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亦代与黄宗英:合奏夕阳恋歌
2019-09-10严丽
严丽
热恋中的年轻人的爱有点儿像香槟酒,而著名翻译家冯亦代和表演艺术家、作家黄宗英的爱则是陈年花雕。它也许没有年轻人那般热烈,却散发着沉稳的岁月芳香,令人羡慕。
1980年,赵丹英年早逝,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黄宗英一直无傍无依地在世间独自前行。有朋友劝黄宗英再嫁,黄宗英说:“我曾经嫁给了大海,难道还会再嫁给小溪吗?”
后来,在一次聚餐时,黄宗英偶然见到了冯亦代。冯亦代曾是黄宗英和赵丹的挚交,当年文艺界的人都尊称他为“二哥”。那时冯亦代的夫人已过世,没有了妻子的照料,一向衣冠整洁的“二哥”给黄宗英的第一个印象是有些邋遢。
聚餐结束回去后,黄宗英就给哥哥写了一封信。她说:“我想跟冯亦代结婚。你们同意的话,就把这封信转给二哥;如果你们不同意,算我没说。”在小妹再婚的问题上,大哥很赞成。有的朋友虽然不反对黄宗英再婚,但对于她找一个年纪比自己大一轮的人很不理解。黄宗英说:“他老了,没人照顾。我比他年轻,才能照料他。”1993年深秋,在赵丹离世13年之后,黄宗英与冯亦代喜结良缘。
结婚后,黄宗英放弃了自己上海的舒适住房,和冯亦代挤在北京的一个小单元房里。他们的书斋里,一边挂着冯老与故去的妻子郑安娜的合影,另一边挂着黄宗英与赵丹的合影。很多人对此很是不解,黄宗英说:“正因为我们对各自的过去都很清楚,所以彼此深深地理解和信任对方。”
对两位老人来说,这段美好的黄昏恋是命运为他俩的生命画上的一个完美的分号,既充满对逝去時光的留恋与追忆,又饱含对未来岁月的盼望与憧憬。因此,他们将两人的散文合集命名为《命运的分号》。
冯老的寓所在一幢楼的7层,黄宗英称它是“乌篷船”般的小屋:“小屋狭小得两人走动必须礼貌地让路,三人坐下就‘满座了。”临窗有写字台一张、高背皮椅一把,那是属于男主人的,上面堆满了书报、文稿、资料。那个角落是他心灵的牧场。黄宗英要写作时,只能坐在沙发上,移来一张小桌,铺上花台布,作为一张临时的书案。他们时常这样同向而坐,沉醉于各自的艺术世界中。两位老人年事已高,但都是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强者。他们每天5点刚过就起床,伏案疾书,看谁写得多、写得好。冯亦代喜欢伴着音乐写作,几个乐章结束,华章已就;黄宗英则要尽主妇之责,有时保姆不在,她只好将笔墨请进厨房,写作、家务两不误。
说起黄宗英,冯亦代毫不掩饰对老伴的深情。他说他的“小妹”是“70岁的年纪,17岁的脾气”,还说黄宗英是自己的活字典,常常有问题一问她就解决了。黄宗英则说自己爱冯亦代的为人憨厚、学识渊博。两人都视对方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在形容这段晚年的婚姻生活时,黄宗英选择了“和美宁静”这一字眼。
1999年,冯亦代86岁,黄宗英74岁。老两口一位被“禁锢”在医院,一位7次脑梗后在家由专人看护。在家的老头给在医院的老太太打电话说:“你病倒了,不要着急,病重时我来服侍你。如果病情加重,我一定不离开你的床边。”他让家里的阿姨给老伴送去浓浓的鸡汤和封得严严实实的情书。他在信中写道:“我觉得我们倒霉的日子已经过完了,以后就只能是好日子了。我有这样的信心。不久后,你可以从医院中出来,我也能自己走路了。我们可以像两个孩子一样玩了。我祈祷这样的日子快快来临—也就在眼前了。我在祈祷上苍给我们最后的日子……”
冯亦代对黄宗英说过:“我们的日子不多了,我们要比任何时候过得更甜蜜,让我们的生活笼罩在快乐的色彩里。”他又补充了一句:“以前我总想我先走,现在你病得那么重,我要活下去,好让你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笑着躺在我的怀里,让我把你抱起来……”老太太逗他说:“要抱就抱稳了,别把我咕咚扔在地上,我可不饶你。”老两口像孩子一样开怀大笑。
冯亦代给黄宗英写过许多情书,书信犹如他们爱情之花上的甘露。从相知、相爱到牵手共度晚年,给亲爱的人写信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黄宗英闲暇时就将它们输入电脑,她说:“来日无多,唯有用最大的力量来浇灌这朵奇花。”
(摘自《现代妇女》2018年第3期,张朝元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