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内 关注课外
2019-09-10姚红红
姚红红
2019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2020年高考的战鼓已经擂响,高三考生如何备考2020年高考?我想以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为例,谈谈考生如何在文本阅读方面提高复习质量,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文本阅读在全国卷中占64分,分五大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下面从这五个部分展开论述。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就论述类文本阅读来看,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的选文紧贴生活,紧扣热点。全国卷I的内容是“文学艺术为谁创作”,这与国家对文艺创作者的要求有关,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创造的源泉。全国卷Ⅱ的内容是“杜甫的创作成就”,这也与文艺创作有关。全国卷Ⅲ的内容是“传统表演艺术”,涉及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和传承问题。这与全国各地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政策相对应。可见,论述类文章的选择更侧重于与当下社会生活有关的内容,而不是那些艰涩难懂的社科文。这说明,高考要选拔的是关心社会生活的考生,是能对社会问题正确理解、辩证分析、深入感受的考生,是有思辨能力、推断能力的考生。
据此,教师在教给高三学生阅读方法和做题技巧的同时,更应该选择优质话题让学生练习。就当下来说,可以选择涉及节日文化、文物修复、影视作品、文艺工作者的自我要求等话题的文章,让考生对与文化有关的社会热点、国家政策、从业者的素养有所了解和评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就实用类文本阅读来看,2019年全国卷三套试题考的分别是“文物修复”“港珠澳大桥”“服务志愿者”,这三者都与当前热点联系密切。全国卷Ⅰ的内容是“文物修复”。国家非常重视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2016年播出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人们对神秘的故宫有了一定的了解;2019年元宵节在故宫有一场灯光秀,展现了故宫在当今先进科技灯光下的别样风采。关注这些热点的考生对“文物修复”的文章并不觉得艰涩难懂。全国卷Ⅱ的内容是“港珠澳大桥”,其中材料一涉及“武汉长江大桥”,表现中国建桥科技的一个发展过程。材料三则是港珠澳大桥的智能建造。全国卷Ⅲ的内容是“服务志愿者”,涉及共享单车、服务志愿者的工作特点以及对共享资源的保护。这三则材料对考生来说都不陌生。就内容来说,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都涉及图文转换。不同的是,全国卷Ⅰ的材料二为图表,涉及客观题第5题和主观题第6小题的分析回答;全国卷Ⅱ的客观题第4小题为流程转换图表,涉及材料三的内容。这两道题在考查上都涉及图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国卷Ⅲ不涉及图文转换。
据此,在备考时对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文本选择,要在形式和内容上各有所侧重。在形式上,选择同一话题的文章時,可以选择同一话题的有图表的材料,或选择思路特别清晰,转换为流程图较为容易的文章,出题时更灵活一些。在内容上,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贴近时事热点的,比如可以选择中美贸易战问题、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问题。可以让考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同一个话题,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归纳能力。
三、小说阅读
就小说阅读来看,2019年全国卷三套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考查的小说主要人物“大禹”“老舞蹈师”“谢主任和老赵”都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对社会现实有一定启示作用。
全国卷I小说阅读中的大禹形象,是改革家和实干家的形象。大禹针对治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地调查,征求百姓意见,最终确定了改“湮”为“导”的治水方针。大禹在大政方针面前务实求真、拼命硬干、勇于改革的精神,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所需要的。在当下,我们国家处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我们同样需要改革的勇气和实干的硬气。该文的作者是鲁迅。考生学过不少鲁迅的文章,对鲁迅的冷眼看世之犀利、爱国救国之热忱、犀利幽默之文风是熟悉的,因此做起题来应该比较顺手。
全国卷Ⅱ小说阅读中的老舞蹈师形象,是沉浸在曾经的辉煌中不愿意面对改变了的现实,故步自封的守旧者的形象。老舞蹈师这样的形象对考生来说并不陌生,《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就是这样一个守旧派的悲剧形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是也有这样的人吗?社会已经进步了,可是自己却还停留在过去,不愿意迈开腿,不愿意适应新的生活。本文启示我们,人必须适应新的生活,让自己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发展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全国卷Ⅲ小说阅读中的谢主任和老赵是敢于面对历史问题,勇于剖析反思自己的乡下干部形象。谢主任和老赵就一条挖过的沟进行有关责任归属问题的讨论:谢主任认为那条沟开挖,虽然上头催得紧,但自己有责任,因为是自己瞎指挥搞的;老赵说当时自己也表态过,不能把责任都归到谢主任头上。两个人态度诚恳,谈之前的工作失误,谈之后的工作进展。本文告诉我们,敢于面对错误,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文中的赶车老人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态度。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判定者,人民是历史发展中出现失误的自觉纠正者。这同样有现实意义。面对发展中出现的失误,人民是抱怨还是接受,是冷眼看还是热心干?这里讲得明明白白,为了社会发展,就要不抱怨,不推责,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社会进步。
从全国卷三套试题中的小说阅读可以看出,小说的选材无论是中国现当代作品还是外国作品,主旨都要切住时代的脉搏,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样才能体现文学作品的价值引领、审美引领和情感熏陶作用。我们在备考的时候,对于小说阅读的选材也要关注作品的时代意义,选择对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
四、文言文阅读
就文言文阅读来看,2019年全国卷三套试题选择的文言文人物传记都与考生高中所学课文内容有关,三个人物为贾谊、商鞅、吴起。对于全国卷Ⅰ中的贾谊,考生在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学过他的《过秦论》;此外,在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学习中,教师可能会拓展李商隐的诗《贾生》,而这首诗里的小故事出现在了贾谊传记的文言文中。因此,考生对贾谊是熟悉的,做起题来也就顺手多了。同样,商鞅变法,考生在历史课上学过,里面涉及“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涉及“公孙座建议魏惠王,对商鞅要么用要么杀”,这些小故事让考生感觉亲切。再看吴起,吴起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考生对吴起本来就不陌生,对“吴起吮疽”的故事尤为熟悉。考生对考题中的三个人物有熟悉感,做起题来也就得心应手多了。
在备考方面,建议做到三点。首先,对课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要扎实掌握,对实词虚词、句式翻译要能举一反三。其次,在考题选材上关注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对于文言文和古诗词的作者,要拓展这些人物的传记,如《孔子世家》《屈原列传》《李太白传》等。对于古诗文中涉及的人物要查找他们的传记,如《樊哙传》《张良传》《项羽本纪》等。最后,巩固扩充文化常识内容。教师要从课文内部知识出发,扩充文化常识,可以参考王力的《古代文化常识》。比如《陈情表》一文,由“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可以拓展古代“五服”文化;《祭十二郎文》一文,由“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可以介绍古代丧葬文化。这样,考生对古代人物的了解就会比较全面,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就会比较丰厚;再看人物传记的文言文,有了熟悉感,做题效率和质量自然就高多了。
五、诗歌鉴赏
就诗歌鉴赏来看,2019年全国卷三套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内容各有不同,但都体现出对古代文化作品审美的考查。全国卷Ⅰ考的是《题许道宁画》,是对一幅画的考查。考生学过王维的诗作,知道其典型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另外,最后一句“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与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非常相似,所以考生对这首诗鉴赏起来难度并不大。全国卷Ⅱ考的是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这是一首投赠诗。考生在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学过柳永的投赠诗《望海潮》,通过对杭州风光秀美、经济繁荣、百姓富足的描写,来夸赞孙何政绩之高,从而表达自己想让孙何提拔引荐的意图。而杜荀鹤的这首诗,是表达希望考官能认真阅读自己的答卷,希望自己凭真才实学取得功名从而为国效力。诗中的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风格与首联、颔联、尾联截然不同。其他几联是直白如话、直抒胸臆的,而这一联是间接抒情,通过渔夫和大雁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孤高耿介的情怀,难度稍大。全国卷Ⅲ《插田歌》相对全国卷I和全国卷Ⅱ,在理解诗意上难度要小很多,整首诗语言通俗浅显,描述了田园风光和农人劳作的场面。难度稍有点大的地方可能就是《竹枝》比较难理解。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省和重庆市)一带的民歌,吟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就算考生不明白《竹枝》的含义,他们学过刘禹锡的《竹枝词》,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少女听到情人歌聲时且喜且疑的复杂心情,由此还是能推测出“嘤咛如《竹枝》”表达的是农民的愉悦心情。鉴赏题第15小题是比较鉴赏题,将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与这首诗比较,分析它们语言风格的不同。考生必须知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内容,否则没法做题。
从全国卷三套诗歌鉴赏题可以看出,每首诗都有课本的影子,所以考生必须关注课内知识,认真复习初高中学过的古诗词,特别是对要求必背的64篇古诗词,都要能熟练背诵默写,正确理解意思,熟知语言风格,厘清表现手法。通过一定量的诗歌鉴赏训练提升,做诗歌鉴赏题也自然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