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层住宅防火安全存在的误区及预防措施

2019-09-10姚沛

消防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层住宅预防措施误区

姚沛

摘要:火灾给高层住宅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更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有必要做好高层住宅的安全防火措施。在实际防火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本文重点探讨了高层住宅火灾致人死伤的原因,深入分析了高层住宅防火误区,最后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层住宅;防火安全;误区;预防措施

多年来,人们普遍重视我国高层住宅安全,尤其是各种火灾问题。部分地区居民消防观念淡薄,物业住宅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管理和维护高层住宅消防设备一直都存在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高层住宅防火安全存在的误区,并给出一定的预防措施。

一、高层住宅火灾的主要特征

一般来说,高层住宅疏散的主要方法是运用防烟和电梯疏散,这种疏散方法比较简单、单一,容易引起居民的伤残、致死。一旦发生火灾,需要完全切断非消防电源,势必影响电梯疏散的安全性。高层住宅受气温、天气、季节、风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电梯疏散楼梯间的防火门经常都是开启的状态,出现火灾时,楼梯间汇集了大量防烟装置发散出的烟气,楼梯视线比较模糊,因拥挤容易引发踩伤、踩死等各种问题,更有人由于过分惊慌、害怕直接选择跳楼。总的来说,部分被困人员在浓烟中停留4、5分钟容易死亡,高层住宅火灾易引起人员的中毒、伤亡,引发群体的伤残致死。

高层住宅区域里面拥有各种管道,十分容易产生“烟囱”效应。管道井、电缆井、电梯井都可以设置在高层住宅建筑房屋内。一旦发生火灾,火、烟迅速蔓延开来,特别容易出现立体火灾。当建筑物高度越高时,“烟囱”效应也越明显。

火大面积燃烧时,受火灾荷载的影响,高层住宅建筑里面具备大量的可燃装饰材料。一般来说,可燃材料包括墙布塑料、窗帘、保温外墙材料、装饰吊顶等多种材料,高层建筑房屋内存放着大量的可燃性物品,覆盖了装饰画、办公桌椅、沙发、地毯化纤、窗帘被子等各种物品。分析各种数据后发现,部分住宅的火灾荷载密度能够达到40-65kg/m2,这会加速火灾的蔓延,短时间内容易形成大火。

二、高层住宅火灾易致伤致死的主要因素

国内大部分高层住宅,房门被设置于其他房间、厨房、卧室内。即使发生火灾,室内人员也不能及时准确获得信息。如果火势较大,自然会堵塞通往室外的疏散通道,阳台或卧室内仍然会有大火,高层建筑高度较高,这增加了救援的难度。对于高层住宅而言,部分被困居民心理素质脆弱,受到了各种惊吓甚至准备跳楼,这给救援工作增加了难度。

高层住宅受结构和建筑高度的影响,当其发生火灾后无法阻挡其火焰趋势。火灾迅速发生时,室内也具备较多的可燃物。屋内顶棚、房面、楼梯容易发生坍塌,这给救援和疏散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

现阶段我国高层住宅普遍设置了消防通道,消防车车位也停靠在小区里面。人们普遍缺乏对消防设备的重视,消防意识比较淡薄,于是经常出现坑占消防车位、消防车道、肆意侵占疏散通道等各种现象。发生火灾时,大量的烟火堵住了绝大多数疏散通道,这增加了救援难度,延缓了他们的救援时间,直接耽误了救援人员的最佳救援时机,高层建筑工作人员可以按照下面的检查表仔细核实安全问题(如图1所示)。

保温材料和可燃装饰材料共同组成了现代高层住宅,这会增加室内外的可燃物品,火灾负荷也随之增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与此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降低空气能见度,影响人们疏散、逃离的速度。受各种燃烧物质的影响,烟气中的主要成分各不相同,具体包括氰化物、一氧化碳、酮类物质等各种气体。这些物质经过呼吸便会被吸入肺部,和血液相结合。当其汇集到一定浓度,则会直接干扰氧气的传播,体内就会出现缺氧,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短促、思维意识迟缓、肺水肿、缺失自主能力现象,更严重的则会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出现死亡、窒息等各种情况。

三、居民高层住宅引发火灾的主要问题

(一)认为高层住宅均是新建的,不易形成火灾

大部分居民始终认为绝大多数高层住宅均是新建的,其各种电路也是新安置的,各种建筑材料质量也不错,经得起时间检验,平时用电尤其注重安全、用电时间,怎么可能会发生火灾呢?收集了大部分实验数据后发现:2012年,我省总共发生了2400起火灾,其中,有850起居民住宅火灾,占火灾总数的37%,换句话说,平均每天发生3起火灾,其中一起便是居民住宅火灾。统计各种火灾资料后发现,不管是新建筑、旧建筑、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不规范用气、用油、用火,不规范吸烟等是导致高层住宅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这源于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单薄,因此火灾很有可能就发生在我们周围。所以对于居民来说,很有必要提高安全防火意识,积极预防各种火灾的发生。

(二)认为高层建筑自带消防安全设备具备防火能力

部分居民认为高层建筑设计了各种消防安全设备,具备了一定防御火灾的能力,一旦出现各种火灾,也会马上被熄灭。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分析整理了各种数据后发现:小区物业主要负责居民高层建筑的设备维护和日常管理,但多半由于管理不善、缺乏足够的资金等各种原因,使得大部分居民小区的消防设备都处于闲置的状态,也不能定期翻新、检测。部分设备像喷淋灭火装备、自动报警系统自从投入使用后,并未及时检测。因为常年不打理房子,下水管道也经常出现漏水的情况。为了避免大量的水漫入高层建筑,自动喷淋设备、住宅消火栓被人为关闭了。整个小区和整栋楼层的消防设备处于常年无水的状况,自动喷淋灭火设备倒像是摆设,并未起到实际作用。

(三)居民没有安全防范意识,认为火灾十分常见

部分居民认为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是一种常见现象,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家中可以配备逃生救援用品,方便自己随时撤离火灾区域,不需要一直被动等待消防队的救援。航高级钢丝内芯和外表编织保护层直接组成了高层建筑救生,挂钩、安全带、绳索、速控装置被配带到周边两侧,这适用于各种高层建筑的救援和逃生。高层建筑救生缓降器的操作方法比較严格,日常维护也比较麻烦,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如果操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操作错误或操作不当时,会直接伤害到使用者。当其使用方法错误,势必扩大建筑物的燃烧范围,火势比较猛烈时,内部和外墙顶端的采光玻璃、空调辅机、广告牌一旦受热就会自动坠落,这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严重威胁到使用者的生命健康。

(四)居民不重视火灾问题,认为撤离容易

部分居民根本不重视火灾问题,认为一旦发生火灾,只要跑到疏散楼梯间、楼顶或者楼外等各个地方,就能保证生命安全,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念。高层住宅受采光、通风、季节等各个因素的影响,楼梯间封闭式的防火门直接被打开,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一旦高层住宅出现火灾,疏散楼梯也不能完全封闭烟尘,居民被困于滚滚烟尘中反而更危险。笔者调查了大量数据后发现:75%-85%的人均是由于煤气中毒致死的。

四、预防高层住宅火灾的方法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提高执行力度

我省出台了高层住宅的消防条例,明确了立法章程,成立了合同制消防员经费保障机制,强化监督部门的具体作用,大量引进消防合同制工作人员,加强对住宅居民区的监管。积极划分物业单位、建筑部门、政府部门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完善政府保障机制。物业公司应该定期维护管理区域内安全出口、消防建筑设备、消防车通道、疏散通道等各个区域,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为居民提供各种消防安全防范服务。部分住宅小区如果没有委托物业公司管理,社区居委会可以和相关人员、业主签订防火协议,明确各位员工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定期检查维护安全出口、通道疏散、消防建筑设备、消防车通道等各个环节,强化各位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消防设备的维修水平。

(二)强化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加强宣传教育

根据我国政策法规,各地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公安消防部门、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及时开展各种消防宣传活动,将住宅小区的居民及时聚集起来,重点宣传高层住宅火灾逃生、灭火、防火等基本消防常识,强化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培养居民的忧患意识,同時定期演练高层住宅消防安全的疏散方法。培养居民消防安全的自救自防能力,现场传授居民部分消防方法,例如:灭火器和救生缓降器的具体使用方法。

特别是“119”消防宣传日和其它节假日,更应该及时拓展宣传覆盖面,创新宣传载体,深入高层住宅开展相关法律法规、防火逃生、自救意识的宣传。根据火灾场所的危险性、行业性质分类组织相关单位接受安全培训,单独对部分管理人、责任人的消防安全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各行业、各部门工作人员可以积极参与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强化自身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培养消防人员的火场逃生能力和消防安全意识。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掌握各种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时排除维修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故障,提高自身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培养业主和小区物业公司的消防安全职能

合理划分小区物业公司每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严格落实个人责任制。业主委员会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每月定期督促小区物业公司启动一次消火栓泵、喷淋泵等设备,定期检测设备的具体情况。一旦出现任何破损问题,要及时修补。每三个月定期防水,具体测试各种供水管网,包括消防控制柜反馈情况,水力警铃、水流指示器、消水泵的完好情况,做好各种防火检查。保证室内栓、水带、水枪、消火栓各种设备的检测试验。及时开启疏散标志、启动应急照明设备。

(四)严格落实管理职责

相关单位可以出台《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鼓励居委会、产权单位、街道办事处,委托相关管理单位、使用单位、经营单位共同参与完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同时,尽快出台《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强化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加大对消防安全不合理行为的管理力度,强化物业对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具体履行好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能。《消防法》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单位法人、管理人不依法执行相关消防责任,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惩罚力度,绝不手软。”所以要加大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当其消防设备长期存在故障,安全出口、消防通道长期被封闭堵塞或不能保持常闭状态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及时纠正各种错误,防止从“不以为然”变成“习以为常”。部分工作人员如果整改不到位,应该及时采取“停、关、拘、罚”等各种措施。具体整改过程中,及时调整各项功能,缩减服务范围,限制工作人员数量,便能保证项目工程的安全。

(五)强化管理能力

强化对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消防管理是一项长期性活动,必须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管理。物业部门要想评定资质、等级,必须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职责。同时,统一维护相关保养技术。将装有自动消防设备的小区融入城市远程监控报警系统,便能实现24小时自动消防设备的远程监控。提高物业公司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消防部门定期组织物业人员进行相关消防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水平,强化消防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

五、结语

总而言之,火灾给高层建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当前物业管理存在着业主消防意识薄弱、部分消防设备不符合要求等问题,自然容易发生各种火灾。预防高层建筑出现火灾,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因此,更应该积极保护消防设备,疏通高层建筑通道,提高业务安全服务意识,发挥相关法律法规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彻底预防各种火灾,保证高层住宅的安全。

参考文献:

李全云.单元式高层住宅防火疏散设计探讨[J].住宅科技,2011,31(02):1-3.

王琪海.谈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误区和盲区[J].给水排水,2012,48(03):114-116.

聂颖.高层住宅防火现状及改进策略[J].消防界(电子版),2018,4(23):55-56.

魏溟.高层住宅防火安全存在的误区及预防措施[J].消防界(电子版),2016(11):31.

张禹.高层住宅防火安全存在的误区及预防措施[J].低温建筑技术,2014,36(03):137-138.

猜你喜欢

高层住宅预防措施误区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高层住宅的房建施工技术研究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中消防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