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微作文习作初探

2019-09-10戴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19期
关键词:篇幅习作作文

戴欢

小学的课堂中,出现了一种值得深思的现象——学生谈“文”色变。越来越多的学生害怕写作,甚至是厌恶写作,而真正热爱写作的学生寥寥无几。每当上语文课,无论是练习课、阅读课还是诗文鉴赏课,都能赢来学生的一片掌声,但只要提及习作课,学生立马谈“文”变色。甚至在家庭作业中,如果有习作作业,不出意外都会排在完成顺序中的最后一项。为什么?显然,“篇幅长、要求高”的习作难住了学生。

而“微作文”的出现则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微作文”,顾名思义,“微”即小,篇幅小,200字左右即可,但内容上可以清晰表达一种观点或某一方面的侧重练习。在如今的网络通信时代,写出小而精的文章是时代对新时代学生的要求,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素养。如何让学生以最少的字、最快的速度写出语言精练、符合主题的习作呢?

一、激发兴趣,“微”动人生

1.充实习作之源

微作文的习作,可选择范围非常广泛,文体及表达形式上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现在的学生虽然拥有更多的电子设备,但毕竟年龄小,跟社会接触不多,能选择的素材较少。因此,教师引导积累写作素材必不可少。针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年龄特点,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1)观看新闻。 每天新闻直播时间恰好是晚饭时间,可以一边进餐一边听新闻报道,掌握每天时事动态。新闻涉及的内容广泛,可极大拓宽学生的积累。这一举措,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紧跟时代发展的好习惯。

(2)阅读报刊杂志及各类型书籍。学生的生活范围限制了他们和社会的接触,那么阅读就成了他们和社会接触的第二途径。自打启蒙教育初始,阅读肯定早已成为家长和教师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阅读不仅局限于课本和各类文学作品、百科全书,让报刊杂志走进课堂和家庭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报刊杂志定期出版,内容新鲜,篇幅不长,涉及范围广阔,也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如,《红树林》《青少年报》等。

2.师生共“微”

除了知识上的丰富,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急需提高,特别是在学生已经害怕习作的局面下,如何消除学生的抵抗心理成了燃眉之急。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如何才能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呢?首要解决的必然是心理负担,把“习作”这只“凶猛大老虎”的形象变成活泼可爱的小绵羊,学生的心理压力自然就随风而散了。当然,微作文其本身篇幅小,内容泛就已经具有极大的优势。另外,教师还应做出表率,和学生一起行文。一方面是给不善于习作的学生做一個示范,另一方面,也是告诉学生,写微作文这件事我们多有人都在做,而且是随时随地都能做,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且“我手写我心”,心里想什么就能写什么。

二、丰富形式,“微”出精彩

1.课堂随文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这是叶圣陶先生给予我们的一个启示。小学生的“作文”不叫“作文”,而叫“习作”,也就是学习写作,以模仿为主。教师可从教材中挖掘素材,包含但不限于文章的遣词造句、结构安排。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师可引导学生模仿其“总—分—总”的构文方式,以时间顺序,描写一处景物。

2.延伸式拓展

在一些课文中,或因排版需要,或因构文需要,作者(编者)会运用“留白”艺术,这就给微作文的训练提供了训练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微作文的形式,在课堂中小牛试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写课文的“留白”。这些“留白”,有词句留白,这些词语在文章中往往寓意深刻。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进行理解,并且进行微习作。如,笔者所教授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5课《掌声》,文中提及主人公英子上讲台讲故事时“眼圈红红的”,动作“慢吞吞”,这就引发我们思考,她为什么想哭?为什么这么不情愿?她在想什么?从这几个方面出发,教师课引导学生创作。有结尾留白,有些文本在结尾处犹又余韵,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把文本的留白处作为练笔的起点,丰富文本的内容。

3.随身行文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随身准备一个小本子,像过往诗人作诗一样,随感而发。也可当做日记,以微作文的形式记录每天生活中发生的比较有意义的事情。相较于长篇的,规定字数的习作,学生会更乐于接受篇幅小、范围广的“微”习作。

三、鼓励评价,“微”出信心

学生辛辛苦苦写出的习作,无论如何,总是想得到表扬和鼓励,而不是一味的否定。而让学生花比以往少的时间,写小篇幅的文段,一两处精彩细节描写,两三句好句运用,则更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在批改学生的微作文的时候,若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以批评为主,表扬为辅,那么将会大大削弱学生对习作的热情。反之,用发现美的眼睛看待学生的习作,专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为主,委婉地提出改进的建议,那么学生的接受程度随之会大大上升。

以笔者所教授的班级为例,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独处时间,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从不吝啬。写得好的文章,笔者会让学生转成电子文件发过来,有机会便投稿到校级或区级等杂志,几番发表之后,学生主动创作的热情大大上升。另外,我们课题组还将学生的作品汇编成书籍,看见自己写的文字变成铅字,学生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还需要担心接下来的微作文习作难以开展吗?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泉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教师若能从教材中发掘练习材料,从小而精的专项中训练学生的习作,提高习作水平,让学生在体验中积聚,在积聚中沉淀,这样才能到达“微”本真。

猜你喜欢

篇幅习作作文
每一个人的努力, 都不会被辜负
习作展示
寄小读者的信
延期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