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探讨
2019-09-10陈立清
摘 要:新时代小学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完成课标所要求掌握的内容,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拓展学生知识面,也就是说新时代小学教学是以全面发展为主线的教学过程。小学科学作为研究自然规律和变化的学科,是贯彻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因此教师要给予重视。同时生活和科学联系十分密切,科学改善了生活,生活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本次研究围绕小学科学教学探索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科学教学的主要开展形式,生活中很多事务和科学联系密切,比如:植物合成有机物、动物的运动和呼吸,以及人体内的生化反应等等都是可以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的问题[1]。因此将生活情境导入科学教学中十分有必要,现阶段很多学校对科学教学不重视导致学生进入中学后,学习理化生等学科出现学习困难等表现,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能力提升。为此为了学生后阶段的学习,小学科学教学也使不容忽视的。
一、生活导入情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教学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学习主题的重要阶段,传统教学中教师认为导入过程时间比较短,而且又不是以新知识讲解和学习为目的,所以忽视了导入过程的设计研究[2]。小学科学和自然现象联系密切,很多自然现象都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作为小学科学导入教学的主要形式。例如在讲授:《种子变成了幼苗》这一节课时,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是关于种子如何萌发、萌发的过程、幼苗是如何吸收营养、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将来发育为幼苗哪些结构等。在教学起始,教师制作了一个动画视频,视频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上分析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成植物的过程,将平时学生观察不到的现象展示给学生。第一段动画展示的是,种子的内部结构,学生通过动画可以看到,种子内部有一个类似于小幼苗的结构,甚至还看得到“绿叶”,教师告诉学生这不叫绿叶,这是胚芽。第二段动画,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慢镜头视频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视频可以清楚的看到,种子内部像豆芽一样的结构很快就萌发变成了一颗小幼苗,原先种子的两片大大的子叶消失了,这时候学生就开始思考,子叶去哪儿了呢?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欲望,有效地带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科学新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新课讲解过程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教學的主要过程,做好新课教学的设计工作,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新课学习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丰富学生科学知识的主要过程[3]。身为一名科学教师,认识到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将生活情境作为新课教学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授:《简单电路》这一节课时,本节课主要是讲授生活中简单的电路构造,电灯泡为什么会亮、电视机为什么可以工作等现象。首先教师通过视频和图片来展示家庭电路图和发电厂,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电都是通过发电厂发电,最后运送到每家每户的,那么是如何运送到每家每户的呢?发电厂又是如何发电的呢?发电厂可以无休止的发电吗?学生开始产生疑问。为了解决疑问,教师设置了一个动手操作实验情境。将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等电学实验仪器分发给每一组的学生,学生看到这些新奇的电学实验器材非常感兴趣,教师告诉学生本次教学我们主要是研究如何来设计一个电路,当一回小电工,设计一个能够让小灯泡亮的电路,这样我们就知道家里的电灯泡为什么可以亮了。首先教师在讲台上展示每一个线路的连接步骤,将各个电路元件按照串联的方式连接起来,随后教师闭合开关,学生发现电灯泡都亮了起来,再打开开关后,电灯泡又黑暗了,学生非常感兴趣,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和方法开始连接自己的电路图。接着教师可以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可否用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一个灯泡的亮和暗呢?学生纷纷陷入了沉思,教师在讲台上一边展示一边将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学生看到教师在每一个支路上都安装了一个开关,每一个开关刚好可以控制一个电灯泡。听完教师对并联电路的讲解,学生的创作欲望更加强烈,都想试一试设计出自己的电路。通过将新课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生活情境在小学科学课后学习中的实践研究
课后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知识,对科学知识进行应用的阶段中;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意识薄弱,、不主动学习,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况且小学科学没有像语数英主科一样需要考试,学生重视程度更加低了。为了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教师可以设置课后学习活动,将班上学生组建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结合小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根据学习的内容不同,教师首先统计班上哪些学生喜欢植物学、哪些学生喜欢动物学等知识,将喜欢同一类知识的学生归为一个组,比如“植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等,要求学生专门负责在课后研究和主题相关的科学课题。例如“植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任务就是:找出生活中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教师会给一部分学习资料,要求学生根据资料内容来自学,小组之间合作学习,通过校园调查的方法,将校园内最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找出来。“物质变化研究性小组”要求学生自学导学案内容后,在课后找出生活中哪些是融化、哪些是液化等现象。通过建立研究性课后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在课后,根据导学案要求进行自主学习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生活化小学科学教学展开实践研究,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从导入环节、新课讲授,以及课后学习中探索生活化科学教学的路径,体现了科学教学的新思路、新思想。
参考文献
[1]邹飞.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J].科技风,2019(27):19.
[2]张仲钛.让科学扎根于生活——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探析的教学设计中反思[J].华夏教师,2019(29):70.
[3]刘云.基于“现象教学”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实施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5):144-145.
作者简介:
陈立清(1973-),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