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冈研究的“争气工程”系列谈

2019-09-10赵富义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云冈云冈石窟洞窟

赵富义

人的一生,是与某些客观事物相牵相伴的。那些表面上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随着时光的流逝,会从你的物质生活侧面转移到精神世界之中,并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这就是所谓“事业”或“使命”,一种赋予人类生命意义的信念,一种支配你为之奋斗的力量。我在云冈石窟感受到了这种信念与力量。

作为大同人,我自小就知道云冈石窟,长大后又把云冈大佛作为向外地朋友炫耀的对象。由于多年从事电化教育影像工作,我逐渐喜欢上摄影;再后来,在市人大常委会担任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工作委员会主任,开始意识到我们这座城市是最有价值的摄影艺术宝地。2012年11月,我期待的机会突然出现了。云冈石窟研究院的张焯院长找我谈话,说与青岛出版集团合作,计划编著一部庞大的《云冈石窟全集》。他拟组织北京、大同、云冈三支摄影团队,同时拍摄云冈所有洞窟。我心中暗喜,当即表示愿意效劳,并迅速组建了大同摄影小组。

从那时起,我的生活便加进一项重要内容。每天下午下班后驱车20公里,与摄影师伙伴前往云冈石窟拍照。最初的三年拍摄十分紧张艰苦,云冈石窟研究院雇佣的搭架工,次第在关闭洞窟中搭建起“满堂架”,各摄影小组轮流进入拍摄,限定时间,不得拖延影响其他小组的进度。由于云冈石窟的雕刻主要保存在洞窟内,所以拍摄一般为灯光片,我所带领的小组拍摄时间主要集中在夜晚。云冈的冬夜,寂静而漫长,洞窟内寒气逼人,尽管我们穿着厚厚的保暖羽绒衣、棉鞋,可拍摄时间久了,冰冷透骨,手足冻僵。后半夜,实在坚持不住了,跑到保卫科的值班室暖暖身子,然后再次进窟,直到重新冻僵。夏天的云冈算是凉爽,洞窟中虽然不热,但湿气很重,灯光下蚊蝇飞舞,每个人的胳膊和脸上被蚊子叮咬得伤痕累累。为了抓紧时间,每天游客一散场,我们就进入洞窟拍摄,基本顾不上吃晚饭,一直拍摄到黎明为止。这时,东方泛白,红霞渐浓,我们走在回研究院宿舍的路上,彼此无语;疲惫的是身体,活跃的是大脑,浮现在眼帘的是诸佛菩萨。那一姿一式,一花一叶,端庄而秀美,笑意而专情,令我神魂痴迷,心中的满足与欢喜是没人能懂的。

从进入云冈拍照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抱定了永不回头、坚持到底的决心。翻阅前辈摄影家的作品,讨论取景方式、角度和效果,互相交流拍摄感受,不断切磋技艺、收获。黑夜拍片,周日看片、审片,兴致勃勃。除了过大年的几天外,几乎全年的休息天和节假日都泡在了云冈。每次爬上高高的脚手架,站在木板搭平的摄影台,脚下在晃动,因此不敢动作太大,怕摇晃使影像模糊,必须屏气观察、移动、对焦,等到脚手架稳定后再拍照。不敢多喝水,怕上厕所,一下一上,耽误时间;不敢大声说话,怕惊扰别人的拍摄,打断了的摄制意图,往往再找不回来;不敢心浮气躁,害怕损坏文物,或者稍不留神,从架子上摔将下来。洞窟里一片寂静,只有清脆的快门声和内心对佛陀的祈祷。千年的石像,冰冷的岩壁,空寂的气场,没有谁比我们更知道佛窟长夜的孤寂味道。

首輪摄影结束后,接下去的是补片,相对自由了许多,相对来说算是享受,可以别出心裁地自我发挥一番。寒暑俱往,时光匆匆,我们小组拍摄,上交了数万张洞窟照片,可谓收获满满。现在看来,我们这些编外摄影师的创作,虽然自己相当得意,但其实还不够专业,偏重了艺术探索,缺少了文物规范,因此被《全集》采用的并不算太多。不过,我们自己已尽到了一名大同人的责任,所有照片都是怀着敬畏之心拍出的。当然,张焯院长很满意,他曾对我坦言:“摄影师的尽心尽力,我从不怀疑。但我最担心的是大家的安全问题,十几米高的绞手架,为了一个画面而反复折腾,有时临崖悬空拍摄,有时伏地缩身挤兑,时刻有坠落或闪失的危险。因此,醉心拍照者是你,提心吊胆者是我。”

在《云冈石窟全集》制作过程中,摄影既是首要任务,也是最艰辛的工作。走进云冈洞窟,为每一龛精彩的或残缺的艺术造型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就像北魏当年的云冈师匠,一凿一铲,一琢一磨,都是在做功德。回忆七年的摄影历程,夜以继日,仿佛生命被翻倍延长。同时,也真正领悟了云冈佛造像的神奇。因为是高浮雕,不像平面壁画那样单纯,换个角度则影像骤变,不同光线则效果迥异,要想拍出理想的图像,无疑需要反复思量和不断摸索。我从心底感谢张焯院长的深谋远虑。他要求的拉网式拍摄为云冈石窟研究院积蓄起全面完整的影像数据库。他让不同摄影经验和专长的团队共同拍摄云冈,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丰富云冈影像形式与图像记录。当然,他也给了我个人一次珍贵的实习拍摄机会,近距离与云冈诸佛厮守,去观察、体验、感悟那些卓越的北魏艺术家的非凡创作,去聆听、领会那尊尊佛菩萨的窃窃私语。了解昙曜大师的设计思想,理解北魏信众的热切期盼,读懂云冈师匠的艺术创新和追求奉献。在这座旷世无双、巧夺天工的佛教艺术宝库中,我仿佛捕捉到了那个消逝已久的鲜卑民族身影,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尊严与信仰。而佛陀的无数故事,令我心驰神往,一往情深。

每当我走进洞窟,仰首与高达十几米的主佛对视,与笑意涟涟的胁侍菩萨挥手,与排排端坐的千佛问好,仿佛穿越过1500年的漫漫时空,如同与旧识嘉友聚会,心中的那份惊喜无以言表。第6窟栩栩如生的释迦故事,第9、10窟富丽堂皇的兜率天宫,第12窟前室正在上演的音乐盛会,第13窟南壁气宇轩昂的七位立佛……我在惊叹北魏匠师高超技艺的同时,也为他们对佛教的虔诚和执着而感动。那些令我魂牵梦绕的佛影,总是在夜深人静时与我相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云冈之美,一顾倾城,再顾倾国;云冈之恋,一旦相识,终生难舍。七载非常日,梦中长相守,我已抱定了今生今世的眷恋与无悔!

今年7月,《云冈石窟全集》正式出版了。这部20卷本煌煌巨著,将云冈研究推上了新的学术高峰,改写“云冈在中国,研究在日本”的学术历史,成为中华文化自信自强的又一里程碑。这是云冈人半个多世纪的“争气工程”,是整整七年的心血铸就的新高度。我手捧沉甸甸的大本书,忍不住热泪盈眶,浮想联翩。无论酸甜苦辣,无论荣辱得失,云冈这座艺术宝库已经丰盈我的生命,已经重新拨转了我的人生航向。

在云冈石窟盘桓的这七个年头,我早已将自己视作云冈人的一员,亲眼目睹了云冈大景区的逐年变化,亲身经历了云冈人为丰富景区旅游文化内涵而进行的各项努力。一座座场馆的陆续开张,一条条道路的次第铺设,一个个景观的不断呈现,以及《云冈石窟研究院院刊》、《云冈石窟全集》等等的编辑与出版。其实,云冈人的倾情付出,表现在无数看似微不足道,却又饱含深意、不可或缺的工作细节上。这些决定云冈大景区品位、品质的细节,往往容易被人忽略。譬如,每年增设的林荫小道,最大可能地利用废旧砖石,突出时代年轮与岩石包浆,而非现代工业感;强调差异性、美适度,而非抄袭雷同。又如,停车场采用不破坏大地土壤的石屑子铺面,建筑物利用城市道路翻新遗弃的废水泥块,将环境保护理念与生态保护原则有机结合。不论是广场还是路面,全部略带坡度,有的刻出沟槽,以确保雨水流入周围的树坑。再如,冬天清扫积雪,全部进入树池,滋养林木;夏天的雨水,全部导引进入水池、水渠,再自流浇灌树林。这样才能确保我们这片半干旱的土地绿树成荫,枝繁叶茂。还有,各种石质、木质、铁质材料以及废水泥下水管,变成了景区无处不在的桌椅、板凳、秋千、情侣屋,创造出大量充满诗意的休憩空间,放慢了游客的脚步。

最令我钦佩的是云冈人的保洁意识,不管是清洁工、园林工、讲解员、保安人员,还是研究院的干部、职工,谁看到地上的烂纸、塑料、烟头、杂物,都会弯腰捡起来,塞进垃圾箱,完全是一种习惯的动作,一种自觉的行动。没有谁发出抱怨,也没有谁获得奖励。每年员工捡到游客的钱包、手机,总是迅速归还到游客手中。

张焯是一位拥有寬阔胸襟的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他讲:“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同一直是国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这是大同历史上的一段辉煌时期。然而,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发展得太快了,农业时代刚刚结束,大工业时代行将过去。如果听任关停煤矿的钢铁机具废弃、消失,我们大同的这段历史也将无存。所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存大同的历史记忆,打造云冈峪多层次、多时空的历史文化长廊。”从细微处着眼,面向未来发展,我在张焯院长身上看到了大同的希望,看到了一位硕学长兄的无私情怀。大视野、大格局、大胸怀、大气量和大理想,我为云冈人的艰苦奋斗精神点赞,为张焯院长的过日子精神喝彩!大同美好明天,需要这样的创业者和守护者。

如果说,夏秋是云冈大景区繁花似锦、游人如织的盛季,那么冬春便是云冈石窟休养生息的淡季。每当冬闲的下午,我常常看见张焯院长拿着一把手锯,在树林中穿梭,整修树形,修剪树枝。我的心里好生感动,不由得举起相机拍摄下他的身影。他却俏皮地跟我打招呼:“锻炼身体啰。”云冈景区20多万棵树木,葱葱郁郁,茁壮成长,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个人在竭力呵护。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看似平凡,其实伟大。

日本学者长广敏雄,上世纪在云冈住过几个夏天,他在《云冈石窟日记》中写道:“云冈是一个足以打败人类的地方。”他的这句话,让我寻思了很久。既然石佛可以战胜人类,那么说明这种征服一定是精神性的;既然是精神上的征服,那么必定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现在我明白了,我们大同人热爱云冈,建设云冈,服务云冈,宣传云冈,一切来源于云冈文化的力量,来源于中华民族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创造力量。当代云冈人的敬业精神,实质上是北魏祖先创业精神的延续。这种时代传承的云冈文化的精神分量,也正是我们大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精神分量。

最近获悉,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江苏美术出版社签约合作,启动了一项新的科研项目,即编纂出版《云冈石窟分类全集》。这是云冈人继《云冈石窟全集》成功出版后的再度发力,也是云冈研究的深化细化工程。我衷心祝愿云冈学术再谱新篇,云冈事业蓬勃发展。

选自《大同日报》

猜你喜欢

云冈云冈石窟洞窟
云冈石窟1至4窟重新开放
云冈舞: 以艺术之美推动“云冈学”建设
云冈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大同举行
我和云冈的缘分
静静的云冈
云冈石窟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
敦煌莫高窟洞窟“巡诊医生”2小时走70个洞窟
洞窟惊魂
敦煌西千佛洞未编号洞窟清理简报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