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应用型药学本科专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2019-09-10邹继红唐晓光王建宇高丽枫李秀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转型发展药学

邹继红 唐晓光 王建宇 高丽枫 李秀丽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医药行业用人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药学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转型发展的必要性、转型发展的具体举措及面临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药学本科专业转型发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应用型;药学;转型发展;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10-0161-02

赤峰学院基础医学院自2007年开始开办药学专科专业,2014年升为本科,开始招收药学本科学生.十余年来,我校培养的药学专业学生遍布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各地,对药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药学专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2015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对象可以是整个学校,也可以是部分院系或专业(集群),至此正式拉开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序幕.2016年,赤峰学院成功获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同时被列为全国百所“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命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快速推动了药学的发展,医药行业用人的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新剂型、新辅料的应用,现代分析仪器和新型检测技术与检测手段的应用,导致医药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及需求量也在提高.此外,我国医药体制改革,执业药师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以及药学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趋势等,都对药学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对药学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学校办学要与地方经济对接,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1],而医药行业是赤峰工业体系中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全校转型发展的大趋势下,药学专业也必须转型发展,转型发展的重点是向应用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转型发展的关键,在转型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药学专业顺利转型.

2 药学专业转型发展的具体举措

2.1 修订培养方案

学校转型发展是一项综合改革,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要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1],培养过程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技术理论,注重技术应用,突出实践教学.为此:首先征求药学专业专家的意见(走访考察厦门大学,参考内蒙古医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从学科知识方面明确赤峰学院药学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目标,保证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及课程的有效组合.其次,通过广泛调研了解学生的知识取向和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因为不同的知识对不同个体的意义是不同的,即使完全相同的知识,对不同个体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只有那些与个体发展需要相一致的知识,才能产生促进个体发展的效果,才能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知识的主体化.最后详细调研赤峰地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的社会需求,根据调研结果进行论证,确定培养目标,提出毕业要求,构建课程模块,细化课程和设置.

培养方案中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地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培养方案的设计采用“倒推法”.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即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对技能型人才和营销岗位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在药品批发、连锁药店及零售药店主要需求的是质量管理(包括质管、验收、养护、保管等)和医药营销岗位,特别是营销岗位,所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医药市场营销和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在医院药学调研中发现,普通药剂科工作岗位比临床药学、临床药理学等岗位需求量大,所以将临床药学和临床药理学设为专业拓展課.这种设计方法打破了依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传统,树立专业培养与职业标准对接,按照职业能力要素来设置课程理念,使每一门课程都能与能力要素和培养规格相对应,使成果导向教育落到实处.

2.1.2 压缩理论学时,增大实践教学比例.旧版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专业方向的应用型体现不够.在修订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由于总学分的限制,无法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割开来,所以在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中,加大了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核心模块中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比例,最低的实验课与理论课学时比例为25%,最高为50%,最终实践教学体系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40.41%,切实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初衷.

2.1.3 开设创新创业小学期,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期中开设医学研究基本训练、化学综合技能培训、采药实习和药学综合技能培训等实践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其中,医学研究基本训练和化学综合技能培训(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综合起来)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属于基础层;采药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属于应用层;药学综合技能培训(将药物分析、药剂学和药物化学有机结合起来)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属于综合层.通过“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2.1.4 去掉毕业论文(设计),延长实习时间.旧版培养方案中,学生理论学习时间为7个学期,毕业论文(设计)和实习总共28周,理论学习时间过长,留给学生实习的时间不多,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中,实习时间为40周,学生既可以在医院、零售药店实习,也可以在药品生产企业实习,学到的知识更多,实践经验更丰富,动手能力更强,综合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学生毕竟是要走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的,所以增加学生实习时间,突出了技术应用,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2.1.5 鼓励学生选学,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修订的培养方案中设立了通识教育选修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注重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学,允许学生进行学分互换,通过课程模块组合,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另外通过开设辅修专业和实施双学位修读,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学习条件,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向多专多能方向发展,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2.2 修订教学大纲

根据转型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及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和学时发生了变化,所以依据培养方案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在修订大纲的过程中,大部分课程改变了原有的考核方式,摒弃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既包括思政、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也包括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部分,同时在教学大纲中加入了思政元素.既注重思政教育和理论学习能力,也重视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3 建立试题库

药学系全体教师依据修订后的培养方案建立试题库,内容覆盖药学基础模块、药学核心模块和药学拓展模块,既有医学人文子模块,也有能力拓展和药学拓展等子模块,试题量足,试题深度适中,能够满足各届学生的考试要求,此项工作还需进一步细化,力争每一套試题符合各个专业考生的考试要求.

2.4 编写适合药学专业的实验教材

因为市面上订购的实验教材要么是专科教材,要么就是和教材内容不符,所以准备组织药学专业的教师编写适合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材.以前曾经编写过相应的专科实验教材,实验时间较短,不符合本科生实验教学的要求(专科生每个实验为2学时,而本科生每个实验为3学时),所以急需组织编写适合药学本科专业使用的实验教材.目前本人已经编写了适合药学专业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的《分析化学实验指导》,虽未正式出版,但是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3 药学专业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药学专业转型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提前意识到这个问题,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才能更好地进行转型发展.

3.1 观念难以适应转型

虽然学校实施全面转型发展战略,教师也明知作为新建本科院校要适应社会,转型发展,但教师安于固有状态,不愿突破常规,觉得费时费力.这与王者鹤[2]的研究结果完全相符,转型发展院校的教师认为学校原有的办学模式没有问题,而转型发展则需要费神费力,坚决恪守不做事不出错的原则,不愿意转型,观念阻滞转型.

3.2 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

药学系虽然有一部分双师型教师(讲师/执业药师),但是来自工厂的双师型教师极少,缺乏实践经验.曾兵,邱华锋[3]介绍,在高校内的教师习惯了学校内封闭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方式,安于现状,缺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存在畏难、抵触情绪,缺乏创造条件增强自身实践能力的意识.而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也不太愿意接受,教师难以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而社会上具备一定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具有职业技能的人才出于学校人事体制的原因进入高校从事教学有诸多障碍,与我校的实际相似.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学校-政府-企业联动,制定相关的保障和激励政策引导青年教师和企业人才在学校和企业的双向流动,以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3 校企协同培养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校企协同培养只是与实习企业签订了实习合作教育的协议,但具体运行缺乏实际的抓手与有力的保障,更没有相应的评估,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和控制.现有情况是,学生实习的时候到企业去锻炼,在专业课学习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企业,自然实践经验缺乏.如何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企业发展成实习基地和战略合作对象[4],仍是我们今后亟待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吴继军.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在学校转型发展中的压力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2):88-91.

〔2〕王者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4):54-59.

〔3〕曾兵,邱华锋.地方高校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对策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17(4):92-95.

〔4〕朱清慧.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办学思想讨论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23-224.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转型发展药学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浅论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转型发展与改革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