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9-09-10蒋秋荣

成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创新能力小学语文

蒋秋荣

摘 要:在当前教育发展形势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然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此举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评判标准之一,也成为了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的方面,是一个国家是否能够长久稳定发展的源泉所在,而小学生做为即将在未来肩负起国家兴旺发达的任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教育过程中要着重培养的,为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为此,语文课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应当做出一系列的改革来适应社会的巨变。

1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生长的温床

(1)利用情境教学来调动课堂气氛。利用情景教学就在教一些课文时,让学生尝试角色表演。学生在扮演文章中角色的时候,一方面课堂的气氛会非常好,另一方面,学生会不知不觉用自己认为最好的表达方式来表现人物,这样一来,他们会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培养想象力也是培养创新思维。比如在上《小马过河》这一课时,教师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小马、马妈妈、小松鼠等角色,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觉得非常有意思,课后还在讨论课文内容。像这样的一节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对于课后的复习也十分有利。(2)游戏课堂,增加课堂趣味。陶行知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让学生在学习中游戏,游戏中学习。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在此大力提倡游戏课堂。

2 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发散性思考

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思维定式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大敌,因此,需要通过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来激活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为了尽快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而对问题进行发散性的思考,通过更多的途径来解决现有的问题。正因如此,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解放学生的天性,打破现有的体系对他们的思维所造成的禁锢,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思考,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授《狼和鹿》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就“到底是狼好还是鹿好”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的论断不尽相同并且在课堂上就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述与探讨,让课堂的气氛更加地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在这种氛围中逐渐萌芽、成长,教师们对此也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思考,在肯定的同时也帮主学生对自己的观点的理论性与可行性进行完善与进化,通过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更加合理可行的想法,而不是乌托邦的空谈,这样的一个过程也在侧面使得学生对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述有更鲜明的认识。

3 创新教学形式,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3.1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题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小学语文的教材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阅读素材。这些都是现成的供教师使用的资源,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教材用文章中有趣的地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交流,去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潜能。在课后多留一些关于阅读方面的题材,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識,培养其创新能力。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从而让其在思考中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其次,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阅读的技巧。阅读不是一目十行,小学生因为初次接触各种阅读题材,没有正确的阅读习惯,也会导致其在阅读时找不到方向。对于课外读物,教师要教学生如何选择正能量的素材,让学生能有自主判断的能力,并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2 通过写作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一个人写作水平高低,在于其掌握的词汇数量和丰富的想象力。写作与阅读是有很大关系的,阅读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你写作词汇的积累,通过阅读别人的文章,可以学到如何分段、抒发情感和引用名言。写作是一项可以直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训练。对于写作,教师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对写作题目的理解能力,所谓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一篇作文的题目是作文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讲一些和题目意义相关的小故事,来引导学生对作文题目进行分析,让其创立出一个新的情境,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通过人物的描写、事件的构造都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有一种教学理念就是发散性思维,教师用一个物体名或者动物名为部分题目,让学生自由命题写作,这样的话就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题目的拟定和内容的撰写时都能有效培养其创新思维,教师要做的就是提供这个平台,让学生去自由发挥提高主观意识和探索精神。

4 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创新积极性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评价作为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运用激励性评价,减少对学生的负面评价,即使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幼稚或不切实际,也可选择具有闪光点的部分对学生表示肯定,而不是笼统批评和指责学生,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学生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动下,能够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考虑到意识因素,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须基于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具有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创新之处及奇思妙想予以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维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免受负面影响,从而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明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任务,在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进学生对小学语文学科的认知,明确学习该学科的必要性,实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目标,以此作为驱使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之中,为学生未来学习及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张越.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 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160-161.

[3] 王林发,刘海涛.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08):81-83.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创新能力小学语文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