含着世界各民族思想文化的精华。怎样才能做到通过读一本书达到会读一类书的目的?新课标提出的“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给了我们一定的启发。它强调要指导学生在主题引领下,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共同创造阅读成果、建设阅读共同体,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本文以阅读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为例,探索在主题情境下,以任务为驱动,使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想象类文学阅读路径。
一、任务群教学的主题情境及其分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任务群教学就是要在情境中完成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语文任务根据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可以分为三类,个人生活中的语文任务、社会生活中的语文任务和学科知识情境中的语文任务。
经典阅读“天然地与学生的生活有距离;而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情感性,其核心是学生经验、思维和情感的参与,去情境化和问题化,经典就只剩下符号了”。真实的情境可以提供完成任务的背景或者任务完成所产生的意义。通过创设任务与情境,设计对接生活的场景,打通校内与校外生活、现实与未来生活,关联学生已有的语言经验,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设计要素
语文学习任务群正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它为课程实施提供了新的路径。任务群在主题统领下,以学习为主线,将诸多语文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主题单元,形成了新的秩序。十八个任务群就是十八个大的主题统领。围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从明确主任务、分解成系列活动、设计真实情境三个方面展开单元设计。须要明确的是,在教学实施环节首先展示的是真实学习情境,但与之相反的是,在设计环节首先要明确的是单元主任务。
1.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主任务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单元设计,首先要选书并根据书的特点提取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从而明确阅读主任务,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一般来说,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以思想性强的文学作品和文化作品为主。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符合高中学生阅读的特点,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是过分艰涩。对于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塑造有一定的帮助。
《老人与海》很好地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这使得作品有深度阅读的必要和可能。作品中的硬汉形象、象征意蕴和深刻的思想主题、极简的文风等都是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有待读者挖掘,特别是只带回了鱼骨架的失败的老人是否算是英雄,更值得去探究。据此,我们可将主任务确定为鉴赏作品的象征意蕴,探究作品的思想主题。
2.根据三种语文学习方式,设计系列活动
语文学习任务群突出了语文实践的三类学习活动,即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为了完成鉴赏作品的象征意蕴、探究作品的思想主题的主任务,笔者围绕三种语文学习方式设计了具体的语文活动。
艾德勒、范多伦提出了阅读想象类文学的方法。他们认为“想象文学会尽量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字义,好让这些字特有的多元性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渲染力。作者会用隐喻的方式让整本书整合起来”,进而提出了阅读想象文学的一般原则:架构性、诠释性、评论性。架构性就是找到作品的整体及部分结构;诠释性就是定义和诠释书中的共识、主旨;评论性就是评论作者的学说,以赞同或反对的态度完成对作品的理解。
体会和理解小说主要是运用想象力。依据这样的原则,笔者围绕主任务设计了三个语文活动:以老人的视角为《老人与海》编制目录(架构性阅读),讨论老人失败的行为是否有价值(诠释性阅读),“圣地亚哥纪念馆”展品推荐(评论性阅读)。
3.基于主任务的分类,设计真实情境
从社会生活情境中凝炼《老人与海》的主题,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将阅读情境化、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的深度阅读。
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原型是曾在暴风雨中搭救过海明威的古巴老漁民富恩特斯。出海打鱼,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一副鱼骨架的事就是他讲述给海明威的。当时这件事就给海明威很大的触动。2002年哈瓦那时间1月13日,富恩特斯在古巴去世。在去世的前一年,他还为古巴的“海明威纪念馆”捐献了海明威的大量遗物和信件。
将阅读与社会生活情境打通,确定了《老人与海》阅读的主题情境:为了更好地纪念海明威为世界文学作出的贡献,计划在海明威纪念馆附近建立圣地亚哥纪念馆。请每名学生为纪念馆推荐展品。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确定《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基本的任务框架。(具体见图1)
三、学习活动示例与分析
活动一:以老人的视角为小说编制目录
1.限时速读,圈点勾画
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相对集中的时间完成小说的初步阅读。
2.回读文本,编制目录
回读文本,以老人的视角为小说编制目录,十个标题左右,并说明这些标题之间的联系。
组1:目录
老人与孩子
老人与大海
○起航出海
○晨景小获
老人与大马林鱼
○咬钩
○初现
○对峙
○胜利
老人与鲨鱼
○登多索鲨
○加拉诺鲨
○六鳃鲨
○鲨鱼群
○归程
组2:目录
○八十四天的霉运
○与小男孩相谈
○黑暗中起航
○邂逅大马林鱼
○真希望那孩子在我身边
○大马林鱼到手啦
○鲨鱼来啦
○战胜鲨鱼
○带着鱼骨架回家
○梦中雄狮
分析:以老人的视角编制整本书的目录这一任务是为了引领学生通读全篇,完成架构性阅读。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体验,运用想象力感受一个孤独、贫穷的老人要实现梦想的艰难。示例中两个小组编制的目录语言文字准确清晰,能概括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分别以书中的意象或者时间线索贯串。也有小组用老人的语言编制目录,“你跟的是一条幸运的船”“我是一个不寻常的老头”“鱼啊,我爱你,非常尊敬你”“要是孩子在就好了”,等等。从内容梳理的完整性、视角的一致性、语言风格的统一性等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达到阅读和梳理全文的目的。
活动二:讨论老人失败的行为是否有价值
老人在八十四天没有打到鱼的情况下依然不愿放弃钓一条大鱼的梦想,而最终仍然是一个失败的结局。那么老人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一件凭个人力量根本无法完成的事情呢?围绕“老人的失败行为是否有价值”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教学实录摘编:
生1:老人只带回来一副大马林鱼的鱼骨架,这一失败的结果是因为他设置的目标过于远大,不切实际。他本身就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却想要钓一条比船还大的鱼,尽管他暂时成功了,却没料到一群围攻的鲨鱼的到来,最后的失败是必然的。我认为他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无法达到的目标付出这样大的代价。这是个很单调无聊的故事。
生2:虽然故事情节没有那么曲折,但这种无聊和反复的过程恰好体现了老人坚持的精神。情节虽然很简单,但给我的启示很大。
生3: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无聊的故事,老人就是一个闪闪发光的英雄。他虽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比胜利的英雄更值得尊重,因为他没有放弃。
生4:与大马林鱼僵持的阶段,老人一直拉着鱼线,如果是我,我不会一直坚持,反正我已经老了,失败也无所谓。当我把自己置换成老人的角色时,我突然觉得是成为英雄的理想给了他战胜困难的力量,这使我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生5:故事情节有很多出乎意料的地方。我以为当他战胜那条大马林鱼就是英雄了,谁知道后面会有鲨鱼;我以为战胜一条鲨鱼他就是英雄了,没想到还有第二条鲨鱼;我以为战胜第二条鲨鱼他就可以安全地返回了,没想到鲨鱼群又过来了。我想起了王小波的一句话:“《老人与海》讲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人类共同的命运就是要不断地面对生存的危机,这就是这个故事的价值。
……
分析:讨论老人的失败行为是否有价值这一任务是为了引领学生进行思辨、鉴赏,完成诠释性阅读。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作品中的硬汉形象,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情感、态度、观念。课堂上,学生围绕“坚持还是放弃”“为了生存还是为了尊严”“冒险还是勇气”等话题展开激辩。这个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活动三:圣地亚哥纪念馆展品推荐
请为纪念馆推荐一个你认为必须有的展品。根据小说内容进行展品设计、撰写展品说明并附上推荐理由。展品可以是一幅画、一座雕塑、一个物件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给展品所属的展厅命名。部分小组阅读成果见表1。
分析:为圣地亚哥纪念馆推荐展品属于评论性阅读。为纪念馆推荐一个必须有的展品,不仅是个人喜好的问题,还有对小说作品价值的挖掘。想象类作品的阅读不追求同一性的共识,读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启示。这一活动通过“纪念馆必须有的一样展品”重组原文信息和材料,创造了属于读者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的老人形象。展品的推荐体现对文本的细读,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能创造出心中的美好形象,挖掘意象的象征意蕴和作品的精神内涵,就是这一环节的宗旨。
评价建议:“评价是融合在每个任务群学习过程中的,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表现的。”因此,三个活动环节的评价都是融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有利于学生反思阅读过程,优化阅读方法。
四、教学反思
第一,恰当的主题情境设置可以激发阅读的主动性。为圣地亚哥纪念馆推荐展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情境,包含未来社会生活情境,也包含了语文学习情境。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学生调动各方面的素养,使阅读整本书的过程始终充满兴趣,有利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带来深度体验和思考,也提高了学生的投入度,促进了学生在閱读中的主动探索和主动表达。从认为情节单调到认为情节曲折,从认为老人很无聊到发现一个失败的英雄丰富的内心世界,从不知道孩子的存在到深刻理解孩子与老人的亲密关系等,都是学生主动进行文本细读的结果。
第二,系列的活动设计有利于主任务的完成。形式多样、前后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包括阅读与鉴赏:通读文本,梳理与探究——撰写目录、讨论老人失败的行为的价值,表达与交流——推荐展品。系列活动共同指向鉴赏象征意蕴、探究思想主题的主任务。为主展馆命名体现了对小说主题的认识,展品的设计则是对小说内容的把握。阅读小组读出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命运征途、温情港湾、坚强与正义、力量……虽然读出的主旨不同,但彼此之间又构成了主人公丰富而有层次的精神世界。对失败的英雄和不圆满的结局的探究,增进了读者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第三,在过程性评价中要准确定位教师角色。在任务群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也在变化,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如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价,从而推进语文学习质量的提升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反复阅读整本书是过程性评价的主要目的。小组交流时学生的认知是不同的,教师首先要引导小组之间的对话。有小组汇报内容偏离文本或有学生仅仅为成果的表象而惊叹时,教师要及时介入,提醒学生阅读不能脱离文本本身,不能偏离文本主旨,引导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辨别,消除其他同学的阅读误区。当然,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的独到见解,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是很重要的。要在相互对话和讨论中深度解读文本,从这一角度来看,教师也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
整本书阅读不能止于对作者意图的理解,学生对作品的创新思考和认识,对作品的重构,也是阅读的重要任务。未来的语文课堂是在主任务下的情境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在这一方面我们需要探索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