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09-10汪雅名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由图形、关键词和连线组成的学习工具,能够将各种庞杂的信息提炼为最主要的内容,从而大大减轻了人们的记忆负担。由于思维导图的简单高效,它慢慢地成了高中英语重要的教学工具,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更为高效。本文试分析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提出相关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强记忆,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积极作用;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汪雅名,南京大学附属中学。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思维导图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给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调节了枯燥的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思维导图借助图框、文字、线条等,直观地呈现知识网络结构,将教学信息变得立体而生动,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还使得英语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大大优化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氛围。高中英语教师与时俱进,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才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突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成效。
2.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生的思维已经发达到一定程度,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这就说明他们适合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来提升学习效率。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能够将最主要的信息放置于核心位置,并由此向外延伸,生成一个具有高度总结性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增强自身理解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发散思维、逻辑能力的一个过程。
3.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适应时代的需求,高中英语教学在教学形式方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许多学校开始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高中英语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得教学的内容能够更加的直观化和逻辑化,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进行合理的运用。思维导图不管是在背单词,还是在阅读写作中,都具有较理想的教学作用。高中英语阅读涉及的单词较多,难度也较高,不少学生会因此丧失学习兴趣。当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时,他们不但能够形成清晰的思路,更快速地记忆单词,还能理清文章梗概,提高阅读的速度,提升自身的理解力,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在英语词匯中应用思维导图。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中词汇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学生要想真正学好英语,就必须背好单词,具备丰富的词汇量。因而,高中英语教师需要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起以各类词根为中心的网络结构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行改变或补充词根的前缀后缀,同时注意词义和词性的变化;或者构建起以词义为中心的知识网络结构图,让学生找出规律,对比记忆。
2.在英语语法中应用思维导图。语法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英语语法是有关专家系统地总结出来的一系列语言规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语法,那么他背再多的单词,也无法真正理解语言背后的含义,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水平。因而,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借助思维导图,将教材中分散的语法知识点归纳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结构图,直观地展示相关的语法知识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3.在英语阅读中应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引入思维导图,助力学生词汇理解;展示思维导图,厘清阅读主要思路;多元导图形式,指导学生尝试绘图。思维导图能够借助各种符号、文字等形式,让学生更快速地融入语境,并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大意和主旨。因而,高中英语教师在讲解阅读材料时,可以将文本内容转换成思维导图,为学生制作出一个生动立体、层次清晰、逻辑明确的文本脉络示意图,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得日益完善,人们对于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高中英语作为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学习内容,其相关教学质量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能将各种知识点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提升教学效率。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高中英语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本,大胆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堂实践,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构建英语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丹.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 2018(20).
[2]吴学莲.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9(15).
[3]杨金玲.试析高中英语课堂上思维导图的有效使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