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的“跳级”请求要满足吗

2019-09-10蔺颖

教育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班家园爸爸

蔺颖

做好、做巧家长工作,家园双方配合一致,才能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创造“1+1>2”的教育合力。许多有爱、有心的幼教工作者们,用他们的实践智慧点亮了家园共育的明灯,收获孩子笑脸的同时,也赢得了家长的心。

小班招生工作进入到分班阶段时,依依爸爸来到幼儿园,对负责分班的刘老师提出:“我家依依已经在家认识了很多字,算术能力也不错,这孩子会的比同龄孩子多许多,我们不想让孩子上小班,直接插到中班吧。”面对家长的诉求,我提出利用新小班孩子体验式入园的时间约见依依爸爸。他一再要求带着依依来让我亲自面试,我婉转地拒绝了:“还是先不要打扰孩子,让孩子和引导老师们一起熟悉幼儿园环境,以后孩子入园了我会有很多时间陪伴他们的。”

按照约定,我和依依爸爸在办公室里进行了交流,他向我描述了家长为提高孩子智力所做的诸多努力。听了家长充满自豪的表述,我首先感谢他细致的讲述,肯定了家长的付出。虽然表达了对家长的共情,但作为专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我更明白家长的描述不能代表依依所有能力都达到了更高学龄段的发展水平。起初,我也想向家长提几个关于孩子自理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但考虑到家长恐怕不愿意在初次接触时暴露孩子的不足,就没有问出口。

“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是想让孩子学些什么呢?”我给依依爸爸添了些热水。“孩子在家太孤独,想让孩子过过集体生活。”依依爸爸失落地说。“可是您想过吗?孩子入园也意味着离开了专属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很多小朋友要在两位老师的陪伴下独立完成许多事情,要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等待、合作游戏。如果孩子很多能力达不到中班段的水平,插班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听了我的话,依依爸爸犹豫了。接下来,我和他一起翻阅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还让他观看了我们收集的小班和中班幼儿在园生活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最终依依爸爸明白了不是幼儿园怕麻烦,而是孩子应在学前期接受适宜的教育。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后,依依按照常规进行了分班。

接下来的日常教学中,老师们通过小视频采集、家园互动活动,让依依爸看到孩子在园与小伙伴们快乐学习的身影,更有说服力的是孩子回到家里独立自理的表现。这个过程里,我和带班教师及时对孩子的点滴进步提出表扬,也对家长的密切配合给予赞赏和肯定,学期结束时,依依爸爸带着孩子和一面锦旗来到办公室。

依依爸爸要求跳级的案例,反映了个别家长对学前儿童发展追求智力提升、忽视全面发展的现象。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总结出解决办法“五部曲”:

直面问题对象。谁的问题找谁解决。让3岁的孩子跳级是家长的要求,我的目的是说服家长不要揠苗助长,而不是当着家长的面考倒孩子,损伤家长的自尊,打击孩子的自信,給对方留出进退的空间。

倾听与共情。表达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有些家长是带有情绪和困惑的,首先要做到耐心倾听。倾听的过程是让家长有处诉说与倾泻情绪,也是给自己梳理思路留出时间,要耐心仔细听,不急着辩解,增加家长对园所的信任。

提问与聚焦。家长带着教育困惑而来,但具体想要什么并没想清楚,提问是帮助我们聚焦问题,了解家长真实的目的。此案例中家长急于表现的是自己家孩子会得多,但他内心却认同送孩子上幼儿园是为了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解释与指导。如今家长通过网络接触到很多碎片化的、片面的育儿经验,面对家长的困惑与质疑,我们更应使用科学的教育理论为家长做分析解读的支撑和引导。

赞赏和肯定。我们往往会因事件短暂得到解决而忽视了持续关注的重要性。带班教师要及时关注和捕捉到孩子的具体表现,及时向家长反馈,同时将家长的情绪变化反馈给园长。家长得到来自老师和园长的双重肯定,受重视的心理得到满足,更乐于与园方实现教育理念和行动的统一。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二幼儿园)

责任编辑:谷珵

猜你喜欢

小班家园爸爸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梦中家园
我和爸爸
爸爸
温馨家园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无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