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是中国核事业最神秘的女子

2019-09-10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浓缩铀原子弹祖国

她的名字,只有少数人知道,她的传奇故事,也流传不广,她的伟绩更被深深地“藏”了起来。然而,她却是一位非同一般的女子,因一件大事选择了“消失”,隐姓埋名30年之久,成为中国一个神秘的存在。

毅然决然回到祖国

王承书(1912-1994年),祖籍湖北武昌,生于上海。北京贝满女子中学毕业,1930年被保送燕京大学物理系。

1941年,她获得美国巴尔博奖学金,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深造。她成为国际物理学权威乌伦贝克教授的学生,从事气体分子运动论的相关研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传来时,她就迫切想要回国效力。可当时美国政府有一条禁令:凡是在美国从事理工、农学、医学的中国科学家都不允许出境。

况且,她的丈夫张文裕还是全美中国科学家协会主席,正如美国的一位教授所说,“你们回去后就是潜在的原子弹制造者”。但王承书夫妇归国矢志不渝。

后来,经过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努力,美国解除了对中国科学家的禁令。

1956年,王承书、张文裕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

隐姓埋名30年

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高科技领域的所有专家,使我国全部用苏联机器装备起来的浓缩铀生产工厂陷入无法运作的困境。

面对如此形势,1961年3月,钱三强来找她说:国家正在研制原子弹,准备交给你一项秘密任务——分离铀同位素。

从此,她的名字,彻底从物理学界悄然无声“消失”了。告别丈夫和孩子,1962年,她悄悄来到中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504厂。

在众多科研工作者中,她是唯一的女性。在504厂,她以拼命的劲头忘我工作,抢时间、抢任务、抢进度,她和众多科学家们,先后解决了数百个理论问题、技术问题、材料问题、工艺问题……她运算的资料数据堆满了三个大抽屉,所有数据她都要亲自过目,没日没夜地计算、推导,还不过50岁的她竟然是满头银发。

一次,邓小平来厂里视察,看到她后说:“我见过你嘛!1959年你胸戴大红花,参加了全国群英会,从此,你隐姓埋名,不知去向了,连你的先生张文裕也找不到你啰!”她笑着点点头。

而与此同时,她的丈夫张文裕,正出任中国专家组组长,在莫斯科从事原子核研究,年幼的儿子则独自在北京上寄宿学校。这段时间里,为了祖国的事业,全家人天各一方。

夜以继日地攻坚克难,1964年1月14日,504厂终于成功取得第一批高浓铀合格产品,为原子弹爆炸提供了燃料保证。同年10月16日,伴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在神州大地腾空而起,超级大国的核垄断终于被中国打破,中国人,终于等到了那声东方巨响。

1992年,已经80岁高龄的她,还在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她开始爭分夺秒为祖国科研储备做传承。1994年6月18日,奉献了一辈子,清贫了一辈子,默默无闻了一辈子的王承书,带着满身病痛,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综合《文汇报》《人民日报》等)

猜你喜欢

浓缩铀原子弹祖国
祖国祖国我爱您
意聊
对祖国唱出爱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我爱我的祖国
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