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2019-09-10彭燕青金思玉吴德聪张攀王佳琪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教育信息化

彭燕青 金思玉 吴德聪 张攀 王佳琪

摘  要:针对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等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成果,对当前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加强对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建议,希望能为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教育信息化;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TP315;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3-0186-03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niversity Informatization

PENG Yanqing,JIN Siyu,WU Decong,ZHANG Pan,WANG Jiaqi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Tianjin  300134,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inadequacy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llege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lack of unifi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index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and proposes how to strengthen education information.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university informat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Keywords:evaluation index system;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0  引  言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教育信息化正式步入2.0新时代,实现融合创新,智能引领,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但随着高校对信息化发展的重视,信息化的考核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教育信息化程度决定着高校信息化水平的现实状况,因此,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高校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和建议,是现阶段信息化研究的重要方向。

1  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中,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正式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促进下,国家相继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同时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而提高校园资源管理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校园服务水平,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的应用和信息素养等方面,对于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少。而且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庞大、复杂、涉及面广的工程,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领域的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导致高校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

但国外的一些地区在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对我国高校信息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比如:欧盟的高校信息化评估体系,主要分为四个内容:ICT对教育的影响、ICILS研究问题、ICILS研究方法、ICILS研究计划。其中,ICT对教育的影响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以及数字化技能,教师的技能和教学方法;ICILS研究问题主要以测试学生的数字化技能为主,建立相关平台框架和工具,进行试验,调查数据收集,报告等过程;ICILS研究方法基于学校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和国家调查。此种评估体系比较注重学生的数字化技能,就能很好地让学生与信息化相适应。

2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构建

2.1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說明

2.1.1  组织机构和管理评价指标

此类指标体现高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管理水平,主要由信息化发展规划、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等来体现,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部门决定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同时还可促进教育信息化顺利发展,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完善的安全措施。主要考察高校信息化组织机构是否设置合理、是否发挥作用;信息化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是否完整,执行是否到位。

2.1.2  基础设施评价指标

基础设施评价主要是对学校硬件设施和资产配置等方面进行考核,主要由校园网、数据中心、数字化终端等来表现,是高校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平台。校园网评价则主要就是考察学校内部网络的建设、推广情况、上网信息点(包括机房、宿舍楼、教学楼等)、多媒体的建设等,因为完善的校园网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教学的基础。数据中心与数字化终端则反映学校与外界交换信息资源的速度,是学校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重要部分。

2.1.3  应用状况评价指标

应用状况评价指标则是高校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分为校务平台应用评价指标和教育应用评价指标。校务平台应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办公系统、电子教务系统、科研、校园一卡通、图书馆等管理系统,集中展现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和效益。教育应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学应用和网络教研应用等,通过这些应用可极大地改善高校系统集成和应用程度,反映了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情况。

2.1.4  信息资源评价指标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高校衡量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的核心指标,其整体建设的应用情况是高校考察的主要部分。教育信息化就像由一个路、车和货构成的系统,校园物理网络就是公路的建设者,建立起四通八达的网络公路,各种信息系统则更像路上跑的车,运送着各种货,而这些货即是各种信息资源。因此只有将电子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基础教学资源等各种信息整理成库并实现信息共享,才是高校的最终目标。

2.1.5  人力资源评价指标

人才是高校信息化取得成功的根本,不管是信息系统的运行还是科学建设,信息化人才都是主要执行者。信息化人才的利用主要通过教职工信息化技术水平、专业人才团队建设水平、网络管理队伍建设等来体现。因此,对信息化人才利用的力度与范围,决定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度,也是信息化人才比例是否大大增加的重要措施。

2.2  指标选择依据

2.2.1  政策导向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符合国情,以教育信息化方针为导向,立足高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兼顾未来发展,确定了教育信息化未来五年内的发展规划。因此在选取时不仅需要符合国家和教育部门的有关政策指导,还需要考虑信息技术发展的阶段特征。

2.2.2  文献参考

由于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特殊,不适合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展开,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对前人的成果进行研究和分析,这也是开展研究的基础。

2.2.3  主要影响因素

由于区域、学校定位、学校战略等不同,高校信息化指标选取也会不同,因为院校的信息化水平必定会受到信息化整体水平的影响,只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深化信息化技术融合发展,找到符合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指标,全面提升高校信息化建设。

2.3  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造方法

(1)层次分析法:是美国T.L.Sstty等几位著名运筹学家提出的一种决策方法,利用数学的手段,通过把问题相关的元素分解为目标与方面,然后进行测算,最终确定方案的过程。主要先构造层次分析结构,再构造判断矩阵,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进行指标权重计算。这种方式原理简单,易于准确进行量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系统分析和科学决策方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主观影响较大,容易造成失误;一致性问题存在一定的理论依据等。

(2)专家会议法:主要通过邀请高校信息化领域的相关专家,通过会议形式,彼此交换建议和意见,进行内外反馈,集思广益,使最终的结论逐渐趋向于合理。此种方式相对简单,也易于操作。

(3)特尔斐法:也称“专家调查法”,是在专家个人判断和专家会议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定性预测方法。分发问题表向专家征询意见,然后将专家回答的意见综合、整理反馈,从而得到一个相对可靠的预测结果。

(4)主成分分析法:此种方法是一种不依赖专家判断的客观方法,主要能浓缩信息、使指标降维,极大简化指标的结构。这种方式主要先给出样本数据矩阵,根据数据求得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然后确定主成分个数,并求出每一个主成分的线性加权值,最后对所有主成分进行加权求和。这种方式能简化指标的结构,适合指标间彼此相关程度较大的对象。但是主成分分析需要选取较多的主成分,会导致降维作用不明显,同时,这种方式是一种相对综合的评价,评价对象的多少等都会影响评价结论。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将以上几种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综合确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3  建设高校教育信息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

为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各地应该立足于地方的实际发展,根据各地的实际发展情况研究并制定高校信息化评价体系建设的应用和推广工作。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并制定教育信息化扶持政策,鼓励国内信息化产业加入到高校信息化建设上来,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数据、资源与服务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加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而且在建设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及管理人员为主要推动力,搭建开放式数字化学习与服务平台,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完善相关指标体系考核制度,最大化推动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发挥作用。

4  结  论

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分析了当前天津市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综合判断,让评价对象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提高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秦嘉杭,许鑫,苏新宁.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4):63-69.

[2] 孟凡松,熊濤.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及特点 [J].电子测试,2016(10):96-97.

[3] 张宇.浅议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4):124-125.

[4] 刘慧芳,杨晓明.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2007(S2):293-294.

[5] 林静婕.围填海工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应用研究 [D].厦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7.

[6] 杨文豫,彭武良.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J].信息系统工程,2017(8):127.

作者简介:彭燕青(1996-),男,汉族,贵州毕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思玉(1999-),女,汉族,山西晋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绘画;吴德聪(1998-),男,汉族,福建泉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张攀(1997-),男,汉族,贵州盘县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王佳琪(1998-),女,汉族,天津北辰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教育信息化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