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生活化提高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效率

2019-09-10范二振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生活化重要性策略

范二振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实现并举,其中德育为先。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中,应当紧密结合教学的目标,落实道德与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生活化可将教材要求与每名学生的具体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学生把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生活实践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他们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制意识。在教学中必须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深刻参与其中,再加之家校共育的长期配合才能达到长久的教化意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道德与法制;重要性;策略

作为学校德育基础课程之一,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致力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对生活具有积极态度的人,一个拥有参与社会的認知能力的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有优秀道德品质、有法制意识的人。小学生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结合学生的生活开展道德与法制培育课程,既是新时代道德与法制教学的特点,也是教学能够发挥实效的保障。教师要在重视道德与法制教学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不断推进生活化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认识理想和价值目标都正在逐渐形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容易发生偏差,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次,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改变当前学生娇气、霸道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遵守课堂教学纪律,在学习中尊师敬友,团结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尊老爱幼。这些道德习惯的养成,将会让学生受益终生。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

二、利用生活化提高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效率的策略

1.运用生活化导入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一味地重复课本上的文字,学生根本无法融入课堂。面对这一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生活融入课堂中,这便要求老师应在潜移默化中将生活中的元素导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道德提升,让生活的感悟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道德与法制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对生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所以说,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只有很好地将生活化的教学积极引进课堂,才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对道德与法制的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2.关注小学生思维特点,改变教学视角

小学生的年纪小,自控能力差,思维往往以感性思维为主,对一些概念类问题往往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小学《道德与法制》在教育要求上对一些概念做出规定,例如在小学一、二年级提出“要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意识。”对这些要求和标准,需要教师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和迁移,善于从小学生的视角梳理问题和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视角,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

3.在生活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离不开道德认知的引导。很多小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和道德,往往是学生的一种下意识行为,并非学生本质上就是坏学生。有些孩子之所以不诚实,可能只是因为诚实不好玩,或者看不到诚实的好处。对此,只有从生活出发去加强学生的道德感悟,才能使学生认识到道德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如有的学生班级责任感不强,凡事喜欢自我为中心,这可能只是因为学生对班集体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和理解,因此参与兴趣和热情才不浓,并不一定说明学生真是一个情感淡漠的孩子。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班集体的重要价值,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教师可以委任学生为卫生委员或者纪律委员等,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生活管理,使学生感受到参与班级管理的快乐,进而发现班集体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班级责任感,同时,在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学生也会发现每一位同学的优点和可爱之处,从而增强对班集体的热爱。

4.课外实践活动生活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程的形式始终比不上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的感受。亲身体验是小学生“知”转化为“行”的关键。课外实践活动生活化是指学校和教师安排的课外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它是情境创设生活化的深化,是通过课堂内化于心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外显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的重要途径。道德与法制教学本身不只是为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更为学生今后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提供了可选择的范例。因此,教师应在课程学习后,开展和布置相关的、恰当的、可行的生活化课外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融入道德与法制教育,不断深化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小学阶段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水平,就要提升道德和法制教学教育的课堂效率,让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不走形式,让学生从课堂中真正学到东西,这样就必须结合生活实际。

参考文献:

[1]刘阿甜 小学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育的意义与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49-50。

[2]张晓辉.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式课堂的建构与探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4):53-55.

猜你喜欢

生活化重要性策略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Passage Four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