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备考中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09-10杨正军
杨正军
摘 要:求异思维是指学生从不用角度、不同层次、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求异思维顺应新课改客观形势,对于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求异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效率;拓展式传播
求异思维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展开性、创造性思维方式。政治课堂高考备考要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自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扬民主
陶行知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大胆提问,充分质疑。这就要求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自觉放下师道独尊的架子,平等地与学生展开对话,说话避免生硬,语气讲究柔和。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回避、不压制、不打击、不讽刺挖苦,做到多鼓励、多引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平等地与学生展开对话,展开讨论,开启学生的心智。
二、最大激励原则
政治备考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循循善诱,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对于学生独特的见解,应多表扬,多鼓励,对于学生错误的理解,不批评,善诱导,不挖苦,巧点拨,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这样学生回答起来就会毫无顾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性。教师在激励中要善于运用表扬性、激励性的语言,同时辅之以手势、表情,因势利导,导之有方,挖掘学生的潜能。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就是因势利导,教师要切忌将学生思维导入自己思维的轨道,应避免思维定势造成的消极影响。
三、问题和答案具有开放性
培养求异思维围绕问题的提出而展开,因而教学过程中应避免照本宣科,仅仅将学生思维限于书本知识,要多引导学生关心身边事,深入生活,及时发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解决之。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可以采用提问题形式进行诱导,也可以采用材料,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某一现象、某一问题发表见解,畅所欲言。此外引用名言名句、古诗词,张贴漫画也不失为好办法。对于某一问题的回答,要不拘泥于现成的答案,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向书本挑战,标新立异,多角度、多层面分析解决问题。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正确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培養学生求异性思维能力,必须重视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有针对性地拟定一些社会调查题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展开调查,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发表不同见解,并撰写调查报告。这类题目很多,比如农民负担问题,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等。
五、尊重个性、鼓励创新
现代教育应充分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尊重个性、尊重人的发展。如果忽视个性特点,忽视知识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以一种模式,一种方式、方法,一个标准,统一要求学生,那就会造成“标准化”的悲哀: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最终导致学生思维僵化,整体素质低下。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相互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如果抹煞差异,那就显得单调乏味了。为此,高考政治课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经验,尊重学生的见解,尊重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学习研究的志趣。课堂教学,既要“传道、授业、解惑”,又要培养学生独特的完善的人格,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独立探索、探讨、解决问题,求异思维,敢于创新,亲身感受获取知识的乐趣。
六、基础性与能力型相结合
近年来,高考改革步伐很大,命题宗旨由原来的“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再转向“问题立意”,到现在的知识、能力、问题等“综合立意”。这就要求在高考政治课堂教学中,将基础性与能力型相结合,避免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或片面追求能力培养而放松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讲解和挖掘。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对知识的运用和升华。课堂教学中,对基本概念、原理力求让学生理解透彻,形成知识体系,同时要举一反三,点拨引导,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巧设悬念,让学生学会求异思维,学会学以致用。
当然,学无定法,教无定规,高考政治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千篇一律,死搬硬套,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讨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仕东,郑长龙.科学探究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J].化学教育,2004,25(10):27-29.
[2]周铮.互联网思维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微课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