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案例
2019-09-10胡小一
胡小一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却促人深思,语言浅显而寓意深刻。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讲了不经过努力和辛勤劳动,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活动目标:
1、能用连贯的话语表达画面内容,并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初步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2、能通过画面的细节推测人物的心理状态.
3、幼儿阅读汉字的兴趣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字游戏来激发。
活动准备:
1. 字卡“辛苦”“兔子”“守”“笑话”。
2. 守株待兔若干幼儿用书和教学挂图。
3.故事录音、道具、服装
活动重点:
能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理解守株待兔不劳而获的道理。
活动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表演。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挂图。
1.师:图上是谁?他在干什么?
2.师:锄地可真累呀!种田可真辛苦!有一天,这个种田人在田里劳动,发生了一件事情,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插图就知道了!
二、初步感受故事的寓意。
1.师:图上画了什么?
2.师:农夫和兔子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3.师:农夫是在什么情况下捡到一只兔子?(兔子跑得太快,撞死在天边的树上了)这只兔子是从哪里来的?(从远处跑来的)(出示“兔子”)
4.师:兔子撞死在树上,这样的事每天会发生吗?(不会)农夫是怎么想的?(如果每天能捡到一只兔子,就可解决温饱问题,也就不用每天在田里辛勤的劳动了。)
设计意图:抓住幼儿心中的困惑,以追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想象、推理。
5.师:真的会每天有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这样好的事吗?(不多)后来农夫是怎么做的?(他整天守在树干旁等着另一只兔子的出现。)(出示“守”)
6.师:接下来农夫会怎么样?他是每天想着兔子还是每天辛勤的在田地里劳作?为什么?(结果田地里长满了荒草,兔子仍然没有出现。理解不劳而获的道理。)
三、完整欣赏故事,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的寓意。
1.教师讲故事,幼儿思考:你觉得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師:在没有捡到兔子以前,农夫每天在做什么?(每天在田地里辛苦的工作。)(出示“辛苦”)
3.师:故事里说:“从那天以后,农夫就不再耕作,整天守在树干旁等待另一只兔子的出现。“整天”是什么意思?(从早到晚)听了“整天”,你有什么感觉?
4.师:为什么农夫会成为大家的笑话?(他想不付出任何辛劳就可以收获)(出示“笑话”)
四、请幼儿把成语故事画成连环画。
请小朋友们把我们刚才学的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一幅画种田人种地;第二幅画看到兔子撞死在树上;第三幅画种田人天天在树下等兔子;第四幅画请你们想想种田人最后会怎么样,画在第四幅图的位置。
设计意图:对幼儿绘画、思维、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并帮助幼儿加深理解成语故事。
五、尝试在认识和想象的基础上,改编故事结尾。
1.师:如果你是农夫的好朋友,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想怎么劝劝他?
2.师:如果农夫听了别人的劝告,故事又会变成什么样?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自己的想法改变故事的结尾。
六、重现故事。
服装、道具,幼儿再现故事。
七、小结。
教后反思:
1.教师结合幼儿的特点,分层设计教学内容,所以在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
2.教师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调动幼儿的感官,通过看、说、学的形式,创造幼儿思考、讨论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
3.教师重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完整讲述故事。
4.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总喜欢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在教学中,不能枯燥无味的讲,要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给学生带给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我让学生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事,一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二是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则故事,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很出色,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连树桩,他们也想出花样来展示,兔子的动作,特点也展示得十分棒,学生在欢乐中度过这堂课,也正因为他们的表演使学堂课显得生机勃勃,成为这一堂课的亮点。
教学中只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学
效果。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在语文教学中“读中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很不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能提高对文章资料的加深、理解。让学生适时地、大胆地发挥想象,能使课堂碰撞出“创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