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

2019-09-10刘兆阳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一体化

刘兆阳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科技技术不断的提高,各种新的技术与设备被不断的应用到电力系统中,有效的提升了我国电力系统的技术水平。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以及设备的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依靠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进行电力系统的管理根本是不现实的,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智能电网成为了电力系统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就此详细的分析了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以期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模式;配网调控;一体化

引言

随着社会的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系统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智能电网模式对提高电力电网管理效率有极大的影响作用,致使智能电网模式成为电网发展的主体趋势。但就目前的智能电网来看,在监控和调度的相互配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完善的配电调控一体化系统之后,使这两者之间能够更好的相互配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充分发挥智能电网的优势。当前,我国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已初步成型,如电力信息系统、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但在许多方面仍存在漏洞,导致电力系统的运行不够顺畅。所以,加强对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分析和完善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1 现有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1.1配网人力技术水平和调管方式问题

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其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目前,国网福建松溪县供电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周边地区35kV和10kV配电网的自动化建设与维护,越来越多的电网设备出现,且配网设备种类繁多具有变化多、操作面广等特点,仅仅依靠人力的调管是无法完成精细化调度的。

1.2网管模式不够成熟

纵观我国配网管理,总体而言已基本实现了电缆化,并且对配网进行管理时所使用的模式依旧为单条馈路混合。在该模式下,对配网进行管理会涉及到电缆架设以及架空线建设的有关部门,大大的增加了管理配网的难度。为了防止出现此类局面,在实际调控中可以使用分散管理的方式,认真的落实各部门的责任,确保其能够各司其职。虽然这样的管理方式会简化混合管理的模式,但在实际管理配网时统计数据信息出现混乱,各管理部门管理力度不足导致管理失效。

2 实现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具体办法

2.1自动化建设

配网自动化作为智能配电网实现的基础所在,智能配电网能够为实现配网自动化提供建设方向以及相关的思路。为了能够有效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运行功能,需要对以下几点内容进行描述:(1)配电网络;(2)配電设备的参数;(3)配电设备的状态;(4)配电设备的特征;(5)分布式电源;(6)分布式储能;(7)检测配电网;(8)运行配电网;(9)控制动态数字化。

2.2信息系统的集成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有效的集成了配网一体化信息系统,并利用建设以及统筹的方式,有效的集成了PMS、GIS、OMS、ERP这几个系统,同时通过中心数据实现了这几个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目的。此外,电网精益化管理的信息平台逐渐健全的主要原因在于,不断扩充了PMS、OMS、ERP等系统所具有的应用功能,并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有效的为生产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与此同时,利用统一的设备图形以及台账管理的方式,加强对设备运行的管理以及检修,不断加强了配网中PMS、GIS等系统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有效实现企业生产管理实践标准化以及精益化,则需要不断对企业内部人员生产操作的流程进行规范,统一配电设备运行管理信息。

2.3不断完善配网网架的结构

在配网网架的结构上需要坚持“主网稳定,配网可靠”的基本原则,有效实现对配电网的分区分层的管理,对电网的结构进行优化。而配网实现所联络网架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居民用电的可靠性。配网系统中,用户用电的质量会受到接线模式的影响,接线的合理性能够避免线路出现中分段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则需要不断提高供电的质量。此外,保证了接线的科学合理性,还能够有效的增加电源点,实现网架结构的分段或者互相连接则更为合理,供电中配网系统也更加可靠。

2.4利用GIS系统的优势

GI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是: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完成配网线路与地理位置的完美融合,实现归类和分成管理,规避盲调,对调度管理的管理效率提升有显著的影响。为确保完整的配网数据,建议以GIS系统为中心,与其他各系统集成数据相结合,可靠与稳定的进行数据交换。在调控一体化之前,虽然可以做到在线监控线路设备,但自动化的覆盖率较低。而在智能电网模式下,充分利用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结合GIS系统和数字化技术,可以提高调度与监控的有机结合。

2.5将SCADA与GIS系统互容

当前,配网调度的主要工作在于配网管理能力的提升,着力解决盲调,以监控为辅助。所以,根据配网管理特性,自动化生产厂家可将GIS与SCADA系统互容,实现功能互补,将SCADA功能移植到GIS上,进而达成配网调控一体化的设计目的。根据国家电网相关规范,为确保完整的配网数据,以及将来的GIS电网平台要频繁的和用电营销、生产管理等各系统做数据交换,建议以GIS电网平台与其他各系统集成数据为中心的应用相结合,提升数据交换的可靠与稳定。因道路走径、地理位置影响配网,因而配网管理是配网调度的重要内容,主要向已经实现自动化的设施接入相关实时数据。为实现一致性维护电网结构模型与设备台账,可结合设备的运行信息、位置信息、静态参数、空间关系,为在运行期间的设备管理提供支撑。构建科学集成机制,充分挖掘GIS电网平台与SCADA系统的优点。减少不必要的数据维护工作,提升工作成效。

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为电力管理以及疏松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在实际调度管理以及监控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逐渐确立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实现了调度以及监控的配合,减少了人力操作,使得智能电网的优势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为国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电力。

参考文献

[1]范伟,侯丽.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探讨.科技风,2019(31).

[2]宋成良.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分析及其决策性建议.通讯世界,2019(04).

[3]谢玉辉.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通讯世界,2019(2).

[4]钟志萍,王平荔,刘顺华.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科技尚品,2019(8).

猜你喜欢

一体化
国有企业信息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关于服装局部工艺制作的教学方案设计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电气设备控制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