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针引线”关注评价,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2019-09-10高艳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穿针引线师生课文

高艳

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小学语文课程网络培训,聆听了由张福娟等老师的《教学评价》知识讲座,我深刻体会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评价,恰到好处的阅读教学评价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笔者就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与体会。

一、关注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阅读有四个评价标准:1.阅读中能主动识字,積累词语。2.读课文字音正确,吐字清楚,不读错字,能根据上下文推测理解词句。3.按句逗停顿,不唱读,不顿读,不漏字,不重复。4.声音响亮,语调自然,能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课文,读出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根据这四个评价标准,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一个接一个》这篇课文时,设置了三个阅读目标:一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能主动识字,圈划出不理解的词语;二读课文能把课文读通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三读课文能把课文读流利,并能读出各种标点符号所要表达的语气语调。

学生阅读课文后,在检查评价中,师生互动、顺利完成了阅读目标任务。

首先,我让一名学生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后提问:“孩子们,你们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生:他读的很正确、很通顺,没读错一个字。

生:他读的声音很响亮,速度不慢也不快。

生:他读出了大人命令他回家睡觉的语气。

师:你从什么地方听出来的?

生:快回家睡觉!他读的语速很快。

生:他最后一句感叹号读的很好,我听到他高兴的心情了。

师:各种各样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有很多很多种梦。

师:孩子们不仅会读书,还会思考呢!真是太棒了!

通过一读、二读、三读课文,全班交流汇报,学生在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中明白了阅读文本的方法,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这样,通过互评互动点燃了学生们创新火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关注评价,让学习真正发生

阅读教学始终离不开评价,如何让学习在评价中真正发生呢?

我想,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能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在师生评价中获得了知识,学习也就真正发生了。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时,我范读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后,提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老师读的怎么样?”

生:老师,你读的声音很响亮!

师:谢谢你的夸奖。

生:您读的时候,我看到了天安门前升旗仪式的壮观景象了。

师:你真了起,你是一个会想象的孩子。

生:老师,您读的时候还不够激动。

师:为什么要激动的读呢?

生:因为“我多想去看看”连续读了两遍。

师:你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哦!

生:“我多想去看看”后面的逗号也可以改成感叹号。

师:为什么?

生:“我”对妈妈连说了两句“我多想去看看”,用两个感叹号会更好的。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

学生在获得老师的赞赏后,激起了学习的欲望,课堂充满了活力。师生间相互鼓励、相互赞赏、相互评价,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师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形成民主的、自由的、开放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达到主动有效学习的目的。

三、关注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在阅读教学中,评价可以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的阅读兴趣,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主动的、自觉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

在执教《秦兵马俑》一课时,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课堂上关注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回顾整堂课,我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接着采用问题创设情境、图画再现情境、游戏深化情境,通过这三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彰显儿童自主学习力,从而打造鲜活课堂。

1.复习导入,激兴趣

上课伊始,引导学生读好课题,读出课题的气势,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秦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谁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说?”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累了四字词语,又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真可谓是“一箭三雕”呀!问题一抛出,一个个小手高高举起,争先恐后地回答“个性鲜明”“规模宏大”“类型众多”等。整个课堂就“活”了起来,学生很快融入到课堂中去。

2.精读感悟,促创新

学习4~9自然段时,我提出了以下问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呢?六种兵马俑各有怎样的鲜明个性?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读课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交流“将军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问题时,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品读文本的语言文字,感受将军俑的“身材魁梧、昂首挺胸、神态自若”的形象特点。接着通过句子的比较,体会作者把将军俑写得惟妙惟肖,让读者感受将军俑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学完将军俑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投影出示五组俑的图片,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俑,到书中找到有关的文字读一读、圈一圈、写一写,从而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跃跃欲试、体格健壮、肌肉丰满的马俑,我引出了克林顿总统说的一句话“我真担心它会不会踢我一脚。”并提问“从克林顿总统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什么呢?”“作者是如何把这些俑写得栩栩如生的呢?”从而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观察+联想)。

这种“一教、二扶、三放”的教学评价方式,培养了学生感悟力与表达力,学生真正习得了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理念也得以体现。

3.学法指导,提能力

为了进一步巩固这种写作方法,我又安排了一个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观察+联想”的方法,写出跪射俑的外貌、动作、神态等。在交流展示环节,让学生自评互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整个教学中渗透了学法指导,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迁移运用,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都是课堂的小主人。学生在自我评价、师生评价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总之,巧妙、恰到好处的教学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欲望,也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了语文,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关注课堂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睢城实验小学(221200)

猜你喜欢

穿针引线师生课文
卢梅红:40载光阴献给“穿针引线”
以绘图法为学生构建物理实验探究思路“穿针引线”
爱过所有的庄稼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确认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