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2019-09-10程荣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护理

程荣

[摘要]目的:探讨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ICU的252例患者,其中男性140例,女性112例,年龄在16-88岁之间,锁骨下静脉162例,颈内静脉90例,留置时间最短1天,最长38天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对住院患者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可减少CRBSI的发生,有效地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治疗费用及病死率,确保患者和医疗安全。结论:开展ICU住院患者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可减少CRBSI的发生。

[关键词]ICU导管;血流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5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8-0209-02

ICU患者病情重,昏迷时间长,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较多,易发生医院感染,而中心静脉导管是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补液、全胃肠外营养以及输入各种救治药物的主要通路,也是现代重症医学救治危重患者的常用方法。随着在ICU广泛的应用,尽管这些导管提供了必要的血管通路,但也将患者置于局部和全身性感染并发症的危险之中,是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增加了感染的发生率,并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更为常见,明显延长了ICU住院时间并增加了医疗费用。我科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对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机制、微生物学、诊断及治疗、预防控制措施及拔管指征进行评估,改进了护理方法,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现总结做一概述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选取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ICU的252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其中男性140例,女性112例,年龄在16-88岁之间,锁骨下静脉162例,颈内静脉90例,留置时间最短1天,最长38天,病例包括入院ICU后进行择期置管或带有静脉导管者,入住大于48小时时且48小时内均未发生感染者,中心静脉包均采用中美合资珠海福尼亚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单腔和双腔导管,连接T型可来福接头。

2. 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周2次对患者进行现场督导和检查,科内专职院感人员每日对导管进行评估,了解导管的留置情况,填写中心静脉导管-CRBSI拔管评估表,包括留置日期、天数,部位,局部情况有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防护措施,无菌操作等相关因素。如患者出现可疑感染时,应及时在患者寒战或高热时分别采集外周血及静脉导管血后立即送检,两部位采集时间应少于30分钟。实验室微生物学檢查外周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即可诊断。

3. 监测结果

感染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念珠菌等常见菌,局部红肿、硬节者或伴有发热、寒颤、低血压等表现都计入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阳性数中,本次监测中感染者6例,其中鲍曼不动杆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

4. 原因分析

(1)患者自身:患者病情较重,免疫力低下,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及肠内营养制品、血液制品。(2)医护入员:无菌操作不规范,穿刺时消毒范围小,未穿无菌衣及未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未铺大无菌单。手卫生执行不到位。置管技术不熟练,反复穿刺局部组织损伤加重,造成致病菌在损伤部位定植。(3)置管位置:应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就感染机率评估股静脉、颈内静脉(右侧31%低于左侧53%)较锁骨下静脉更易发生CRBSI,首选锁骨下静脉,其次为颈内静脉,避免常规使用股静脉作为中心静脉穿刺部位。(4)导管辅助材料:输液附加装置选择不规范,末端连接过多的三通管、延长管、正压输液接头以及双腔导管的使用增加了感染的机会。(5)置管时间: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延长可增加细菌定植及感染的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大于72小时后,每增加1天感染率增加1%,5-7天为高峰期。

5. 护理对策

(1)导管及插管部位选择:①充分评估病人,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机械损伤并发症(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裂伤、锁骨下静脉狭窄、血胸、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置管错位)的风险。②对于成入,避免选用股静脉作为穿刺点,首选锁骨下静脉,提高穿刺技术,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病原菌侵入损伤部位,以减少感染机会。③使用能满足病人处理的最少数量端口或腔道的CVC.④需要长时间留置并主要用于静脉营养时应考虑选择PICC,因其感染率相对较低。⑤操作者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在放置深静脉导管时或者更换导丝时,应进行最大无菌屏障措施,包括佩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患者全身覆盖无菌布。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选用2%氯已定溶液、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进行皮肤消毒。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力擦拭,至少消毒两遍待自然干燥后方可穿刺。⑥当遵守无菌技术不能得到保证情况下(如急症放置导管或者病人出现危急症状时),应尽快更换导管,即48小时内。⑦使用超声引导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如果这项技术可用的话),以减少反复插管试探次数和机械并发症。超声引导技术仅供接受过全面培训的人员使用。(2)置管后:①维护时使用专用护理包,保持穿刺点局部清洁干燥,使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出汗较多者或穿刺点有渗出的患者使用吸收较好的无纺布敷料,如贴膜有松动、卷边或渗液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透明敷贴每周更换1-2次,纱布每日1次,并妥善固定导管,减少导管移动的幅度。②使用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规范,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用无菌纱布包裹导管与输液装置,输液时使用消毒剂多方位擦拭接头的横切面及外周,输液前宜先通过回抽血液确定导管在静脉内,然后用1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检查导管是否通畅,连续24小时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装置,使用营养制品每6-12小时更换输液装置,包括连接管及三通,尽量不在导管处抽取血液和输血制品,输注脂肪乳制剂后应用生理盐水充分冲管。③输液时尽可能减少输液附加装置包括三通管、延长管、肝素帽、无针接头、过滤器等,输液附加装置选用螺旋接口,常规排气后与输液装置紧密连接。

④避免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每天评估导管保留的必要性,当无必要时,应及时拔除导管。出现难以解释的持续发热或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即使血培养阴性也应拔管,穿刺部位有红肿及脓性分泌物时应立即拔除。

综上所述,开展ICU住院患者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相关危险因素并及时反馈,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可减少CRBSI的发生,有效地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治疗费用及病死率,确保患者和医疗安全。

猜你喜欢

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方法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