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背景下武术文化在武术教育中的传承

2019-09-10林挺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武术教育武术文化优化策略

摘 要:在当前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蕴含浓厚中华传统文化色彩的武术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近年来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武术文化传承也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但就目前而言,武术文化传承现状与预期传承目标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故本文在闡述武术文化传承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武术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此为武术文化传承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武术教育;武术文化;传承现状;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11-113-02

1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1.1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产业时代背景下,各国经济往来愈发频繁的同时,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武术课程中不仅蕴含了中国古代各家思想,也包含了多方的文化内容,在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对武术文化传承的关注度从某方面而言,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同时也为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1.2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

在当前社会飞跃式发展的当代社会,武术不再是一种格斗术,而一种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传统文化,在武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对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视,从某方面而言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最主要的是由于武术文化的核心——武德,强调的更多是社会的各种原则,因此将武术文化传承作为武术教育的重心,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而言也是十分有利的。

2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传承现状的基本概述

2.1教育机构对武术教育的不重视

经大量教研数据分析可知,在当前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教育机构虽然提高了对武术教育的重视,但往往只是将其作为一门选修课程,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灌输式”和“填鸭式”仍是教育工作者主要采取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过分偏重于竞技武术技术,导致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兴趣度不断降低,武术体系的不完善最终也对武术文化传承和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2教育工作者自身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作为课程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自身教育水平和综合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对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直接影响,而从目前来看,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教育与传统体育教育往往也存在着很大差别,它并非是单纯的格斗术和技术模仿,而是蕴含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课程,但就目前而言,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往往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部分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时,极少渗透或未渗透有关技击、文化等内容,最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新时代背景下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的传承策略

3.1明确武术文化传承内容,提高对其传承内容的重视度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产业时代背景下,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从根本上达到预期的武术教学目标,真正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在武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明确武术文化传承内容,提高对其传承内容的重视度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学内容,具体而言就是一方面教育机构需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将武术教育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提高其在体育课程中教学比例的基础上,从文化发展角度制定武术策略,从而为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而另一方面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武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武术文化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对课程教育教学效益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筛选和调整久经流传、内容繁多的武术文化,并对武术文化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整理、提炼,从而形成统一完善的武术教学体系也是现阶段激发学生武术课程学习兴趣、传承武术文化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

3.2提高课程教师的选拔标准,加大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

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教育部门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自身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具有一定影响,而为从根本上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提高课程教师的选拔标准,加大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也是现阶段教育机构的核心发展方向,具体而言就是一方面教育机构在进行人才的选拔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与此同时自身的武术造诣也需达到教育部门的基本教学标准,只有如此才能切实保障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最终为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而另一方面当教师人员选拔工作结束后,教育机构还需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对其强制性灌输武术新理念,从而在规范武术文化的同时,为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创造良好条件。

3.3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武术文化氛围

从某方面而言,随着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要想从根本上取得预期的武术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武术文化氛围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发展方向。在学校武术教育、武术文化的传承中,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其自身主体作用发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重要影响。经大量教研数据分析可知,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课程具有增强素质、健体防身的作用,它既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产业时代背景下,为从根本上把传统武术文化发扬光大,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武术套路表演、定期举行武术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是当前赢得社会和民众对武术文化认可的重要举措,而另一方面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武术文化氛围,从而在不断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最终为其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3.4创立武术品牌,为武术文化传播奠定良好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产业时代背景下,经济往来愈发频繁的同时,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冲击,蕴含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华武术,其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而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于文化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全面开展武术教育,切实保障武术教育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立武术品牌,为武术文化传播奠定良好基础也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学改革方向。相比西方体育,中国武术博大精深,门派、拳种众多,因此想要抢占市场,创建武术文化品牌势在必行。除此之外,武术文化要做到真正传承和弘扬,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是必不可少的,但就目前而言由于现阶段对于武术教育的扶持力度还尚处于探索阶段,在高校内开展武术教育,并将武术教育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桥梁,并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制定武术策略,也是现阶段教育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4结语

总而言之,武术文化是武术在长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逐渐从竞技技术发展的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内容,在武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对武术文化传承的关注度,对国家的整体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高对中国武术文化传播与弘扬的关注度,是现阶段推动社会文明发展,促进中国武术文化的有效传承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

参考文献:

[1]郭玉成,韩志国,侯媛媛.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12(2):41-42.

[2]刘海超,王瑞华,刘元霞.传承武术文化教学方法及科学规律探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8):120-121.

[3]高钥,徐海洋,李雯雯.淺谈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J].现代妇女:下旬.2014.22(8):78-79.

[4]张建华,李洪涛.武术文化教学方法及科学规律探究[J].安徽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2(8):120-121.

[5]郭玉成,徐涛涛,陈金国.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22(2):41-42.

[6]管罗红,成征涛,周海洋.论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的传承与创新[J].宜宾学院学报.2017.22(9):21-22.

作者简介:

林挺(1966.11—2019.10)男,汉族,福建平潭人,学士,福建警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武术散打。

猜你喜欢

武术教育武术文化优化策略
论武术教育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1978年-2015年武术教育研究成果分析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西方骑士精神比较研究
影视传媒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敦煌古代武术研究综述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