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钰民:给船舶造一颗“中国心”

2019-09-10马梦婕

中国工人 2019年11期
关键词:船用曲轴姥爷

马梦婕

2006年,21岁的赵钰民大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大连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成为这里的首批工人。刚刚踏出校i]的赵钰民和成立不久的曲轴公司,以这一年为起点,开始了“并肩战斗”

如果说柴油发动机是船舶的心脏,那曲轴就是心脏的关键部件。2018年12月13日,由大连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锐曲轴”)承制的WinGD系列全球首支W12X92型船用曲轴成功下线,并被安装在目前世界上最大,排水量相当于4艘辽宁号航母的集装箱船货轮“心脏”中,彻底打破了我国造船行业“船等机”“机等轴”的魔咒。

23.519米,相当于一个正规篮球场的长度;488吨,相当于一个小型船舶的重量,如此重量级的“新晋成员”,屹立在一众十几米长的曲轴“兄弟"间,格外显眼。

下线仪式当天,这个巨大的曲轴披,上了缎带红花,庄严又喜庆。从曲柄到连杆轴径再到主轴颈,赵钰民熟悉它的每一个零件、每一条纹路。触摸着每一个曾被自己精确测算并无数次打磨过的部位,赵钰民感觉“它仿佛有了生命”。

屡创第一破纪录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船舶工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出口导向型产业,在国际上占据第三位。然而,大型船用柴油机半组合式曲轴却一直依赖进口。当时,全球只有日本、韩国、捷克、西班牙、波兰等少数几个国家具备制造曲軸的能力,国际船用曲轴市场被高度垄断。为推动我国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船用曲轴开启了从无到有的国产化道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华锐曲轴成立,专门负责大型船用低速半组合柴油机曲轴的攻关。

也就是这一年,21岁的赵钰民大专毕业后分配到了曲轴公司,成为这里的首批工人。刚刚踏出校门门的赵钰民和成立不久的曲轴公司,以这一年作为起点,开始了成长。

当时的曲轴生产车间,仅有30多位工人,此前,没有一个人从事过曲轴生产。摆在大家面前的,仅仅是一张简陋的草图。虽然聘请了外国专家进行指导,但大家心里对能否制造成功依旧没底。

为解决制约我国造船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即便找不到方法,也要摸索着继续向前。

那段时间,只要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赵钰民就记下来,等老师傅休息的时候赶忙上前请教。即使下班后,他也在脑海中一遍遍重复曲轴加工的操作方法。为了能更好地与外国专家沟通,他还自行学起了外语。在赵钰民和大家不断尝试、日复一日的精心打磨下,仅仅一年之后,公司第一支曲轴诞生了。

2007年至今,从公司生产的第一支曲轴、中国第一支瓦锡兰82T型曲轴、中国第一支对接型曲轴11S90、中国第一支全冲程最长、单重最重7G80型曲轴,再到世界第一支最长W12X92型曲轴的制造,赵钰民和他的团队都参与其中,他见证了曲轴生产技术从中国第一迈向世界第一的全过程。

当《中国工人》记者问及他屡创第一的秘诀时,赵钰民淡定地说道:“每制作一种产品,我们就会总结一些经验,每一次突破,都是建立在之前的成果上,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质量和效率。”赵钰民告诉记者,其实早在中国开始制造W12X92型曲轴前,韩国已经投入生产,但耗时却比中国长,这就使得自家生产的曲轴抢先一步,创下了世界之最。

数控思维助生产

自2006年开始从事大型数控机床操作起,仅仅13年的时间,赵钰民就完成了从学徒到高精尖设备“数控曲轴车床”主机手,再到曲轴领域顶尖专家的飞跃。谈及自己取得的成就,这位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轻描淡写地回答说:“我不过就是在曲轴加工上多花了点心思而已。”

在同事眼中,这个85后的小伙子“超级爱琢磨,很灵”。早在曲拐立车车间工作期间,赵钰民“不安分”的天性就开始显现。

当时的曲拐加工,工件加工出的材质硬度和加工量总是参差不齐,导致间断性切削,进而造成刀具严重磨损。每个刀片的进口费用要10万余元,赵钰民看着用几次就坏掉的刀片,心疼极了。“其实只要稍微调整一下参数,就能减少磨损。”工作期间,他留心各类切削数据,不光用眼睛观察,还时常会屏住呼吸仔细辨识切削的声音并记录下来。最终,赵钰民向技术人员推荐的参数不仅改善了刀具磨损状况,还让刀片加工的平面从1个变为2至3个,提升了切削效率。

从进入大专开始,赵钰民就开始和数控打交道。在他看来,学习数控其实就是通过掌握机器语言,加深对机器的理解,最终达到驾轻就熟。赵钰民的微信昵称,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的动画主人公“奥特曼”。“遇强则强,它最终极的目的就是打败所有怪兽。”赵钰民在工作中,就像“奥特曼”一样,一路升级打怪。

然而,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主机手,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随着曲轴产品品种和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迫切需要提升产品制造技术水平和加工效率。赵钰民带领他的团队不断挖掘机床内在功能,优化数控程序。他曾在公司首支特大对接型曲轴11S90加工中,自行设计编制程序,改变了加工R根时只能低效手动进给的难题,使用单支曲轴提效35%。他也曾在生产制造世界首支单重最大和全冲程最长7G80型曲轴中对大量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和反复论证,最终提出了上浮中心支架以抵消自重带来下挠影响的方法,在公司得到全面推广。

共同选择向远方

根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这片沃土,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从事制造业。赵钰民小时候只要一有空就会厂房看姥爷修理各种器械,每当看着被修好的机器开始自如运转,有节奏地发出轰鸣声,他都会感觉“姥爷拥有着超能力”。

从小受姥爷的耳濡目染,赵钰民初中毕业后原本打算直接进厂“工作,但姥爷要他坚持上学,“学技术也要有知识储备,这样才能进步得快”。听从姥爷的劝诫,赵钰民决定在职业技校术业专攻。当时数控专业最为热门,在“数控铣工”和“数控车工”之间,赵钰民果断地选择了铣工,“因为铣工课程是教授三维:立体空间的技术,学习了更难的,二维的车工技术就很好掌握了。”

事实证明,赵钰民的选择是明智的。被分配到曲轴公司起,他就成为一名“数控车工”。有了之前的学习经验,他在曲轴生产中,总能探索出更为高效的方法。

然而,一直坚守初衷,投身制造业的赵钰民也不是没有动摇过。

2008年的经济危机,由于国外先进制造厂的打压,公司一度入不敷出。赵钰民的一些工友都相继离开,他也曾想过去外面闯荡,但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留下来。不仅仅因为这是他一直擅长并热爱的职业,还因为他对脚下这片工业热土的眷恋,车间里机器运转的轰鸣声早已成为他最熟悉的声音。

就这样,赵钰民与和自己一样年轻的大连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一起“并肩战斗”了13年,当时的他们是一样的稚嫩,而今,却共同拥有了数个“第一”的加持,在曲轴制造行业开拓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大连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依托有着105年历史的“大连重工”成立,在新千年临危受命负责曲轴攻关。对于企业来说,从零到中国第一,再到世界第一的飞速发展,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担当。

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命运,因制造曲轴的共同梦想而交汇并迸发能量,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更大装载着这颗“中国心”的船舶,从被誉为渤海明珠的大连海港出发,驶向更加广阔的远方。

猜你喜欢

船用曲轴姥爷
肩膀上的爱
我想你了!姥爷
探究高可靠性的船用多重冗余锂电池管理系统研发
工信部发文力挺船舶配套产业
工信部发文力挺船舶配套产业
无锡恒力船舶设备销售有限公司
大连重工曲轴产值全国第一
发动机曲轴的检测与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