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研究

2019-09-10陈启刚王标吴俊程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中学生心理健康

陈启刚 王标 吴俊程

摘要: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中小学还没有普及开来。对于中学生来说,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  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

引 言

研究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对于了解现在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的现状,从而为中学生的良好心理发展提供一些基本的理论支持。

一、问题的提出

国外研究都表明,人际关系质量的高低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学业成就、社会技能和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青少年的社会技能、自我意识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国内对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特征研究、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原因研究、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对策研究以及中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这些研究也给本研究指明了方向。人际关系可以影响青少年各个方面的发展,例如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等。中学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中学生在此阶段的学习和交往是生活中最主要的两件大事(吴超,2008)。研究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现在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的现状,以便针对性地促进中学生的良好心理发展。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的抽样方法为随机抽样法,从安徽省部分中学的学生中随机抽取700人为研究对象开始正式施测。在被试学生按照施测人员的指导完成问卷后回收问卷,回收670份问卷,剔除中间的无效问卷33份,最后保存有效问卷共有637份。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91%。

2.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采用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的郑日昌教授编制是人际关系自我诊断类型的人际关系测量工具,共 28 道题目,分为交谈、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异性交往等 4 个具体维度。每道题用“是”或“否”回答,回答“是”得 1 分,回答“否”得 0 分(郑日昌,1999)。此问卷在研究中的信度系数为 0.837。

3.数据收集与处理

研究中采用的数据处理工具是SPSS18.0软件包。采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有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三、研究结果

对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可以清楚了解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再对中学生在性别、年龄、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和户籍等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

1.中学生人际关系的总体现状

由表1可知,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总分均值为10.6975,说明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际关系困扰。中学生总体的人际关系比较一般,说明人际关系并不牢固经常有波动变化。中学生的交谈均值为3.0442,说明中学生总体的交谈能力一般。交际交友均值为3.3899,说明中学生需要朋友,但又不太善于积极主动和创造条件寻找朋友。待人接物均值为1.8113,说明中学生总体能够尊重别人,勇于承担责任,对环境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异性交往均值为2.4439,说明中学生总体在异性交往方面存在轻微的困扰,不懂得如何最适宜地与异性交往。

2.中学生人际关系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分别以性别、年龄、户籍、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为自变量,以中学生网络交往的各个维度和量表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差异性检验。

(1)中学生人际关系在性别上的差异

由表2的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检验结果可知,中学生里在交谈、待人接物、异性交往等维度上,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的得分,并且它们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在人际关系总分上,男生的得分显著地高于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交际交友方面,男生的得分略低于女生,没有显著性差异。

(3)中学生人际关系在户籍上的差异

由表4可知,中学生人际关系总分及其包含的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各个维度的得分在户籍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交谈维度上农业户口的中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农户口的中学生,这说明非农户口的中学生的交谈方面的困扰相对于农业户口的学生比较少。

四、讨论

1.中学生人际关系在性别上的分析

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总分上,男生的得分显著地高于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第一,女生相比男生来说语言天赋比较高,和他人交流比男生更加灵活。第二,女生的心思天生比男生细,可以敏感地察觉他人的言语、表情等方面的变化,知道怎么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人;男生由于性格、意识等方面和女生的差异,不善于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意图告诉别人,而女生可以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第三,中学阶段的男生大都处于青春期,各方面的变化十分迅速很容易自卑,与异性交往时有太多的顾虑,导致在与异性交往时存在的关系困扰比女生大。在交际交友,男生的得分略低于女生,没有显著性差异。

2.中学生人际关系在年龄上的分析

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总分的得分以及各个维度的得分在3个年龄段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多重比较也没有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在年龄上的分段影响了最终分析的结果,也可能是样本不够多的原因。中学生的人际關系水平在不同年龄上没有明显差异。

3.中学生人际关系在户籍上的分析

  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总分和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各个维度的得分在户籍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正在缩小,伴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的儿童也可以有条件接受和城市的儿童一样的教育。很多农村学生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城市读书,因此很多农业户口的中学生在很多方面与非农户口中学生之间差异并不是很大。在交谈维度上农业户口的中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农户口的中学生,这说明非农户口的中学生交谈方面的困扰相对于农业户口的学生比较少。这可能是农业户口中学生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产生的自卑心理导致的。

4.中学生人际关系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分析

在中学生里独生子女的人际关系总分以及在待人接物维度上的得分顯著地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大都是2000年后出生的,他们成长环境的特殊之处使他们难以和他人相互理解,如不懂得谦让,难以容忍他人的错误和缺点,也没有掌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技巧。这些原因造成了现在的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人际关系方面会更容易出现困扰。在独生子女家庭里生活的孩子,从小就得到父母和长辈的特别照顾,在生活里无论想得到什么都会得到满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独生子女的脾气性格比较专横霸道,因此可能导致独生子女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总分得分比非独生子女的得分要高。在交谈和异性交往上的得分方面,独生子女则略高于非独生子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交际交友上的得分方面,独生子女则略低于非独生子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5.中学生人际关系在年级上的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交谈维度上,年级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 ),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初三学生的得分显著小于初二学生、高一学生、高二学生和高三学生。韩丕国的研究表明,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在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初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比高中学生和谐(韩丕国,2005)。这可能是由于问卷被试的不同造成的。我们认为,初三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相处以后同学之间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关系,而高中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和学习环境的极大变化,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没有初中时的关系和谐,所以出现了这种情况。

五、结论

中学生人际关系的部分维度在性别、户籍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年龄上的差异不显著。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在性别上人际关系总分、交谈、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女生)。在户籍上交谈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农业户口>非农户口)。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人际关系总分和待人接物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年级上交谈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三学生的得分显著小于初二学生、高一学生、高二学生和高三学生。

参考文献:

[1]陈博.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人格特质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2]韩丕国,李云霞.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人际关系调查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5:112-115.

[3]刘博.大学生网络行为、学校归属感、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

[4]廖娓.高职学生人格、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D],2010.

[5]乔木.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6]乔虹,贾琳.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51-54.

[7]孙连坡,董静.大学生网络交往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4-108.

[8]沃建中,林崇德,马红中,李峰.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9-15.

[9]吴超.中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

[10]夏俊丽.高中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1:40-42.

[11]周婧颖.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与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中学生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