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入“四大方法”,让幼儿爱上阅读

2019-09-10马宁宁

教育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丁丁整本书教师应

马宁宁

对幼儿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仅靠二三十分钟的集体活动是不够的。教师应从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入手,让幼儿多听、常看、勤讲,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促进幼儿语言的全面发展。所以幼儿园的图书区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可以通过自主選书、自由阅读等真正实现自主阅读。但是幼儿自主阅读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老师及时发现,选择恰当时机介入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如幼儿对阅读不感兴趣、东张西望、不知道该看哪本书时;幼儿阅读姿势不正确(背光、眼睛离书很近)时;幼儿故意撕书、扔书时;幼儿与伙伴争抢一本书且争执不下时;幼儿阅读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来回换书时等等。 幼儿阅读出现上述情况时,老师可灵活采用不同的介入指导方法,帮助幼儿逐渐喜欢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方法一:暂不介入,耐心观察

案例描述:区域活动开始了,四个平日里爱读书的孩子来到图书区,拿起自己喜欢的图书,饶有兴趣地读起来,有的趴在垫子上看书,有的两人嬉笑着看书,孩子们陶醉在自主阅读的乐趣中。

指导方法:教师应扮演幼儿阅读中的支持者,耐心观察幼儿自主阅读,确保幼儿自主阅读时间,让幼儿自由发挥,享受自主阅读的乐趣,即使出现了小问题,教师也暂不介入。

方法二:平行介入,适时指导

案例描述:区域活动开始了,图书区的孩子正在翻阅,一会儿就坐不住了,并且东张西望,注意力已被别的区域吸引了。

指导方法:看到这几个孩子没有集中精力阅读,教师悄悄走到他们身边,蹲下身来拿起一本书,饶有兴趣地阅读,说:“静下心来读书,就会知道书中有趣的故事,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讲讲自己书中的故事好吗?”为了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采取了平行介入法,并伴有语言指导。教师扮演参与者,与幼儿一起阅读,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

方法三:交叉介入,立即指导

案例描述:图书区里,彤彤拿着一本书在认真阅读,但她只观察有坦克车、飞机、房子等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没有关注整本书的故事。

指导方法:看到彤彤对坦克车、飞机等画面感兴趣,教师来到彤彤身边,和她一起聊有关各种交通工具的话题,一下子打开了彤彤的话匣子。随着交流的深入,老师建议:“咱们可以往后翻翻书,看看会讲些什么?……这是谁的汽车啊,他开着汽车去哪里了,那里发生了什么事?”彤彤带着这些疑惑,认真地翻阅着整本书的内容。当幼儿只关注某个或几个自己喜欢的画面时,教师应扮演幼儿阅读中的合作者,与幼儿友好互动,尊重他们的兴趣点,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方法四:垂直介入,因材施教

案例描述:每次区域活动时,丁丁总是不喜欢进阅读区,除非老师特意安排,他才勉强走进图书区阅读。

指导方法:幼儿阅读经验的积累和个人喜好等,都会决定幼儿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所以教师首先要弄清楚丁丁不愿意走进阅读区阅读的原因,可以试探性地询问:“丁丁,图书区有这么多好看的书,你喜欢哪本啊?”根据幼儿喜好,教师陪伴阅读,在下次进图书区的时候,可以利用他的喜好当做“诱饵”,鼓励其多走进阅读区阅读。教师应扮演幼儿阅读中的引导者,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激发其阅读兴趣。对不喜欢阅读的幼儿,可以采用垂直介入法,进行因材施教。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育贤第一幼儿园)

责任编辑:朱红莉

猜你喜欢

丁丁整本书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动物“叫”各不同
一起去踏春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谈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