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中提高低年级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2019-09-10黄燕英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黄燕英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办法。文章阐述了在数学课中提高低年级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策略,包括:一、以游戏、竞赛为突破,培养合作意识;二、科学合理分组,为合作学习创造条件;三、培养认真倾听、大胆发言、讨论交流、遵守纪律规则等习惯,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为合作学习保驾护航。通过这几种策略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技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办法。”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课堂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多种因素的多边互助,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向交流的被动局面,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合作意识较为薄弱,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不懂得遵守规则,行为散漫,自我调节能力弱。那么教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呢?以下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低年级的教学经验,谈谈在数学课中培养低年级学生合作学习的几点策略:

一、以游戏、竞赛为突破,培养合作意识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设计学习游戏、小竞赛,让学生在游戏竞赛中,打破学生原有的独立学习为主的心理定势,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共同实现目标。

例如:在教授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与整理》时,笔者设计一个游戏:争当优秀统计员,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统计学校门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学生纷纷拿起笔,一边看录像一边记录,没过几分钟就有学生抗议说:“老师太快啦,我一个人记不过来,能慢点吗?”笔者笑着说:“马路上的车不会因为我们在做统计而慢下来的,一个人来不及记录,赶快想想办法吧!”这时有学生提出:“一个人不行,就几个人合作分工统计。”其他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笔者顺势说:“那就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分工合作吧!”学生马上分工确定每个人负责统計一种交通工具,经过第二次统计很快就得出了10分钟通过学校门口的每种交通工具的数量。通过这个小游戏使学生从“学习只能自己一个完成”的自我心理暗示,转变为“学习也需要与别人合作的”的心理认知,从而使合作意识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

二、科学合理分组,为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教师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尊重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等对全班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组建合作小组。分组时力求小组间力量均衡,即每个组的成员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更能体现小组间竞争的公平、公正,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组建学习小组之后,还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决;小组内负责记录、汇报的学生等。小组内的成员能各司其职,实现组内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组内分工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变换,使每个成员都能担当不同的角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合作。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在平时教学或随堂听课中,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不会倾听别人发言,表现在:(1)其他人发言,自己在玩文具,开小差,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2)打断其他人的发言。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教师要及时表扬做到认真倾听的学生,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大胆发言,把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这样既能让学生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又能为学困生提供帮助,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为了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要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容易表达或者比较简单的问题,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三)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习惯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讨论中遇到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的情况时,就需要学生通过讨论、争辩来达成共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长组织组员依次发表想法以及遇到的问题,然后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团队优势。

(四)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规则的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低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纪律规则意识薄弱。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1)交流时声音适度,以组内听清为准,切忌大喊大叫;(2)学生交流离座,不拥挤并把凳子轻轻放入桌下,便于交流活动;(3)组内讨论交流时,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4)严禁假装交流,随意交流,更不能借交流之机嬉戏;(5)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行动要迅速。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为合作学习保驾护航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地开展下去。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相对于评价学生个体而言,评价小组合作学习除了关注小组的学习成果之外,更要关注小组成员的合作程度。在小组探究学习中,当学生发现新的研究方法、小组学习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师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学生倾听完他人的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提高评价的能力。如,采取小组竞争,每课、每天、每周、每月评比,实行量化积分,充分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能激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思维之“河”掀起“狂澜”,在矛盾的冲突中碰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求得真知与真情的深层感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教学模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越来越鲜活,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