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同这座城

2019-09-10张彦婷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新城古城街道

张彦婷

大同的秋天总是猝不及防的,从来不是一叶知秋,往往是在一夜秋风之后,早上醒来满地金黄,秋天戛然而至。

大同在地理书上是这样被记录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夏漫长,春秋短暂。

大同地处塞北,深居内陆,倒并不闭塞,向东是河北,往西杀虎口,向前踏一脚就是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内蒙古。大杂居,小聚居,民族融合由来已久。

大同人素来骁勇,怒发冲冠是常有之事,拳头上脸也数见不鲜,这与鲜卑、匈奴的基因密码不无关系,也和边塞常摩擦、平城多战事息息相关,胡服骑射、白登之围、杨门虎将、血浴金沙,使得大同人骨子里透着枭雄的本色,就连地道的大同话也是粗声大气,一张口就冲得很。给外地人的感觉就是,你们大同人说话像吵架,张口就抬杠。大同人呵呵一笑,天寒地冻的,谁想和你瞎磨叽。

大同人性格爽利,内里都柔软得很,明刀明枪的多,大奸大恶的少。毕竟这里是佛国京华,佛教圣地,举头三尺有神明,宝城福地,全仗佛爷护着,大家心里都明白着呢。云冈石窟、上下寺、华严寺、善化寺、悬空寺、观音堂,一座庙一座寺的拜过来,纵是榆木疙瘩也该受佛祖点化,从此抽枝散叶、铁树开花。

大同的佛文化说到底不在庙堂,在民间。玄奘取经未回眸,佛缘福根已落地。每到年初一,善男信女们就去云冈石窟烧香、拜佛、叩头、请菩萨,为全家人祈来一年的福气和好运气。像我奶奶这样的老佛家,初一、十五要去庙里吃斋,还要请来《地藏经》来诵读,消业解冤,以增福报;每有灾情、舍衣放饭、捐赠布施。平日家里香雾弥漫,木鱼声声,让我们小一辈也耳濡目染,屏气凝神、参悟人生,忏悔过往、一心向善。

想到最近流行的“九零后佛系丧文化”,好多人都说,宗教抬头,是因为现实难行。我倒认为,佛学精要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宽容博爱、修德立信的价值观,众生平等、爱花惜草、安贫乐道、清心寡欲,于世间生态而言这不就是一种倡导“环保、节能”的科学发展观么?经过半个世纪的粗放式发展,尘满面、鬓如霜的大同城洗心革面,走向新生。古城恢复、新城改造、修缮庙宇、拓宽道路,放慢速度、绿色发展,不能不说是一种佛教文化的回归。

古城大同与北方各古都的街巷布局基本相同,唐宋“里坊式”的总體布局,街道平面呈棋盘式格局,到明代已成定型。洪武五年,徐达“增筑”大同城,以四牌楼为中心,东称和阳街,西称清远街,南称永泰街,北称武定街,这四条大街将大同城分为四隅,然后又有“三经三纬”的纵横街道将四隅分成若干街坊,街坊中又各以街道分成若干小街道,初步形成了“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个绵绵巷”。从城内街巷布局来看,西北隅和东北隅为官府衙署区,西南隅为寺庙区,东南隅为文化区。

每一条街道建成之后,在此居住的人为了通讯方便,就自发地给它起个名字,以作标志。这些街道名称,不仅构成了大同城的交通脉络,也记载了历史的变迁,生活气息浓郁。犹如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进去逛逛,依稀还能看到当年大同人的生活状况,满是回忆,满是足迹。

一条御河是回忆的分割线,五座大桥是乐章的休止符,五桥飞架东西,从此古城新城一脉相承,天堑变通途。

白岩松曾在2013年大同云冈旅游节开幕式上讲,“我羡慕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正值盛夏酷暑,别的城市正在经历35度、36度的高温,只有大同却享受着得天独厚的清凉”,我想如果他重来大同,他一定会说“我羡慕你们,在全国各地都被雾霾深深困扰的时候,你们却在享受一份独一无二的‘大同蓝’”。

2016年大同市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14天,优良率达86%以上,空气质量之优,居山西之首。

大同,城如其人,你永远无法用一句话来定义它,也无法用几个词来概括它,更难以通过前世去预测它的今生。

因为它一直在变化,一直在开拓,一直在寻找,一直在路上。

青砖灰瓦重现古都旧貌,现代科技引领新城风采,如果古城是一首骈文,平仄规整、韵律有致;那么新城就是一阙散文,自由飘逸、酣畅淋漓。站在城墙上登高眺望,向西听晨钟暮鼓、看繁华清远街熙熙攘攘,朝东观旭日东升、五座拱桥车水马龙。

潘家园古色古香、图书馆静谧安详、文瀛湖水光潋滟、万达城人来人往。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共赢,和谐宜居、天下大同。

瞧瞧咱大同这座城!

猜你喜欢

新城古城街道
深圳南头古城有熊酒店
紫莺落墨靓古城
古城无眠
古城西南两座桥
走好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赶考路
热闹的街道
玉树新城
阴云笼罩新城控股
街道生活
长江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