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服务研究

2019-09-10邱坤

电子商务 2019年11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大数据

摘要:针对大数据应用、数据源、服务用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了高校大数据建设现状,将大数据技术融入高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中,提升高校信息化服务能力。并提出大数据在高校信息化服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信息化服务;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2017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基于“互联网+”智慧教室建设研究(20172104);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智慧教室建设研究(JG02418JX44)。

引言

当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产业正逐步渗透至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015年9月,国务院在《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文件中指出“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并在启动的十大工程之一“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教育文化大数据。《“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明确指出要“构建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信息体系,实现以行政办公需求为主向以服务公众需求为主的中心转变”[1]。由此确定了信息化建设的职能定位由“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转变[2]。因此,高校应重新审视信息化工作路径,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高校大数据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推进信息化技术更好的应用于教学、管理、公共服务。

1、高校大数据建设现状

1.1 高校大数据应用分析

高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种类型的应用系统层出不穷,因此产生了大量数据。随着高校生源不断扩张,信息不断累积,加之数据来源多元化,各应用系统间缺乏共享,给数据挖掘、管理和分析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很多数据信息仅仅停留在收集和积累阶段,并没有进行整合、分析,能够作为决策依据的信息更是少之又少。

1.2 高校大数据数据源分析

高校大數据主要是数字化校园系统产生的,各个业务系统都会产生大量数据。图1为N大学业务系统的数据流情况,可以看出业务系统和数据中心之间并未实现数据交互共享,因而需要在各业务系统建设初期规范数据接口,遇到各系统间数据不统一的状况,需要进行数据转换,更好的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共享。

1.3 高校大数据服务用户分析

高校是管理者、教师、学生等进行管理、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等行为的重要场所,用户群体众多。各群体普遍都存在大数据需求,而关注的重点却有较大的区别。比如校领导关注全校宏观数据和整体发展情况,用于制定战略决策;管理部门关注学生的生活、消费和心理状态;教学部门关注教师教学质量、学生成绩情况和满意度等;教师关注教学、科研信息;学生关注讲座、社团等各类文体活动信息等。因此,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教大数据应用的多样性,为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大数据在信息化服务中的应用

2.1 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加强针对性教学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详细记录每一位学生的学情轨迹,从上课出勤率、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到考试成绩,全方位解析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教师制定和改进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学习水平,精准施教,提升教学质量。

其次,加强校本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通过智慧教室的构建,大规模、常态化的录制真实的教学场景,在征得教师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上传至教学资源平台,鼓励学生课后学习,通过学生观看某段视频的频次以及停留时间,分析出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以及疏漏,有针对性的制作微课,并推送给相关学生,更好的提升学习效果,同时提供“课程评价&建议”模块,加强师生间交流沟通,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第三,加强学科融合。根据学生所在专业、兴趣爱好、图书借阅、职业规划等数据,实现相关在线课程、讲座的精准推送。学校应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并为其提供便捷、丰富的学习渠道,从而更好的促进本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2 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学生是高校信息化服务的主要受众群体,对学生的管理从入学开始延续到其毕业,转而变为对于校友的管理,笔者都将其归纳为学生管理。

在新生报道阶段,通过大数据算法,实现为新生匹配室友[3]。以南京大学为例,通过让2018级新生填写问卷的形式,获取其生活习惯、个人卫生情况、个性化选择及个人兴趣爱好等信息,学校采用大数据算法划分寝室、匹配室友,有助于增进交流,激发潜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在学业管理上,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开发学业预警系统,将学生的不及格课程情况、学期学分未修够、学业危险情况等进行智能挖掘和分析,产生预警报告,并第一时间将报告自动推送给学生、家长、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员,通过积极沟通,加强重视程度,共同帮助学生及时、顺利完成学业。

在安全管理上,通过将人脸识别技术运用于学校门禁、宿舍门禁、教室点名等系统,及时准确的获取学生进出学校、宿舍、教室等地点的时间信息,通过数据分析,提取出异常行为,及时干预,保障学生的安全[4]。

在精准资助上,高校可以寻求国家有关部门帮助,结合“大数据”技术,运用统计学方法,以生源类别、家庭收入、教育支出、家庭人口结构等多个因素为主要参数开发数据库,大量分析学生致贫因素、消费数据、资助需求等模块的相关关系分析,提高学生资助的“精准度”。

在就业管理上,对以下三类数据信息的收集:一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数据;二是毕业生中具有就业资格的信息;三是可以反映毕业生自身优势长处以及缺点的信息。通过数据清洗,保留可参考的实用性信息,进行有效地存储。运用数据匹配的方式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使得毕业生学有所用,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用人单位也能得到自己心仪的人才[5]。EF28962B-F774-4AEF-A5A4-80D7BFAD922C

在校友管理上,通过智慧校友平台的构建,实现校友资源开发、校友服务、校友管理校友协作、校友捐赠等功能,实现校友大数据的采集与管理,为校方和校友之间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增强校友和母校的联系,凝聚校友为学校的发展助力,同时校方也尽可能为校友企业提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帮助,实现多方共赢。

2.3 在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劣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根据高校师资队伍的相关数据统计,利用大数据技术,从人才引进、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教师职业规划等方面入手,分析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

首先,在人才引进初期,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现有教师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年龄结构等信息,结合学校长远发展规划,优化人才引进标准,从源头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其次,在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教师教授的课程,定期向其推送最新的学术交流信息以及学生对于教学的评价,帮助教师更新知识储备、改进教学方法。

第三,在教师职业规划方面,分析挖掘教师各类信息,形成教师画像,基于教师画像的标签特征,构建推荐模型,选择推荐算法,推送给教师本人,通过分析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及目标,预测是否能够实现下阶段目标,最终以数据的形式总结和分析职业发展中现实与目标的偏差,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據。

3、信息化服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保证数据安全,防止隐私泄露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非常重要。在使用个人信息时都必须征得本人同意,比如在前文提及的校本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过程中,教学资源的采集必须征得授课教师的同意,方可用于交流、共享。通过加强对于数据库安全、系统数据安全、应用服务器安全、传输安全、统一身份认证的监管,逐渐保证各项安全管理的实现。同时,相关管理人员须签订“数据保护责任状”,强化安全意识,尽可能保证数据安全,防止隐私泄露。

3.2 保证数据真实性,提升决策支持功能

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是实现科学决策支持的关键。通过技术手段,如人脸识别技术,保证上课出勤打卡、出入宿舍等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杜绝代刷卡的行为。对于一些关键数据信息,需要完善管理制度,多渠道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管理层应重视数据的运用,真正将其作为战略决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实现由经验主义向以数据为支撑的实证主义转变,提高教育管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4、结语

大数据对于高校信息化服务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提升了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优化了学生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坚持以大数据为核心技术,对各业务系统进行深度数据挖掘,通过可视化分析,提取可用信息,更好地提升高校信息化服务能力,实现高校智慧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EB/OL]. (2017-07-31) [2019-05-04]. http://www.ndrc.gov.cn/zcfb/zcfbghwb/201708/ t20170824_858612.html.

[2] 周南平,贾佳.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9:75-79.

[3] 杨龙.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高校信息化服务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11(35):153-156.

[4] 张洪军.基于大数据的高校管理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 20:40-42.

[5] 邓逢光,张子石头.基于大数据的学生校园行为分析预警管理平台建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60-64.

[6] 王婷.论大数据在高校精准资助工作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7:64-66.

[7] 洪雷,张佩.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7,12:96-101.

[8] 邢长明,杨林,刘一良. “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8,21:123-126.

作者简介:

邱坤,南京邮电大学 社会与人口学院/智慧校园研究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研究、实验室建设与管理。EF28962B-F774-4AEF-A5A4-80D7BFAD922C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大数据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