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阅读教学与口语表达的整合训练策略
2019-09-10何丹娟
何丹娟
摘 要:本文在反思当前语文课存在“练”的认识误区与“口语训练”在语文课中的“隐退”和“消失”现象,认为中段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时期。作者在研读中段阅读教学目标与口语能力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中段阅读教学中的教材和编排特点,创设情境,顺学而导地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能力训练;研透目标、分层落实,层层推进训练内容;优化结构、练说结合,高效轻负地深化口语训练,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关键词:教材特点;中段阅读;口语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高质有效的口语训练呢?我以为,在进行口语训练之前,教师首先要立足文本,理清中段阅读教材的特点,研透中段口语训练教学目标,对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努力做到立足教材特点,有机训练;训练目标集中,一课一得;优化课堂结构,实现高效轻负地训练。
1、立足教材,巧练——步步紧扣“说”
《2011版新课标》在中年段提出的阅读目标: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复述”与“交流”的时间被剥夺了,老师们常常含糊其词的把这一项能力训练放在了课外,不舍得在自己四十分钟里省出孩子们训练的时间。课外真得还会安排时间去练说吗?答案你知道,所以一直以来,“说”就形同虚设了。我们的孩子真正会说的,能说到点子上的,懂得说的礼仪的是少之又少。原因很多,但课堂上的训练太少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切合落实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有“练”的意识,为学生提供训练的时间。结合三年级教材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扎扎实实、有层次地去落实。
(1)巧设情境——不知不觉地说
良好的情境创设有瞬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也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时,如能创设好情境,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参与口语表达训练的兴趣,而且能积极主动地保持始终。
只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说,学生才会敢说、想说、能说。我们课堂教学中,训练要讲究时机,把训练无痕地结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不是生加硬塞,学生才能在流畅自然的教学节奏与教学环节中得以训练和提高。
(2)顺学而导——有条有理地说
仔细观察当下孩子的口语表达,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接受能力强,容易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孩子们口上常常挂着。但是,如何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一个观点或阐述一件事时,孩子们的语言就常显得杂乱无序,前后不搭。这里固然有思维的原因,更多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缺少引导学生有条理、有层次地表达这样的训练意识。在中年段的阅读教材中,许多知识性文章,如《太阳》、《月球之谜》等文本都是极好的训练范本。
(3)结合插圖——有容有量地说
小学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图文并茂,特别是中低年级都是如此,这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观察能力。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有效平台。
2.落实目标,常练——日积月累地说
新课标指出:中段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能力的培养是中段阅读教学的一个教学重点,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简洁、凝练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把长长的课文用三两句话概括出来,这可不是易事。我们看到,学生在概括时常常不得要领,东拉西扯,偏离重点,不知所云。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概括能力,是中段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瓶颈”。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依托文本,根据文体类型,要重视方法的引导,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在一次次下水中学会本领。
(1)给课题“增肥”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许多文章的基本内容已经提炼在课题中,透过文章题目能够捕捉到课文的很多信息。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概括课文主要容时,就要找对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以结合课文题目进行质疑、推前想后地补充内容,在课文题目的基础进行“增肥”,使概括主要内容这一难点变得有法可依,有杖可拄。
(2)段意“串串烧”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地课文都可以用“课题增肥法”。像知识性文章与状物写物类的文章就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段意串串烧。中年段的阅读教学重点在段的教学上,在平常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许多训练都是围绕“段”来进行。像知识类文章与描写景物类文章段落之间的内容在结构上或并列或相对独立。因此,在进行概括训练时,就要以段为单位,让学生分别理清每段主要讲了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把段意进行“糖葫芦”似的串联,就是课文大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学生只有课课练,日日练,概括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才会在练习中得以提高。
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要我们眼中有教材,心中有目标,手中有策略,口语表达训练的效果自然能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