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09-10郭泽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10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郭泽奎

【摘要】随着数学新课改的深化,对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重视,而学生的解题能力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把握程度。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能够有效提升数学成绩,开拓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就目前我国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不强的问题,展开相应的数学课堂教学培养途径分析,为促使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解题能力

高中生想要提高数学知识,必须通过不断解题,强化自己的解题思路,加快自己的解题思路。同时,新课标中也将解题能力列为影响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并将其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数学教师要明确解题能力的重要性,理性分析目前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数学课堂上不断创新数学教学方法,掌握数学解题的技巧,促使高中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性分析。数学课是高中课程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高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数学。高中学好数学知识,能够促使学生思维的养成,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高中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上,除了教会学生数学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进行解题,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充分准备好解题的技巧,以便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高中生的解题能力,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另一方面,高中生解题能力提高后,对于數学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更好理解数学中复杂的各类定理。

第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存在的问题。目前数学课堂教学有关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因素较多。只有针对阻碍学生解题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才能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促使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首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首要因素就是数学本身的知识结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或者对数学技巧掌握不好等原因,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形成一种自我的特定思维,不支持其能够解决某类数学问题。其次,数学问题本身的因素。学生的解题能力表现为解题的速度以及解题的正确率。数学问题一般设置较多的干扰条件,会导致学生按照干扰条件进入错误的数学解题思路。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找出真正有用的条件,辅助进行解题,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解题能力,所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的能力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第一,搭建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解题意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要先提高学生的解题意识。这就需要数学老师搭建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主动思考解题。数学老师要意识到解题能力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上,重视学生的解题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答案,有意识的进行思考。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能够促使学生在数学教学情境中全心投入学习中,紧跟老师的脚步,不断开拓思维。老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教学时,老师首先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展开数学题目训练。比如,老师在进行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的教学时,首先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选取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体进行讲解,使学生对于几何体有初步的认识。然后结合教材的内容,给与学生进行题目练习,之后在帮学生进行分析以及解答,加深学生对于几何体知识难点的把握,在之后再遇到几何体题目时,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解答。

第二,加强“一题多解”训练,激发学生数学思维。要想学好数学知识,要求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对于数学题目的解答,往往有多种解答方法,没有固定的解答过程,只有发散的数学思维,才能进行“一题多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老师要多进行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而不仅仅依照数学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的讲解,而是不断扩宽学生的思维,对于同样的一道题目,可以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答。加强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个知识点,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于不同角度解题的思考,促使其对思维能力展开锻炼。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要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扩展,学生解题的能力将会得到大大提高。如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三角恒等变换》中的三角函数问题时,对于以“                                                           ”这个题目,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题目可以得知,该题的主要解法思路是利用三角函数公差式和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解题;但在解答过程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案:一种可以“切化弦”先求(α-β)的正余弦值,再由cosβ=cos[α-(α-β)]进行解题,另一种可以“弦化切”先求得tanα,再求tanβ=tan[α-(α-β)],最后可得cosβ。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上,通过该类题目,要求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题,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同时对于数学题目分析得更加透彻,不容易被干扰条件所误导,从而提高解题得速度以及解题得正确率。

第三,强化教材内容学习,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学生要想提高解题的能力,必须要以数学基础作为条件,有了扎实的数学基础,能保证解题的速度以及效率。所以,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上,要非常重视学生的数学基础,不要一昧给予学生难题,不仅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学生解不出难题,会对数学失去信心和乐趣。数学老师要重点结合数学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对于数学教材上的各类定理、概念等要牢记,并且懂得在特定的题目中进行运用。知识是死的,但对知识的运用要灵活,只有充分理解数学基础知识,才能游刃有余地使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题。比如,教师为了学好高中数学的“平面向量”,首先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以及基本概念,进而才可以学习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以及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等;为了学好三角函数的具体应用,就必须要了解什么是任意角,什么是弧度制等,对于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要熟记,才能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得心应手的使用。

总而言之,高中的数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在进行解题前必须要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数学老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解题意识;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生实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促使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庄海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7(3).

[2] 吴德新. 论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 知识经济,2016(9):170.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学生错误”之我见
初中数学“圆”教学浅析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