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2019-09-10
语文建设 2019年12期
胡适之先生说,“从前的中学国文所以没有成效,正因为中学堂用的书只有那几本薄薄的古文读本。我们试回头想想,我们自己做古文是怎样学的?是单靠八九十篇古文得来的呢,还是靠看小说看古书得来的?我自己从来背不出一篇古文,但是因为我自小就爱看小说,看史书,看杂书,所以我还懂得一点古文的文法。古文的选本都是零碎的,没头没脑的,不成系统的,没有趣味的。因此,读古文选本是最没有趣味的事。因為没有趣味,所以没有成效。我可以武断现在中学毕业生能通中文的,都是自己看小说看杂志看书得来的,决不是靠课堂上几本古文选本得来的。我因此主张用‘看书来代替‘讲读。”这话和我们精读的主张,似乎相背,其实一毫没有冲突。古文读本本来不应该常是这样薄薄的,没有系统的,我们已在前面教材组织一节里说过了。至于天才生能有自己看书的能力和素养,几本薄薄的古文读本,更是可有可无。若就实际教学上论,一般中材的学生,还有并这几本薄薄的古文读本,而不能诵习的;能诵习了,至少读书也有了一些训练和基本,再指导课外阅书,也是很顺的。所以为大多数学生说,讲读和看书,是可以并行的。初中课程纲要,规定精读选文略读散文名著的折中办法,是很妥当的。曾国藩也说过:“看者涉猎,宜多宜速;读者讽咏,宜熟宜专。看者日知其所亡,读者月无忘其所能。看者如商贾趋利,闻风即往,但求其多;读者如富人积钱,日夜摩挲,但求其久。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土防隘。二者截然两事,不可阙亦不可混。”
——孟宪承《初中读书教学法之客观研究》
摘编自饶杰腾编著《民国国文教学研究文丛·阅读卷》,语文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