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非营利组织的源流与发展历史
2019-09-10
英国的慈善事业和各种志愿组织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英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英国民众参加各种志愿活动的热情和悠久传统超过了其它欧洲国家。志愿部门也在英国历来的社会活动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各种形式的服务提供、互相帮助、运动发起和宣传活动在英国都有一定的发展。
中世紀和都铎王朝时期的慈善源流
英国民众互助传统源远流长。尽管针对中世纪晚期之前正式志愿活动的历史记载十分少见,但戈斯登的研究发现,有互助组织宣传它们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公元55年。当时,有组织的志愿活动,如互助会和友谊会,就已经出现。在12世纪和13世纪,在英格兰地区就至少有500多家志工医院。
中世纪时期(约公元476年-1453年),罗马天主教会机构占据了正式慈善活动的中心位置,几乎所有形式的捐赠都首先要接受教会的管理。但到了15世纪,对教会等宗教组织的不满开始形成,专门供奉宗教用途的捐赠开始减少。根据乔丹以及切斯特曼的研究,慈善捐赠在都铎王朝时期开始发生了本质改变,逐渐由对宗教的捐赠转变为对贫困的救济或对教育的捐赠。
从14世纪开始,行会与伦敦同业工会开始出现,标志着基于相互依存和贸易兴起的有组织的世俗的独立部门开始形成。这些组织设立的目的是保护贸易并保护手艺质量,但也允许较低等级的人捐赠,为其成员提供社会保险的初等形式,并通过维持济贫院和向当地贫民提供救济等方式尽一些社会责任。14世纪末,总共建立了473个行会,但在16世纪之前,行会结束了其在提供社会福利方面的作用,除了伦敦行业会所这个例外,直到今天,伦敦行业会所仍然是个主要的慈善机构。
都铎王朝时期,英国慈善事业的基本形式是公益信托——一种以慈善为目标的永恒馈赠或遗赠。乔丹的研究表明,当时大约2/3的捐赠来自于遗赠——捐赠人立在遗嘱中的捐赠,剩下的1/3为馈赠——捐赠人有生之年所做的捐赠。根据他的统计,在1480-1660年间,英格兰地区的10个国家对慈善组织的捐赠总计超过了300万英镑,并在1610-1640年期间达到高峰。尽管有学者针对捐赠总数的增长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由于民众对天主教会的摈弃,考虑进通货膨胀因素之后,17世纪中叶的捐赠总数事实上是减少了。但同期,对于教育或者健康等非宗教的私人捐赠的快速增长,却是不可否认的。
17世纪末英国经历了宗教和政治剧变。在内战的压力下,都铎王朝的慈善管理系统开始衰落。17世纪的慈善活动和新兴的商人阶层紧密关联。乔丹的统计认定了英格兰地区大约有43%的捐赠来自于当时为数不多但富有的商人阶层。这些商人在城镇的慈善事业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捐助品包括救济院、医院、管教所、贫民习艺所、初级学校、大学和市政改善等等。但在农村地区,贫困人口主要是依赖贵族或者贵族政府的救济。
18世纪的济贫事业与联合慈善事业
到18世纪,由于统治阶级同时受到商业资本与农业资本的有效支配,开始逐步远离压迫穷人的家长式统治。在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尽管还是比较依赖贵族与政府,但在某些地区,慈善布道成了新的资金来源;在城镇里,商人在慈善世界仍然保持很大的影响力。在这一时期,随着土地价值的增加,捐赠品的价值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对被统治阶层更加宽容的气氛也开始形成。在18世纪后期,国家的济贫法系统进行了大量的人道主义改革,部分废除了居住法,引入院外救助和提高工资等。
根据欧文的研究,在18世纪,一个全新的捐赠形式——联合慈善事业得到了发展。这种志愿组织由富有的博爱主义者建立,取代了个人纪念馆。最能证明这种新形式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慈善学校活动。慈善学校是由各种志愿捐赠建立的学校,一般是由宗教组织来管理,免费或仅收极少的一部分钱来提供衣物和教育,教穷人的孩子读、写或者其他有用的课程,但这类学校教育一般以宗教教化为主,文化教育为次。慈善学校最早起源于伦敦,后来在英格兰与威尔士的城镇地区得到大量发展。截止到1729年英格兰有超过1400个慈善学校,收容了超过22000名学生。18世纪晚期的其他发展,还包括施粥所、热病医院、诊疗所、残疾人慈善训练、世界范围的工业和星期日学校运动等。
为什么在这一时期联合慈善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第一,这与欧洲宗教思想的影响有关;第二,捐赠人可以通过推荐受益人的方式来实施赞助,这是获得社会声望的一种有效方式,这一直是慈善事业的一个很重要的激励因素;第三个原因是,通过发展慈善事业,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加强。安德鲁关于18世纪慈善事业的研究认为这个世纪的慈善活动有了根本的变化,这些变化迎合了国家的需求。譬如说,她发现1740-1760年间的慈善活动,由以前的促进教育和雇佣转到了妇产科医院和儿童福利机构,而这个转变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伦敦的工作人口,从而为国家的战争需求、海军扩张和殖民地扩张增加人口。志愿行为被国家用作控制社会的手段,在该研究中得到充分阐述。
互助行动也在不断增加。互助会在18世纪已经是个比较流行的名称。戈斯登就发现,在一本18世纪的小册子里面,有强烈的主张要求通过成立互助会的方式来降低贫穷人口比例,进而减少贫困人口所带来的社会负担。史密斯的研究发现,18世纪的很多志愿活动都与城镇生活相关,并且中产阶级慈善家对博物馆、图书馆和公园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世纪蓬勃发展的志愿组织与慈善事业
19世纪是英国慈善事业的黄金年代,志愿与慈善活动在此期间发挥了很大作用。在这个世纪,各种志愿和慈善组织纷纷建立并蓬勃发展。当今为人们所熟知的大多数英国志愿组织都与19世纪息息相关,譬如说1884年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区公社——汤恩比馆。慈善组织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各种协会、工会、友善协会、城市教区、地区访问社团、母亲集会、节俭协会等。英国统一的全国性慈善组织也开始建立。1869年建立的慈善组织协会,就是为了协调各慈善机构的关系,促进合作等。根据统计,到1862年,仅伦敦地区就有640个慈善机构,其中279个成立于19世纪上半叶,144个成立于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间。
19世纪70年代的研究表明,大多数英国成年人都参加志愿活动,每个人平均属于5-6个志愿组织,包括工会、友谊协会和各种节俭协会。同时,几乎没有什么事业能和慈善团体们集聚的劳动力相比,在慈善机构和慈善医院的“家庭医院”里面拿薪水的公认是济贫法当局雇员的两倍。妇女也在慈善事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估计,在爱德华七世时代,在1200万参加慈善组织的人当中,有100万是妇女慈善组织。而在1893年,慈善机构里面有两万个妇女做全职员工,其中还不包括护士和宗教组织的妇女。19世纪80年代,大部分处理贫困救济的组织都赞助当时吸收了大批工人阶级的妇女和儿童的志愿组织——母亲集会。该组织被认为是慈善活动中最实际最成功的形式,在爱德华时代每周大约吸引了一百多万的妇女和儿童参加会议。
同时,这些慈善组织的收入有了很大的增长。普罗卡斯卡1990年指出,到19世纪90年代,除了食物外,英国普通中产阶级家庭花在慈善活动方面的支出是最多的。史密斯1995年统计了一些研究披露的数据。他发现,根据1885年《时代》杂志的统计,伦敦各类慈善机构的总收入超過了包括瑞典、丹麦和葡萄牙在内的好几个国家的政府收入,甚至是瑞士政府收入的两倍。
19世纪英国各种志愿和慈善组织蓬勃发展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说法认为,当时英国在人口的膨胀以及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了对志愿和慈善活动的巨大需求。譬如说,由于工业革命,当时劳工的境遇比较悲惨,贫困人口激增,于是以济贫为目标的慈善组织纷纷成立。同时,传统的志愿组织形式,如捐赠慈善形式、临时捐助和救济院等,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各种新形式的志愿活动得到发展,其中一种为工人们的相互保险群体,另一种是志愿机构的慈善家们联合起来。
但在这个时期,并非所有的志愿活动都是慈善性质的。很多志愿组织是源于政治需要。很多当代压力集团们所熟悉的活动与游说技巧都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譬如说,公共集会和大众宣传运动就是在19世纪30年代的反奴隶运动中产生的,很多形式的慈善在19世纪也都开始存在。如维多利亚时代的义卖就是慈善义卖会的先驱,而慈善商店在19世纪20年代也已经存在。
20世纪政府推动下慈善组织的发展
19世纪晚期,英国农业出现衰退,英国工业增长也减速,加之来自国外的竞争不断加强,世界工厂的地位丧失。随着英国经济发展的缓慢,英国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贫困问题、失业问题和老年问题都很严重。20世纪初,仅仅依靠民间的慈善组织和活动已经很难解决问题,人们开始呼吁国家要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采取更多的国家行动。
1905-1914年间,政府通过部分法案,如国家保险法案,来提高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发挥的作用。其他的立法也包括提高学校的三餐、学校的医疗服务、老年养老金以及一定量的失业保险。这些措施显示了国家责任的大幅度扩张和志愿机构责任的相应降低。但20世纪初,每年慈善机构收到的捐款,远远超过了政府用于救济贫困者的开支。
切斯特曼提出,从1914年开始,影响英国慈善事业发展最显著的因素就是政府的介入。志愿机构主导的慈善机构逐渐失去了最关键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军队新兵医疗条件十分恶劣。志愿生和教育条件的需要,政治家和智囊团们开始达成共识,不能单靠志愿部门进行社会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开始承担那些以前仅限志愿组织从事的工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政府的两个专项委员会共同参与和解决了由于医院和大学部门志愿工作的失灵带来的麻烦。同时政府加强了针对下一代人口尤其是医疗检查、学校伙食和婴幼儿的投资,地方政府也开始建立志愿机构,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膳食住宿和帮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对志愿和慈善活动的介入,使许多慈善机构的工作量加大,比如,红十字会和圣约翰秩序为得到军队捐款的军人们提供了医院住宿。但在另一方面,政府的介入也存在破坏志愿部门的作用,使部分人开始害怕志愿领域的衰亡。但根据史密斯1995年的研究,这些恐惧有些夸张,因为政府与志愿领域在战时的关系逐渐变得独立。两者之间合作关系的发展标志是1919年国家议会社会服务组织的建立。该议会的主要目的就是与志愿活动合作,在议会社会服务网络工作和城市议会发展的基础上开展活动,并同时与政府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通往志愿部门的捐献资金流并没有断,英国福利的提供依然多元化,英国志愿部门在福利提供方面仍然发挥着特别重要的角色。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一战”类似,国家在提高英国人民的生活方面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责任。为了解决战争所带来的紧急情况,新的志愿组织在政府鼎力支持下又一次成立起来,如妇女志愿服务协会,该组织在“二战”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国红十字会和圣约翰救护机构以健康部的名义对辅助医院进行监管。志愿机构在对平民疏散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到了20世纪中期,政府颁布的法令保护了志愿部门在教育和社会方面的作用,但是却把医疗保健和生活费用保障等职能直接划分给了中央政府。政府想要在社会保障方面大干一场,但是政府保障的扩张仍旧受到了志愿部门的协助,整个战后时期往往依旧被认为是一个志愿部门主导的时代。
(本文节选自《英国非营利组织》,王名、李勇、黄浩明编著,文内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