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口蹄疫流行特征及防控技术

2019-09-10张学强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流行特征防控技术

张学强

摘要:为进一步确保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维护畜牧养殖业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而猪口蹄疫流行性疾病已然成为阻碍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对其做好相应的防控T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陔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围绕猪口蹄疫流行特征及防控技术展开论述。

关键词:猪口蹄疫;流行特征;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1.061

引言

猪口蹄疫又被称为蹄癀、口疮,是偶蹄兽经常发生的一种传染病,甚至还会危及到养殖人员的身心健康。一旦患病,很容易失去生命,继而给相关养殖人员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对其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流行特征

猪口蹄疫属于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流行性疾病。针对口蹄疫病毒的易感动物,其顺序为:牛、猪、羊。其中猪是该病毒毒力的“放大器”,特别是发病初期的猪存在着较强的传染性,之所以这样说是由于猪的排毒最大。通常该流行性疾病通常是经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传播:消化道、呼吸道、乳头、交配等。在湿度不小于60%的温带地区,当风速恰当时,该流行性疾病能经过空气传播100km,甚至还要比这个距离远一些。结合相关数据可以发现,19病猪蹄部的水疱皮能使10万头猪感染发病。该流行性疾病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这通常与动物的免疫能力存在密切联系,通常每隔3-5年流行一次,主要以幼龄和没有进行免疫接种的动物容易感染。倘若猪感染此病毒后,通常会在24h后发生临床症状,在7d后出现高病毒血症,排毒持续期为4-5d,所以病猪属于最危险的传染源。当病猪得到康复后,该流行性疾病依然会在体内待一段时间[1]。

传播途径

2.1 直接接触

直接传播主要是将患病猪作为传染源,在同群牲畜间进行传播。通常是在养殖场圈舍、运输车辆等相关地区进行直接传播,病毒传播方式主要与以下因素存在密切的联系:一是患病出水泡破裂液;二是排泄的粪便;三是呼出的气体等,没有发病的种猪在碰到携带病毒的传染物后会马上发病,继而演变成新的病毒宿主。

2.2 间接接触

针对这种传播途径,其涉及到诸多方面,通常以媒介物携带病毒体进行传播。通常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传播:一是蚊虫;二是野生动物;三是外来人员,当这种类型的传染源和生长健康的猪群进行间接碰触后,很容易在无形中把携带的病毒传染给猪群[2]。

防控技术

3.1 杜绝传染源

首先,应在充分结合种猪疫病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引进,坚决不从疫区引入种猪。当这些被引入的种猪进入到养殖场后,还要观察隔离大于30d,确保它们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后,才能混入种群。当种猪引入后需要结合具体状况做好相应的注射和消毒工作,确保种猪能茁壮成长;其次,遵循“白繁白养”的原则不动摇,这样才能降低传染源。最后,在实际饲养期间,一旦发现病猪,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隔离治疗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感染病猪的检工作,以此来减少伤害[3]。

3.2 加强日常预防

第一,在管理猪场中,一定要做好以下几项T作:①做好污水处理工作;②做好废物处理工作;③做好灭鼠工作;④做好灭蝇工作,坚决不允许非从业人员进入到生产区,同时还要积极运用醛類稀释液对车辆轮胎、驾驶室脚踏挚等相关部部位做好消毒工作;第二,尽可能使用复合醛类、氯制药剂来对猪场、生活区等地方进行消毒,为猪舍可以始终处于十净整洁的状态提供应有的保障;第三,在指定的时间内做好通风工作,为种猪的健康成长创造适宜的环境;第四,为种猪提供充足的饲料,并在适当的时间内为其提供相应的营养元素,以此来促进其抗病力的全面提升。

3.3 对症处理

对于病猪,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隔离,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加以处理。相关人员可以选择2%硼酸对破溃的水疱做好清理工作,再涂抹一定数量的青霉素软膏,目的是为使口腔蹄部尽快康复;为减少感染范围进一步扩大,还应借助于林可霉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发生混合感染,要用敏感抗生素,这样可以实现全群防治的作用。除使用西医方法外,还可以使用中医方法。儿茶5g、冰片5g、黄连5g、硼砂5g,首先用消毒水对猪的患处仔细清洗,把药物研磨成粉末后小心翼翼的涂抹于患处,这样伤口就会逐渐愈合。

3.4 加强免疫预防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做好猪口蹄疫的免疫预防工作,选择最为适宜的疫苗进行接种,同时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4]。在充分结合该流行性疾病发病特征、病例特点等方面的基础上,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免疫程序加以实施。对于合成肽口蹄疫抗原,其主要原理是模拟有效抗原决定部位以及T细胞免疫激发部位,在借助于相关仪器的同时合成相应的免疫抗原,在现阶段的临床观察中有显著的效果。不仅如此,该疫苗不涵盖病毒核酸,对牲畜的健康不会带来任何的影响,比一般的灭活苗浓缩苗更为有效。通常种母猪每年都要进行2-3次的接种,配种的前期阶段还要进行1次免疫接种;初产母猪在实际配种过程中需要进行2次免疫接种,同时2次免疫时间应间隔30d左有为宜;仔猪55-65 d后,需要对其进行首次免疫接种,然后再经过5-30d后需要进行第2次免疫接种。相关人员采取口蹄疫灭活油苗免疫注射完毕后,通常有30%左有的猪会产生不良反应,通常表现为体温不断升高、采食量逐渐降低等,甚至还会发生呕吐的情况,还有一些猪产生的反应较大,如全身发红、呼吸紧促等,甚至当场毙命。针对反应情况不大的猪,通常不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在1d内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对于某些发生过敏反应的猪,相关人员可以使用肾上腺素进行治疗。通常疫苗接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一是常年计划免疫;二是疫区周围环状免疫;三是疫区单边带状免疫。对于常年免疫,需要确保每年接种的疫苗次数不小于2次,在周围地区暴发疫情时,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紧急接种工作。

结束语

猪口蹄疫一旦产生会对相关养殖人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对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相关养殖人员应在充分结合地区状况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免疫接种与防控工作,同时还要将目光放在种猪情况上面,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进行隔离处理,以便于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l]张静.猪LI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了版),2018(1):94.

[2]周万木.猪口蹄疫的特点及防治措施[J].中同畜禽种业.2015,11(4):48.

[3]齐艳,苏美云猪Ll蹄疫的发病特点症状及防治措施[J].兽医导刊,2016(6):143

[4]阿娃.猪口蹄疫的发病特点症状及防治措施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242.

猜你喜欢

流行特征防控技术
襄阳市2011~2015年艾滋病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08—2015年漳州市诏安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茶树炭疽病的研究进展
天津市武清区成人亚临床甲减的筛查分析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
91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临床分析
2008~2012年龙城区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对比分析
2012~2013年新疆鄯善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