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宛粳096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技术

2019-09-10郭盈温赵花周刘扬丽

种子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示范推广

郭盈温 赵花周 刘扬丽

摘   要:通过试验示范种植水稻品种宛粳096,配合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可指导本地水稻生产,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宛粳096;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技术

宛粳096是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近年来选育的常规水稻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的特点和优点,适宜在南阳各县市种植栽培。通过在内乡县的示范推广种植,产生连锁效应,带动群众采用该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效益。

1   宛粳096特征特性

1.1   优良的农艺性状

株高107.2 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有效穗数20.4万穗/667 m2左右,成穗率80%以上;结实性好,结粒较密,平均穗粒数150粒,结实率83%;灌浆快,落黄好,活秆成熟,千粒重24.2 g。

1.2   优良的抗病性能

该品种对稻瘟病表现为抗病,对穗颈瘟表现为中感,对白叶枯病表现为中抗,对纹枯病表现为高抗。

1.3   优良的品质

对抽取的样品进行品质分析,结果为:精米率73.0%,整精米率70.1%,垩白粒率11%,垩白度0.8%,透明度1级,胶稠度87 mm,直链淀粉15.1%,达国家优质稻谷2级标准。

1.4   稳定的产量性能

适应性广,产量优势明显,达600 kg/667 m2以上。

2   试验示范的布置和安排

2.1   试验品种

采用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水稻品种宛粳096原种。

2.2   试验地点

在内乡县赤眉镇夹道村,试验面积4 333.3 m2,土质为红壤土,地力较好,灌溉条件较好。

2.3   试验方法

按照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提供的栽培技术进行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结合本地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对稻田实行合理施肥、浇水、植物保护。

2.4   实地测产

在水稻成熟时,组成技术专家团队,实地采用大型收割机收割并称重,按照实际水分含量折算实际产量,与一般品种比较产量和效益。

3   宛粳096试验示范应用技术

3.1   秧苗阶段

3.1.1   做好种子处理

播种前经过种子处理,为水稻生产提供足够数量、健康的秧苗打好基础。首先,晒种可以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晒种时太阳光谱中的短波光具有杀菌能力,有一定的杀菌效果。晒种1~2 d有利于促进种子的后熟,提高酶的活性。其次,浸种能使种谷较快地达到正常发芽的含水量(40%左右),促进发芽整齐,达到稻种萌发要求的最适水分所需的吸水时间,采取水温30 ℃时约1 d,水温20 ℃时约3 d。再次,使用消毒剂或强氯精浸种消毒,能够杀灭种谷自带病菌。最后,催芽达到预期要求后,催芽即结束。

3.1.2   培育壮秧

麦茬稻栽培,4月中、下旬至5月初播种,一般湿润育秧播种量2.0~2.5 kg/667 m2,秧田和大田面积比保持在1∶8或1∶10左右。

秧田应选排灌方便、土质松软、肥力较高和无病源的田块。秧田先开沟作畦,畦宽约150 cm,沟宽约20 cm、深15 cm,在畦内施足基肥,每667 m2施用硫酸铵或碳酸氢铵15 kg、过磷酸钙30 kg、硫酸钾10 kg作基肥,结合耕地时施下,然后分畦定量播种。

管理方法:1叶1心期每667 m2秧田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0~200 g喷施促进分蘖;2叶1心至3叶期轻浇水,维持旱长,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培育多蘖壮秧;3叶期补施促蘖肥,移栽前5 d适量追施“送嫁肥”,以培育适龄多蘖壮秧。

3.2   适时移栽并合理密植

最好在6月上、中旬移栽,对于一般中上等肥力田块,栽插株行距13.3 cm×30 cm,每穴3~4苗;对于高肥力田块,株行距可增大至13.3 cm×33 cm,每穴3苗左右;对于肥水条件差、迟栽田,适当降低密度,增加每穴基本苗,做到浅插、匀栽。

3.3   水肥管理阶段

3.3.1   基肥要充足、追肥要及时

肥力要充足,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施用,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一般本田总需氮量控制在20 kg/667 m2左右,基肥占50%~60%,分蘖肥占30%,穗肥占10%~20%。分蘖肥宜早施、重施,移栽后7~10 d及時追施肥料。在栽足基本苗的前提下,前期减少施肥量,使水稻稳健生长,依靠主穗增产,本田期不要求过多分蘖;中期重施穗肥,以充分满足稻株对氮素营养的吸收,促进穗大粒多;后期根据田间长势长相,适当施用粒肥,增施钾、锌肥,有利于壮秆,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提高品质。

3.3.2   科学灌水

科学灌水的基本要求是: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抽穗扬花期间浅水不断,灌浆成熟期湿润灌溉,干湿交替,成熟前7 d断水催熟。在稻田返青期保持一定水层,为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环境,促进早发新根;水稻分蘖期土壤水分在饱和含水到浅水层之间,稻田土壤昼夜温差大、光照好,促进分蘖早发、增加单株分蘖数;孕穗发育期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占全生长期需水量的30%~40%,适宜采用水层灌溉;抽穗开花期要有水层灌溉;灌浆结实期宜采用间歇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使稻田处于水层与露田交替互换的状态。

3.4   全程加强病虫害防治

采用化学防治技术及时防治:一是每667 m2用25%嘧菌酯悬浮剂40 mL、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 g、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和95%磷酸二氢钾100 g,兑水45 kg常规喷雾;二是每667 m2用430 g/L戊唑醇悬浮剂10 mL、2.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25 mL、5%阿维菌素乳油30 mL和95%磷酸二氢钾100 g,兑水45 kg常规喷雾。

4   效益分析

通过对宛粳096实地测产与实际产量相比较,测产产量655 kg/667 m2,实际产量638.7 kg/667 m2,测产和实际产量比较接近。当地习惯种植的水稻品种平均产量460 kg/667 m2左右,宛粳096增产178.7 kg/667 m2,增幅38.8%,增收357.4元/667 m2,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

品种是生产力,一个好的品种不仅能够取得较高的产量,而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效益。试验示范推广高产高效作物品种,是农业科技人员的一项光荣任务,也是我国农业取得丰收的保证。

(收稿日期:2019-02-16)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示范推广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常用外加剂应用技术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浅析当前计算机网页制作的应用技术和管理流程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平行文本在旅游翻译中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