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感恩教育,提高学生文明素养

2019-09-10李爱青李深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街道种子文明

李爱青 李深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中国的感恩教育历史悠久。然而,当今社会、学校忽略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父母过分迁就子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严重的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素造成小学生缺乏社会公德心、缺少感恩意识。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曾说过:“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享受幸福,享受生活。”我校从以下方面,借助感恩教育,提高学生文明素养,推进学校文明建设。

一、注重和强化引导教育,讓每位学生“知恩”

每到学校开学,总会看到一些孩子手里拿着冷饮津津有味地吃着,父母甚至爷爷奶奶跟在后面汗流浃背,拿着书包蹒跚地穿梭于教务处、校长室和教室之间,他们的理所当然、自私冷漠,渐渐远离了感动,忘记了感恩……为了找回学生感恩的心,学校每次一开学,就给孩子们上一节课,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很多人在后面默默地付出来支持的。在新生入学的主题班会课上,有的老师播放视频:小孩子们还没有起床之前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清洁工在清扫街道、早点铺的阿姨开始做早点、学校的门卫打开了大门、孩子们的爸爸妈妈起床准备送孩子出门……让孩子们讲讲自己知道的别人为自己做的事情,使他们知道周围很多人的默默付出。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感恩的种子,开启孩子的感恩之心。

二、注重和联系实际生活,使每位学生“感恩”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但是孩子们攀比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却依然很浓,这表现在很多学生和其他同学比谁穿的品牌好,谁请吃的零食多等等,这无形中就使得原本就不富足的家庭的家长们多了重重的压力。为了使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同时也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运用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三项感恩作业,就是让孩子用一句话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个举动为父母消除疲劳;一天当家为父母分担家务。我们要求孩子们每星期至少做一次,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与此同时我们还编写了一本《感恩心语录》,孩子们人手一册,记录自己完成感恩作业的情况,表达自己在感恩活动中的点滴感受。通过与父母交流,他们开始关注父母的喜好,了解他们的心愿,记住他们的生日。孩子们会在不经意中给父母长辈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让学生们从真实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伟大与艰辛。孩子们通过“亲身”感受父母亲的生活,感谢父母给予自己的“恩”。由此及彼,扩大感恩范围,对身边的人感恩,推动学校文明发展。

三、巩固和提升文明成果,促每位学生“报恩”

在知恩、感恩的基础上,学校还鼓励班级和少先队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而使学生也积极主动地“报恩”。学生在父母忙的时候,自己申请,由小队帮助策划 “今天我当家”活动,使父母到家后有一个温馨的感受;在新年到来时,学生们能够自发地利用一些卡纸和废旧物件,为自己的老师、家长和同学制作“感恩贺卡”;在3月文明礼貌月,少先队中队和小队自发组织种植“感恩树”,到敬老院组织“感恩之行进敬老院”;利用夏季天气较热的时候组织“红领巾送水”活动,在街边为赶集的老百姓送上一杯热茶,一句问候;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我帮街道洗洗澡”,到学校所在地的街道上清理小广告、打扫卫生和清理街道周围的杂草。此外,结合学校实际,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开设“感恩园地”和“感恩之声”栏目,个别中队和小队还组织感恩墙报制作比赛,使得感恩教育有图像、感恩之星有榜样、感恩行动有声音。通过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学生的感恩意识得到了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提高。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做法的收获;播上做法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感恩教育是一颗神奇的种子,一旦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就一定会长成一株郁郁苍苍、挺拔伟岸的大树。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让文明在学生心灵扎根。

猜你喜欢

街道种子文明
热闹的街道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桃种子
街道生活
可怜的种子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