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视野下镇远信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2019-09-10陈雨瑶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2期

陈雨瑶

摘 要:历史上的镇远古城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众多的民间信仰,是一个多元信仰并存的一个地区。这些宗教在历史时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共同的信仰在维护本民族的团结、形成民族文化方面以及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本文以镇远古城多元信仰作为调查主题,探讨镇远古城多元信仰并存的原因以及其在历史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影响,并且发现镇远古城信仰资源在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使其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镇远古城;多元信仰;保护与开发

镇远古城地处我国贵州黔东南州,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因此成为边陲军事要地,各朝各代都有在镇远屯兵驻军,并且镇远商业繁荣,外来人口大量迁徙至此,加上当地政府所发挥的一个作用,使得各宗教及不同的民间信仰汇聚由于此,宗教信仰资源十分丰富。

一、镇远古城信仰资源基本概况

在镇远民间流传着“七寺八阁九个庙”这样一句话,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镇远府志》、《镇远县志》 以及镇远民族宗教局所编写的《镇远县宗教志》 所记载,明清两代镇远城至边厢共有七十九座庙宇。这些庙宇有的称为寺、阁、庙,有的称为宫、庵、祠,寺、庵为佛家之地,观、宫、阁为道家居所,而祠、庙则为人们祭祀人神之处。镇远的宗教信仰资源由于战乱、县城建设规划等原因而被毁,现在已存的庙宇建筑只剩二十来座,如佛教场所有:中元禅院、东山寺、西天寺,道教场所有青龙洞道观、北极观、紫皇阁、斗姆阁,供奉民间信仰的场所有万寿宫、天后宫、四官殿等等,这说明镇远宗教信仰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除此之外,当地宗教信仰资源的分布也是较为集中的。据实地走访调查,镇远古城的几条主要街道上都会有一座寺庙,而周大街上分布的最多。此外,新中街、共和街、联合街上也由许多的宗教信仰资源。

由于镇远宗教信仰资源丰富多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使得当地宗教信仰资源呈现出出多元和睦相处的特点,一方面承袭着本土的原始宗教信仰,另一方面也融入了汉族的儒、释、道、其他地方民间信仰。

二、镇远古城多元信仰的融合

镇远信仰文化历史悠久,在其历史上佛教、道教、儒家及其众多的民间信仰在此生根发芽,形成了信仰多样性、融合性、延续性的底蕴深厚的信仰文化,确立了它在贵州宗教界的显著地位。并且在当地政府的旅游保护开发、宗教管理政策下,镇远在如今仍然在宗教信仰方面保持着多元化。

关于镇远古城的多元信仰融合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即体现在庙宇的命名、庙宇中所供奉的神灵以及庙宇中的建筑壁画,而从中又体现了不同信仰之间的一个融合。

1、庙宇的命名

在镇远,作为三教合流场所的青龙洞古建筑群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始建于明代嘉靖1531年的中元禅院,是青龙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占地1680平方米,建筑面積450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中元”本是道教名词,据《唐六典》卷四《祠部郎中》记载:“道士有三元斋,正月十五天官为上元节;七月十五地官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水官为下元节,皆法身自忏悔焉。”1而该名词却运用于佛教之地,由此可以明显的看出中元禅院是佛教与道教融合的地方。

2、供奉的神灵

(1)佛教与道教的融合

据《镇远县志》记载:“紫皇阁建筑结构有山门、大殿、住房、膳堂等。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吊脚楼穿斗式结构,共五间,顶层凌霄殿,供玉皇;中层为观音殿,供观音;下为半露天吊脚楼。”2玉皇大帝与观音分别是佛道中的典型代表的神,镇远人民也将其供奉在一起。同时,通过对镇远当地的民众采访中发现,当地居民在信奉方面也是佛道两神都供奉,并没有分的很清楚。

(2)儒家与道教的融合

青龙洞的“紫阳洞”建筑组群,是为纪念朱熹而修建。据《镇远文物志》载:“紫阳洞建筑组群,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山门位于洞口石台南面两座小石山夹缝中,门两侧有对联“舞水无双福地,黔山第一洞天。”老君殿建于石山上,为三层重檐歇山顶木结构。中层祭祀“紫阳先生”,顶层祭祀尧舜禹“三元三品,三官大帝”。3紫阳洞建筑群虽是以紫阳书院为核心,以纪念朱熹,但却有着供奉着道教神灵的老君殿,这就是恰恰体现着儒家和道教在镇远的融合。

(3)民间信仰与道教的融合

位于石屏山上的四官殿素有东方站神庙的美誉,据《镇远文物志》记载:“四官殿由正殿、钟楼、石拱券城堡组成。坐北向南。正殿为重檐歇山式穿斗木结构,吊脚楼。上下三层,明次三间,面阔13.5米,进深9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第一层为登山石径通道,正殿前檐柱从二层楼板向下吊脚2.52米高,形成吊脚柱间。离地处有美人靠木栏杆板凳可供上山之人歇息。第二层是正殿,正殿明间供奉战国时期的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位将军神像,四官殿因此得名。四官殿二层东稍间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起,供龙虎玄坛赵元帅之神像,西稍间供日、月神像。二层楼供有玉皇大帝、观音等神像。”从这段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四官殿不仅供奉着秦、赵两国时的战神,作为镇远人民祈求和平的信仰,同时还供奉着道教的玉皇大帝以及武财神赵公明。从四官殿供奉的神可以看出镇远的民间信仰与道教的融合。

3、建筑壁画

(1)民间信仰与道教的融合

通过实地走访发现,镇远多元宗教信仰的融合还体现在当地宗教信仰资源的建筑壁画之中。如天后宫戏台正中间的墙绘,并不是妈祖,而是道教的代表人物铁拐李。据镇远民间传说,有一年镇远古城发瘟疫,铁拐李用他葫芦里的神水救了古城百姓的命。镇远百姓感恩不尽,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铁拐李在镇远的名气越来越大,信众也越来越多,找他算命、看相、占下、做风水、画符祛邪、神水治病、捉鬼斩妖的人是越来越多。实在忙不过来,他就传授给几个徒弟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病方法——“烧蛋”。这种方法在镇远至今还十分流行特别是小孩生病,就一定去“烧蛋”,有的烧蛋后,还要去井边拜水,有的去火坑拜火。4因此,由于铁拐李在镇远人民的地位,在天后宫还有着道教铁拐李的存在。此外,天后宫正殿外的香火炉上也有太极八卦图,上面的时间除了公元纪年外还有着道历年份。由此可见镇远在信奉民间信仰的同时也融合了道教。

2、道教与佛教的融合

中国的传统观念之中,佛教的礼拜是双手合十,而道教则不然,道教礼拜不是双手合十,而是右手持左手大拇指。我们发现在吕祖殿墙上的一副壁画中,除了有道教的元素,还有着佛教的元素。吕祖殿顾名思义是为供奉吕洞宾所建的宫殿,吕洞宾则是道家人物。在这幅壁画之中,吕洞宾位于中间,而两旁的童子一个的手势是佛教的双手合十,另一个则是道教的作揖。这也说明佛道两教的一个融合。

三、镇远多元信仰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宗教信仰文化旅游资源相对于其他旅游资源,有其特殊性,它既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宗教的遗传物或正在从事宗教活动场所。但是,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对于镇远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保护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宗教资源保护不力,破坏现象严重

过去镇远古城因为其地理位置、军事、商业等多方面,修建了大量的宗教建筑,创造了丰富的信仰文化。但二十世纪中期许多寺庙、道观遭到了破坏或者说被当作其他场所使用。特别是“文革”时期,当地的宗教信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毁坏。此外,作为道教及儒家讲学场所的北极宫,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在改革开放初期被迫卖给私人,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管制品售卖地,再无当年的生气与文化厚重感。而原先镇远古城中规模较大的一座寺庙——吉祥寺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因为修建环城路只剩下一面防火墙。如此一来,许多珍贵的东西也随之消失。这些不利于当地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二)宗教旅游项目单一,缺乏文化内涵

现在到镇远古城旅游,主要观光的宗教景点有三个:青龙洞建筑群、天后宫以及四官殿。导游主要带领游客看建筑风格,向游客讲解有关的历史故事,但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并没有过多的体现。围绕宗教建筑走马观花式的宗教观光旅游很难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也难满足游客对宗教文化需求。同时在镇远古城中有许多宗教信仰资源都没有得到开发,像炎帝宫和仁寿宫等场所都是处于未开放的状态,游客没法进入参观。这就造成了镇远古城宗教信仰资源极大的浪费,同时这也使得这些未开发的宗教信仰資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三)宗教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镇远古城的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以镇远古城的导游人员为例,在带团过程中,仅仅是简单介绍了镇远古城的宗教建筑,深层次的宗教文化内涵介绍甚少,难满足游客深层次的文化需求。同时,除了青龙洞古建筑群,其他的宗教信仰场所并没有专门的僧侣和道士,这也使得在其他宗教信仰场所只能为游客提供指路和向导之类的服务,对宗教文化认识不够科学和规范,远远满足不了旅游者求知的心理。

(四)部分民众对宗教信仰及旅游开发保护认识不足

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接触到现代的科学和知识,在对待信仰问题上的态度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如今镇远古城一些相对年轻的居民们对于当地的宗教信仰的文化内涵及传说都不太熟悉。而且在镇远古城,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程度的人群,参与信仰活动的积极性和目的存在明显的差异。

四、镇远宗教资源保护与开发

镇远古城宗教信仰资源数量多,价值高,极具开发潜力,但开发和保护的现状不尽如人意。针对以上所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要合理保护和开发当地的宗教信仰资源。宗教信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必要时应该请专家学者进行实地考察、科学论证之后再制定规划开发的计划。镇远古城宗教信仰资源丰富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当地政府、旅游公司、宗教从业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保护这些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保护力度和修复力度,促进这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具有特殊价值的宗教信仰资源,可以设立保护区,合理控制游客数量,拆除违章建筑,恢复生态环境,营造宗教文化氛围,开发宗教文化旅游项目,满足游客谈经论道、烧香拜佛、吃斋饭等体验需求。还可以开发有关的衍生项目,如进行相关文创产品的研发。

二是旅游企业要与宗教、文物等有关部门保持沟通协调,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平直接影响到宗教有益健康伦理在旅游者中的传播效果,进而影响到宗教旅游社会价值的实现。旅游开发商、旅行社及相关管理机构应与宗教、文物等相关部门保持沟通协调,加强从业人员宗教知识的专业培训,特别是对导游和景区解说员的宗教历史知识和思想意识的培养,有效地向游客传授宗教伦理,使宗教伦理现代化,发挥宗教旅游的社会价值。此外,还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护寺庙和当地居民的利益;加强对普通游客的教育,避免其不良行为对朝圣者和其他宗教人士的情感伤害。

三是当地政府可以举办一系列活动,如当地许多的宗教信仰场所都会有小戏台,政府可以在保护这些戏台的基础上,邀请一些演员在这些小戏台上表演当地有关宗教信仰的传说故事。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挖掘当地宗教信仰资源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增强当地居民对其宗教信仰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张说、张九龄等撰,《唐六典》卷四《祠部郎中》,中华书局,2014年7月版

[2]《镇远县志》,贵州省地方志全文数据库,1992年版(专著类书目)

[3]镇远县文物志编写小组,《镇远文物志》,内部资料,2008年12月

[4]刘军,《云游镇远——高君闲文》,内部资料,2019年春节(专著类书目)

[5]镇远民族宗教事务局,《镇远宗教志》,内部资料(专著类书目)

[6]刘镛,《青龙洞探秘》,内部资料,2018年10月(论文类书目)

[7]崔高维,《礼记.中庸》,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版(专著类书目)

[8]镇远县文物志编写小组,《镇远文物志》,内部资料,2008年12月(论文类书目)

[9]蔡宗建修、龚傅坤等纂,《镇远府志》(乾隆),贵州省图书据南京图书复制油印本附校勘记,1965年版(专著类书目)

[10]贵州省镇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镇远府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旧志整理版(专著类书目)

[11]清卫既齐主修,吴中蕃、李祺等撰,阎兴邦补修,《贵州通志》,2001年2月(专著类书目)

[12]刘军,《云游镇远——高君闲文》,内部资料,2019年春节(专著类书目)

[13]刘镛,《和谐是镇远文化的精髓》,内部资料,2010年9月(论文类书目)

[14]巴娄,《镇远青龙洞——儒释道文化融合的缩影》内部资料(论文类书目)

[15]黄亮,《青龙洞古建筑群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论文类书目)

[16]朱妍,《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宗教信仰多元化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2016年3月(论文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