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2019-09-10吴盛发

速读·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吴盛发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主题式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好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将主要围绕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构建探讨

主题式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将课内、课外阅读进行结合,以主题作为出发点,获取更多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升内在的情感体验和阅读能力,进而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习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接下来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几种构建策略进行简单介绍。

一、把握阅读主旨做好文本的主题分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构建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必须把握好阅读的主题,将课内阅读文本与课外阅读素材相互结合,由课内语文教材表达的核心主题出发,做好课外阅读文本的筛选,选择主旨内容与课内教材一致或者相近的书籍,引导小学生做好课内语文知识的延展和迁移,提升阅读效率和学习能力。此外,需要根据主旨内容,做好书籍的分类管理,结合小学生的阅读学习习惯和能力水平,划分好阅读梯度,提升小学生自主阅读的效率。

以小学四年级人教版语文的教学过程为例,在课内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所接触的教学内容包含《题西林壁》《巨人的花园》等内容,主要让小学生培养对自然景观、动物、事物的观察能力,同时开启丰富的想象力,初步感受人间的亲情等。因此,立足于课内教材的阅读内容主旨,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与其主题内容相近的课外阅读书籍,例如《格林童话》《窗边的小豆豆》《海底两万里》等书籍。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建立图书角,书籍按照主旨内容进行分类,按照教学内容顺序进行书籍的摆放排列,在课内讲授教材内容时,注重主旨内容的延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更好地了解教材内容,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做好课本内容的预习或者补充,用问题作为有效指导,促进小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和热情,实现语文知识的延伸与迁移,学会灵活运用语文知识。

二、指导阅读标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注重对小学生理解主旨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注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小学生学会阅读,通过做适当的阅读标注,帮助小学生建立阅读鉴赏意识,做好对书籍内容的研究。培养小学生用笔记录的习惯,把课文中的一些好词、好句或名言名句抄录在笔记上,或者在课文中特别标注,这样可以加强学生记忆,对其语言知识的培养很有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阅读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以小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第一单元“观潮”的教学过程为例,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标注,尤其是经典段落的描写,用问题引导让小学生做好字、词、句式的标注,如“潮来之前、潮来之时与潮去之后,作者分别是如何介绍的”等,让小学生用红色、黑色与蓝色的笔分别在原文中画出描写的词句,并在旁边标注好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随后让小学生以分段朗读的形式,按照潮来的顺序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尤其是重点标注的词句,做好情感的把握,最后以分享形式,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一部分的描写,并说出理由,指导学生建立摘抄笔记,将自己喜欢的词句和段落做好摘抄,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习惯的延伸,开展课外阅读积累比赛,定期对积累内容进行分享比赛,激励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积累习惯,为语文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加强阅读交流促进阅读思维的碰撞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题式阅读教育不能用封闭的形式开展,应该增强阅读的交流,实现语文知识的输入与输出相互结合,阅读过程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集体讨论,促进其语文素养,学科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在加强阅读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讨论的方式,相互借鉴阅读方法,促进小学生阅读思维的相互激发与碰撞,在加深对阅读内容理解的同时,也能够积极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小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

以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第二单元“桂花雨”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可以在给予小学生一定自主阅读时间后,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圆桌讨论,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给学生划分小组,围成圆圈坐下,首先就阅读的内容进行讨论,互相交流文章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做好观察和倾听,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分享,随后针对文章中母亲的描写,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联想,围绕思想的主题进行延展讨论,交流在阅读过程中,哪些词句打动了内心,联想到哪些具体生活体验或者读过哪些类似的词句描写,通过交流分享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表达,激发思想之间的相互碰撞,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用启发性思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主题式阅读教育是通过以主题为出发点,进行语文知识的延展,借助阅读的学习方式,帮助小学生掌握阅读文本中的精神内涵,并能够加以灵活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更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做好知识的储备和延伸,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献

[1]薛静南.探析高中语文构建主题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667(11):136.

[2]岳虎林.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C].2018.

[3]刘翠媚.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07).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