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板运动试验运动高血压早期检出隐匿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2019-09-10李燕丽黎荣山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1期

李燕丽 黎荣山

[摘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简便、经济、相对安全无创,广泛用于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预后评价。ACC/AHA制定的运动试验指南中其适应症便包含“早期检出不明确高血压病”,但未明确制定观察运动血压具体标准。1983年,Dlin等学者提出了运动性高血压的概念和诊断标准。经过30余年的国内外研究和探索,目前医学界对运动性高血压已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提出运动血压可以预测未来血压状况,如果运动可诱发高血压,则其未来患高血压病的危险大大增加。因此本文就平板运动试验运动高血压早期检出隐匿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运动血压,隐匿性高血压,平板运动试验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7-0193-02

1概念

正常人在一定运动负荷下,血压会产生反应性的生理增高,以满足机体的需要。运动期间和(或)运动结束后恢复期血压异常增高的征象,亦称运动性高血压反应或运动性过度血压反应。隐匿性高血压指患者诊室血压正常而家庭环境中血压升高者,这类患者在体检时也会漏诊。

2检测方法

2.1运动性高血压采用EDAN INSTRUMENTS,INC.china TM-400平板运动仪及SunTech Medicalinc,USA.TangoM2运动血压计。该运动血压计特别设计用于克服噪音、移动和与心脏负荷相关的生理困难以及用于运动测试。其可供心脏病学专业人士在压力实验室使用,可用于跑步机、测力计和药理学压力测试试验。Tango M2对血压的监测非常可靠。极量运动心率=220-心率,次极量运动心率=(220-心率)×85%;运动方案为Bruce方案;血压采集方式设置为运动开始后每阶段3分钟1次,运动恢复期2、4、5、6分钟分别测量1次,血压计触发方式为方波,当系统连接血压计,血压显示区域会自动显示测量数据,也可手动输入血压值。

2.2高血压所有研究对象在安静房间内休息5分钟后,由患者自行在家或诊室内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坐位右上肢血压,间隔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5mmHg,则间隔2分钟后再次测量,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的诊断标准来诊断高血压,在安静、清醒、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条件下采用上述方法测量,或者运用动态血压计监测24小时血压的平均值,其中白天时段为7:00-21:59,每2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夜间时段为22:00-6:59,每一小时测量一次血压,有效测量次数>85%为有效。测量期间嘱患者正常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充气时上臂放松,避免手部运动,24小时内避免饮酒、咖啡和浓茶。

3诊断标准

3.1运动性高血压

由于运动中血压的变化与检测的运动方式(踏车、跑台、台阶等)、年龄、性别、体能、测量血压的时间、种族等诸多因素有关、所以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据文献资料显示,有多位专家学者根据研究制定了运动高血压的血压绝对值诊断标准:

3.1.1极量运动负荷时标准(1)LRCP研究标准:男性和女性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95mmHg。(2)Ilina标准:男性和女性收缩压≥200-220 mmHg,舒张压≥95-100 mmHg。(3)Laukkanen标准:男性收缩压>230 mmHg等。

3.1.2亚极量运动负荷时标准(1)Dlin标准:男性收缩压≥200 mmHg,舒张压>90 mmHg或升高振幅≥10 mmHg。(2)Framingham心脏研究(1992年)和CARDIA研究标准嘲:男性收缩压≥210 mmHg,女性收缩压≥190 mmHg(应用较多)。(3)Hietanen标准:男性和女性收缩压>215 mmHg等。因此,参考上述文献中专家学者的研究制定判断运动血压增高的诊断标准为:亚极量运动负荷时运动中或运动后,男性收缩压≥210 mmHg,女性收缩压≥190 mmHg。舒张压>90mmHg或升高振幅≥10 mmHg。

3.2高血压3次非同日均出现血压≥140/90mmHg为诊室高血压,≥135/85 mmHg为家庭高血压;24h平均SBP/DBP≥130/80 mmHg,白天平均SBP/DBP≥135/85 mmHg,夜間平均SBP/DBP≥120/70 mmHg为动态高血压。

4运动性高血压的试验结果书写要求

参考《浙江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操作与诊断规范(试用版)》建议:结论应描述试验中血压异常:出现时段+血压异常情况。

4.1平板运动试验阳性/阴性,可疑阳性/无结果(运动中有无不适症状及心律失常等并进行描述);

4.2心功能I/Ⅱ/Ⅲ:

4.3试验中血压异常出现时段+血压异常情况。如运动中、后舒张压偏高;运动中、后收缩压偏高等。

5运动性高血压的发生率

本世纪Weiss等7项较大样本研究报道在31339例受检者中:在健康人群中约18.1-35.1%;在一般人群和无症状人群中约24-33.4%;在男性血压正常人群中约18.3-34%;Miyai等多位作者报道在男性正常高值血压患者中约20.3-25.1%;在男性未治疗的1级高血压患者中约30.1-40.4%,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21-51%;在无冠心病中年人群中约13.1-33.3%。从以上研究结果中可见:在健康人群和血压正常等人群中,运动性高血压发生率约>15%,而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中,运动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更高。

6运动性高血压是新发生高血压病的强预测指标,亦是诊断隐匿性高血压的有效辅助检查指标,可早期检出不明确高血压病

6.1运动性高血压与新发生的高血压病相关无高血压史的运动性高血压在随访5年期间,约15 35%可发生新的高血压,发生新高血压的风险是无运动性高血压者的约1.7-3倍。Berger等报道,7082例无高血压病史者[(48±9)]岁进行了高负荷平板运动试验,在平均随访(5±3)年期间,1036新发生了高血压。在随访5年期间,(1)运动时收缩压≥183组新高血压的发生率(35%)明显高于运动时SBPl70-183mmHg(17%)、158-170mmHg组(9%)和≤158mmHg(5%),P<0.001。(2)运动时SBP≥183mmHg新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运动时SBP≤158mmHg组的2.58倍。且运动时SBP和DBP每增加5mmHg时,新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增加11%和30%,P均<0.001。

6.2运动高血压与隐匿性高血压相关隐匿性高血压的发生率约41%-58%。Schultz等报道,75例[年龄(54±9)岁]诊室血压<140/90mmHg和未服药者,在低负荷踏车运动试验(目标心率为按年龄预测最高心率的60%~70%)时出现了EH,经动态血压检测,其中42例(56%)呈现24h平均血压≥130/80mmHg而诊断为隐匿性高血压。经分析在低负荷运动试验时,收缩压≥185mmHg诊断隐匿性高血壓的灵敏度为74%,特异度为67%。

7发生机制

7.1交感神经过度亢进和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明显增多,引发心搏出量显著增加和动脉壁阻力增高,导致运动胜血压异常增高。

7.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过度激活,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等效应物质明显增多,引发动脉平滑肌加强收缩(阻力增高)和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导致运动性血压异常增高。

7.3动脉壁增厚和僵硬度增加,使动脉壁阻力增高和舒张功能降低,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血管内皮受损,使生成激活和释放的舒张因子(一氧化氮、前列环素等)减少和收缩因子(内皮素等)增多,导致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弱,在年轻和高血压患者中较为常见。运动血压与baPWV显著相关,运动血压随着baPWV增快而显著升高,而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在高血压患者中baPWV是影响运动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推测在高血压人群中大动脉硬化可能是导致运动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8研究的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运动高血压的提出的确能帮助我们及早发现隐匿性高血压的发生,但是国际上有关运动高血压的很多方面现在还没达成共识,而且临床方面的应用没普及。对于其是否要进行降压治疗等问题未得到解决,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9结论与展望

原发性高血压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隐匿,病程长达十多年至数十年,初期很少有症状,约半数患者因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测量血压后,才偶然发现血压高,还有一些是隐匿性高血压,有不少病人直到出现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和靶器官损害,出现临床表现才就医。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子,早期发现及有效预防十分重要。隐匿高血压患者如果仅仅通过诊室血压的测量来进行血压的评估是不利于高血压的早期发现的。运动性高血压的提出正好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运动性高血压的目前相关的研究还不是很多,但是它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对于高血压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更深的层次,从静止高血压到动态跟踪高血压的发病过程,更有利于高血压及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