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研发国际化研究述评

2019-09-10张淑谦徐顺治李登科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12期

张淑谦 徐顺治 李登科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研发国际化成为高技术企业获取研发战略性资源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研发国际化内涵、理论基础及其研发国际化的衡量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了相应的述评。

关键词:研发国际化;研发资源;研发国际化衡量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2-0061-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企业对海外研发投资越来越重视,通过研发国际化实现企业战略性资源的再配置成为有效途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具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开始在海外国家设立研发机构,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上海复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走出国门”的代表,先后在日本、美国成立了研发子公司;自2000年以来,以通讯、信息技术等高技术为特征的企业成为我国研发国际化的主流企业。

1 研发国际化概念与内涵

Cantwell J[1]认为企业研发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知识、人力、资本以及新技术等研发资源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跨境配置;贺团涛等[2]认为研发国际化是企业或研究机构通过并购、组建联盟或直接建立国外研究机构等形式进行跨国界的研发行为,研发国际化是企业国际化的高级发展阶段,包括从海外研发相对集中、全球多研发中心,到全球研发资源整合的演化过程[3],企业进行研发国际化的目的在于创造竞争优势和提高企业价值,并反映企业的战略选择和承诺,开发企业内部特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惯例,以促进企业进一步科学研究和发现[4]。

2 研发国际化理论

研发国际化理论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日渐成熟,主要代表理论有需求—资源关系理论、辅助资产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需求—资源关系理论。日本学者斋藤优在1989年提出该理论,该理论认为,外部市场环境是企业开展研发活动首要考虑的条件,企业有效的研发活动,一方面要满足外部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要考虑“需求”与“资源”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忽视任意某种因素的研发活动都不是有效的研发活动[5]。(2)辅助资产理论。辅助资产理论认为企业进行海外研发活动是对企业内部关键性资源的安全保障措施,通过建立多地区、多分支机构,形成研发网络布局,辅助关键性资源在当地市场研发、销售新产品,属于企业战略布局。(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邓宁在1973年提出,该理论认为,企业可凭借区位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配置海外研发资源,并有配置模式:出口、许可证交易和直接对外投资。1976年,邓宁将垄断优势理论融入该理论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成为解释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的主流理论。我国学者林季红分析了该理论的局限性,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以及企业网络理论视角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方向。(4)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维农(Ragmond Vernon)于1966年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随着跨国经营活动的不断发展,产品国际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因此,在国际市场范围内,某一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决定了其生产产地的不同,而跨国公司的建立则是生产过程或产地转移的必然结果。该理论强调,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企业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要加大研发力度,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此外,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进入区位以及技术研发方向,利用国际化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规律提升企业实力。

3 研发国际化衡量

对研发国际化的衡量反映企业研发国际化的程度,国际化程度是企业海外市场的运营规模与国内运营规模的相对大小,Daniels和Bracker将海外分支机构的销售额占总公司销售额的比例和海外资产占总公司资产的比例两项指标衡量企业国际化程度。Dunning则从六个方面对企业国际化程度进行测量:(1)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海外子公司数量与规模;(2)企业在海外从事研发等活动的国家数;(3)所有海外分支机构的资产、收入、所得或员工数占全公司的比例;(4)管理阶层或股东的国际化程度;(5)企业研发高价值活动的国际化水平;(6)企业管理跨国经济活动而获得的系统性利益。

Hitt对上述6个方面进行了简化,他认为国际化程度是企业跨越国界进入不同市场和区域的扩张程度,应从国际化深度(depth of internationalization)和国际化广度(breadth of internationalization)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也有学者使用研发国际化强度(Intensity of R&D internationalization)和研发国际化多样性(diversity of R&D internationalization)概念,其本质与研发国际化深度和研发国际化广度一样。国际化深度指的是企业在某个市场内的资源投入程度,资源投入多则表示企业国际化程度较深,资源投入少则表示国际化程度较弱,衡量國际化深度常用的指标有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例、海外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海外雇员比例以及海外机构占总机构的比例等;研发国际化广度是指企业海外市场的广泛程度,通常用地理距离、心理距离来衡量。地理距离用企业研发机构所在的海外国家的数量表示,心理距离由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距离来衡量。

4 结语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高技术企业采取了开放式创新战略,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与东道国企业合作组建研发联盟等方式,开展了企业海外研发投资活动,为高技术企业带来了丰富的创新资源,研发国际化是我国高技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Cantwell J. From the early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orporate technology to global technology sourcing[J].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1999,8(2):71-92.

[2]贺团涛,曾德明.跨国公司R & D国际化理论述评.中国科技论坛,2008(8):75-79.

[3]陈衍泰,吴哲,范彦成,戎珂.研发国际化研究:内涵、框架与中国情境[J].科学学究,2017, 35(03):387-395+418.

[4]Chaiporn Vithessonthi, Olimpia C. Racela Short- and long-run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R&D intensity on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2016(34):28-45.

[5]斋藤优.技术开发论——日本的技术开发与政策[M].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