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毒性腹泻病特点及防治
2019-09-10胡春红
摘要:猪病毒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猪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这类病毒性疾病能引发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感染,临床上以腹泻为主,其中对哺乳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致死率最高。病毒性腹泻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会给猪养殖产业和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另外,某些仔猪恢复健康后,停止生长发育,使养殖场的死淘率显著升高。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特点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病毒性腹泻;发病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5.093
作者简介:胡春红(1973-),女,吉林舒兰人,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方面工作。
0引言
猪病毒性腹泻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常见的致病原主要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和猪轮状病毒,这3种病毒都会引发猪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以感染。临床上感染上述3种病毒后,主要发生呕吐腹泻,身体逐渐消瘦,严重脱水,造成哺乳仔猪出现严重的死亡。近年随着规模化生猪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对规模化和集约化生猪养殖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需要掌握猪病毒性腹泻的具体发病特点,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提高防控效果,降低经济损失。
1流行特点
猪病毒性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与卫生状况和饲养管理密切相关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常见的猪病毒性腹泻致病原主要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肠胃炎和猪轮状病毒,另外,其他病毒如肠病毒、猪腺病毒、环状病毒、星状病毒、伪狂犬病毒、诺瓦克病毒、细小病毒,猪瘟也可以引发猪出现腹泻症状。猪病毒性腹泻传播流行没有季节的限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以感染,其中对哺乳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肠胃炎对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哺乳仔猪感染上述2种病毒后具有很高的死亡率。而仔猪感染猪轮状病毒后,虽然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呕吐、腹泻、身体脱水的临床症状,但造成的死亡率较低。近年随着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猪病毒性腹泻传播流行呈现新的流行特点,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常在仔猪出生的高峰期传播流行,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
2临床症状
2.1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具有十分广泛的传播范围,遍及全球各地的生猪养殖主产区,常发生于每年的冬春季节,这个时期是哺乳仔猪生产的高峰期,对哺乳仔猪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但传播速度相对于传染性肠胃炎来说较慢。养殖场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猪和带毒猪,患病猪通过粪便、唾液等排泄物,分泌物排出大量病毒污染周围环境,健康猪直接接触患病猪或者接触污染环境感染。病毒潜伏期较短,7日龄的哺乳仔猪感染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症状。通常先是出现呕吐症状,体温升高到40℃,随后出现腹泻,排出灰白色或灰黑色的水样腹泻物,腹泻症状出现后,患病猪体温下降到正常,精神状态逐渐变差,采食量下降,饮水欲望增强。哺乳仔猪的呕吐症状,常发生于吃乳后,很容易脱水死亡,死亡率在20%~30%sup>[1]。成年猪感染该种病毒只会出现呕吐厌食症状,偶尔出现腹泻,死亡率较低,通常强化护理4~5 d能恢复健康。
2.2猪轮状病毒性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也会引发呕吐腹泻等症状,同时该种病毒也是导致人出现腹泻呕吐的一种常见病毒性疾病,在世界各地的生猪养殖主产区广泛流行。各个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以感染,发现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感染率高达1 00%,与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病原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症状十分复杂。成年猪、经产母猪感染该种病毒后,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呈现隐性感染,极少数的猪会出现发病情况。7日龄内的哺乳仔猪感染该种疾病后死亡率极高,随着猪日龄的升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8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通常在50%~80%。新生仔猪如果没有及时吃上初乳或者母原抗体水平不足,很容易感染该种病毒。患病猪会出现剧烈的腹泻症状,身体逐渐脱水,采食欲望下降。在严寒时期,猪传染性肠胃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造成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更高,严重的死亡率高达100%sup>[2]。
2.3猪传染性肠胃炎
猪传染性肠胃炎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常发生于秋末冬初的寒冷季节,传播速度较快,新疫点常呈现爆发流行,老疫区呈现地方性流行。养殖场的患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患病猪的粪便、呕吐物、乳汁、鼻腔分泌物和呼出的气体中均携带有大量病毒,污染周围环境、饮用水、饲料、土壤、车辆、用具,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感染,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以感染各种病毒,其中对哺乳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经过短期的潜伏后,表现为突然发病,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通常在几天内会蔓延到整窝猪群,患病猪主要表现为频繁性的水样腹泻。腹泻物呈现黄白色,浅绿色,灰白色,腥臭难闻,在腹泻物中常夹杂胃消化的凝乳块,造成患病猪严重脱水,具有很高的死亡率,有的高达100%。即便是耐过急性期的仔猪,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成为僵猪。随着猪日龄的增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成年猪感染各种病毒后,临床症状轻重不一,通常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紧接着出现水样腹泻,呈喷射状排出,在粪便中还会发现胃消化的饲料,通常在发病1周左右能停止腹泻恢复健康。哺乳母猪感染该种病毒后,除出现腹泻症状外,还会影响正常的泌乳功能,加速哺乳仔猪发病和死亡。
3防治
由于上述几种病毒性腹泻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而病毒性腹泻的传播流行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通常是由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决定,因此需要制定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后备母猪在配种前需要注射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肠胃炎、猪轮状病毒三联灭活疫苗,保障猪能产生主动免疫。妊娠母猪在产前3~4周可以肌肉注射猪传染性肠胃炎、猪轮狀病毒、猪流行性腹泻三联疫苗,强化免疫接种,保证仔猪出生后能从乳汁中获得充足的母原抗体。仔猪出生8~10日龄,口服0.5头份猪肠性肠胃炎,猪轮状病毒二联灭活疫苗,22日龄再注射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保证猪群能建立较强的主动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sup>[3]。当猪群中出现病毒性腹泻疾病后,由于该种疾病没有特效药物,应该立即将患病猪单独隔离,并进行卫生清理和严格的卫生消毒,对症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98%的盐酸吗啉胍粉剂、利巴韦林注射液、黄芪多糖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按照抗病毒预防、继发感染、提高身体抵抗能力的原则,选择上述药物对症治疗。
4结束语
养殖场病情通常和猪群的身体抵抗能力存在很大联系。猪群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病原体混合感染,病毒疫苗交叉免疫保护能力较差,饲养管理不科学,饲喂不合理,治疗方法不恰当,治疗不及时,均会造成猪病毒性腹泻的传播蔓延。为更好地防控上述疾病传播流行,需要结合猪病毒性腹泻的具体发病特点,做好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各种应激刺激,加强猪群饲养管理,提高猪群身体抵抗能力。对于已经发病的养殖场应该立即将患病猪单独隔离,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切断致病原的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代宝贵.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与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6 (6):170.
[2]杨光梅.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及综合防治措施[J].农技服务,2014,31 (7):179.
[3]杨丽梅,马力,徐倩倩,等.我国猪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概况[J].动物医学进展,2014,35(2):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