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律职业伦理的思考

2019-09-10王军彦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法理责任

王军彦

摘 要:随着我国法律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法律作为自己的职业。越来越多的法律工作者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这个职业有了更多的思考。有一部叫《真水无香》的电影,本文先通过对《真水无香》这部电影的一种见解,从而引出对于法律职业的一些思考。本文会阐述作为法律职业之一的法官所担负的责任,以及面对法理和情理相互矛盾时所采取的贯通方式实现公正。

关键词:法律职业;责任;法理

1 电影《真水无香》内容

《真水无香》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三个案例,从电影的刚开始就出现一个陈老太太因1953年被工厂开除的事由来到宋庭长面前来维护她在1953年工厂下岗的事情中所遭受的损失。因为陈老太太的情绪比较激动,在法院的招待人员的解释下,仍然显的很激动,这也就让接待陈老太太的工作人员觉着陈老太太蛮横,这一点让法院招待人员难以忍受但宋庭长却以柔情相待,跟其他工作人员的态度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从开头的这一幕,电影在告诉我们宋法官是一个细心倾听,为百姓认真待事的一名法官。

电影中,有一个案例也让我印象比较深刻,讲的是高中汉跳楼自杀的案件,这个案件关于另外一个李聪法官的判决问题。因为李聪法官的判决主要是保护到了不法销售方及被告因生产不合格产品但是却提供了充足的证据。面对原告高中汉为代表的大量下岗工人败诉。高中汉无法接受该结果而选择了跳楼自杀,用生命抗争正义。法院举办会议关于李聪作为一名法官所出现的工作失误的申诉。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关于法官的人身安全都不能保障的法律以及挑战司法权威限制了法官独立办案的质疑,李聪被停止工作接受审查但是法院给他一次关于工作失误的机会再申诉。在申诉现场她放弃了申诉。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关于法律信仰到底是以法律证据还是以良心为重心。

2 个人感想

通过对《真水无香》电影的观看,引发了我对法律职业伦理的思考。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本人也经常跟法官接触,这部电影中宋法官是一个接受过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技能培训并拥有法律资格的一名合格法官。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得到的是法官的权威和判决的权威到底在哪里?在中国这个历史悠久,但是缺乏法律传统的国度司法制度和中国国情之间的矛盾是否是我们所单纯地追求法律公正所能实现的?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法官寻求的公正是不是社会的公众?

我们平常在书本上还是一些先辈们对我们的教育,都讲究的是证据为主。我们都知道美国的辛普森案件,就是因为陪审团认为证据不足,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最终判处辛普森无罪释放。但是,在人们内心里都对这个案子的判决感到不服,因为种种的证据都在指向杀人犯就是辛普森。是的,在一个讲证据的时代,证据在法律面前就是最重要的。严密的证据可以使法律不去冤枉无辜的人。但同时,也会使得一些真正的犯罪分子逃脱。

我国近些年也在注重证据在一个案件中的重要性,《刑事诉讼法》对此也在一直进行着改革,证据的重要性在越来越突出。但是,在我们所生活的圈子里,不是只有法律条文,还有人情世道。许多案件最后都面临着在证据和良心中间作出抉择。究竟在判处案件的时候仅仅依靠证据,还是要良心办案是我们确实需要考虑的问题。电影中的宋法官在面对这一难题的时候,认为两者有可调节的部分,要努力找到两者的相同点,作出一份让当事人满意的案卷。不光法官要这样,所有的法律职业者都应该这样。

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看到的案例,远远的要比我们在平时接触到的案件要简单的很多,生活中的许多案件背后隐藏着很多要素。或許一个小的案件,就会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在法理与情理之间的处理问题就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我们所信仰的原则也是社会和国家对法官职业道德的要求。因此,在面对无知的老百姓拍着胸脯却拿不出一点可靠证据希望我们能够注重案件的人情和善意来寻求公正的判决,是否应该同情老百姓而进行有利的判决成为了这部电影始终无法用冰冷的文字形容的。但同情心的产生势必要进行警惕因为这势必会影响法院审判的公正性。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其本身的刚性、原则和对人民最高利益的持守,决定了法官和司法事业必须坚持客观中立的司法态度、适当保守的社会角色和严谨负责的专业精神。我们所信仰的原则也是社会和国家对法官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谓的一些职业道德要求,说到底,就是我们在做这项职业的时候,索要遵守的最低的标准。

一个国家有法律,是治国的前提,如何让制定的法律“活起来”才是关键。所有的法律制定出来不是简简单单的装册,而是要把这些文字运用起来。我国人口众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的法律,法律职业者就是通过专业的培养,通过国家的法律职业考试,经过层层筛选才选出来的专业人才。很多人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这些职业者的手里。在平时接触当事人的时候,首先应该注重的便是如何搞清楚整个案件的经过,如何找出案件可以突破的口;其次才可以更好的解决案件。

3 结语

当前,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如火如荼。无论革新的目标为何,“改”其 之对象必然是发挥主体作用的“人”。我国法治社会的实践对法律职业者提出了更多的职业素质要求,新时代法律职业伦理建设应当主动、积极回应这些新需求、新挑战,切实围绕提升法律人素质、重塑法律职业伦理、建构法律职业共同体下大工夫、下苦功夫,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法律职业者,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田成友.2013.法官的法理[M].中国法制出版社

[2]陈兴良,张军,胡云腾.2012.人民法院刑事指导案例裁判要旨通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3]朱树英.2015.法院审理建设工程案件观点集成.[M].中国法制出版社

猜你喜欢

法理责任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圈里事儿
谁的责任
责任(四)
责任(一)
情与法的碰撞
法理作为民法之法源
基于案例与法理视角对现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的探析
论无罪推定的法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