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邱娥国二三事
2019-09-10程峰
我与邱娥国认识是在二十多年前,当时亲身经历的一些事至今仍记忆犹新,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邱娥国的平凡与不凡。
1996年12月,推樹邱娥国这个全国重大典型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当时,我和南昌市公安局的蒋力庆、焦仲英、袁敏是材料组成员。我和蒋力庆负责写主体事迹材料,焦仲英、袁敏搜集整理故事,两项工作都要采访邱娥国本人。
一天,采访不知不觉到了午饭时间,邱娥国说:“走走走,我们先去吃饭。”那时候派出所没有食堂,我们跟着他出了派出所。所门口不远就有好几家餐馆,可是他却带着我们七拐八拐,走了十来分钟,才钻进一家路边店。我们不解地问:“老邱,吃个饭怎么跑这么远?”邱娥国说:“在辖区吃饭影响不好,都是熟人,老板不收钱或少收钱,无形中就成了我们揩老百姓的油。一顿饭一包烟,看似小事,但拿了人家的吃了人家的,都是影响警察形象的大事。”一席话,让我们茅塞顿开,明白了邱娥国请吃饭有这么多学问。后来我们在一万二千字的事迹材料中写进了这件事。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1997年春节期间,我陪江西省公安厅副厅长荣宪国、处长叶为宝去中宣部、公安部汇报工作,飞机在济南上空突遭意外,据说是驾驶舱挡风玻璃被飞鸟撞击,迫降在合肥机场。我们在机场待了15个小时,到达北京已是次日凌晨。邱娥国是上午赶来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在南昌就已经听说此事,所以一到住地,他马上就过来看望我们,连连说:“你们辛苦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说得大家笑起来,感觉到他的诚意和温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次“历险”,让我后来差不多有三年没坐飞机。
推树过程中用时最长的是邱娥国事迹报告团的组织工作,尤其报告稿的撰写难度最大。五个报告稿差不多有十个人先后动笔,反复多次也不一定能过关。我负责的是邱娥国的儿子邱军钢的报告稿,由于儿子看父亲线条简单,加上我比较会写故事,写了三四天,在评审会上一读,稿子就过了。邱娥国的讲稿要求最高最难写,迟迟未能通过。报告团负责人、南昌市公安局副局长吴大保找到我说:“我知道你很为难,可是老邱喜欢你写的东西,你辛苦写一篇试试看,我给你调个单间住。”那时候为节约经费,普通工作人员都是住通铺,四五个人一间。我说:“不是住的问题。怕抹不开面子。”“工作我去做。”吴局长说。吴局长代表的是组织,本来这么定了就行了,不需要再说什么。没想到邱娥国亲自来找我,让我意外和感动。老邱说:“程峰,你写的文章朴实实在,能说出我的心里话,麻烦你再辛苦帮我写一下。”我说:“没问题,就怕写不好。”当晚吴局长果真给我安排了一个单间。我哪里睡得着啊!窗外满天飞雪,我在房间里躁动不安。稿子不是说写就能写的。我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前面的稿子,又找来笔记本翻看自己记录的邱娥国近期的一系列讲话发言,一宿没睡,提纲列出来天已经亮了。由于那段时间写字写多了,右手腕疼痛难忍,写不了字,一大早,我就请打字员一边打字,我一边口述,成稿后又作了修改。下午,由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主要领导参加的审稿会继续进行,我把我写的邱娥国报告稿读了一遍,大家提了些意见,就过了。后来到中宣部、公安部试讲,又进行了一些修改。1997年3月18日,邱娥国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顺利举行。
由于邱娥国比较喜欢我的写作风格,又有相同的当兵经历,共同语言比较多,有一段时间,领导要我兼做邱娥国的“临时秘书”,跟着他跑了不少地方。每到一地学习座谈交流,发言稿我不用写,他出口成章;需要题字、留言时,我会塞给他一张小纸条,那上面有我拟好的题词内容,他都会采用。
与邱娥国接触,你会发现他心很细,做事麻利干脆。他能照顾十多位老人,没有耐心细心是坚持不下来的。我还发现老邱吃饭很快,不声不响的,有时候大家才吃一半,他就吃完了,吃得干干净净,吃剩的骨头在盘子里摆得整整齐齐,就跟他做其他事情的风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