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建构知识提升素养
2019-09-10丛冬梅
丛冬梅
摘 要:以“学”为中心组织教学,基于对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充分信任学生,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描述、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协作、交流、互动中全面参与学习过程。教师要在关键点进行点拨、强化、突破,以促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关键词:助学;学生;老师;深度;方法
一、导引方法,为学生思维 的严谨提供研究的平台
在学习第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我设计了一个课前自主预习的助学单,让学生回家依据助学单自主进行预习,完成助学单。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经历了通过找一找、画一画、猜想、归纳、验证找2和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这些经验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却也埋下了"隐患",学生很容易将已有的经验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上,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预设,学生会猜测3的倍数特征就是个位是0、3、6、9的数等,有的学生会猜测奇数都是3的倍数;还有的学生猜测:“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一定是3的倍数”,能想到这点的学生是看书自学过了的。课堂上,我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然后让学生继续交流借助助學单上的百数表圈出的3的倍数,并问学生你们的猜想与验证结果一致吗?这个问题抛出,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孩子们能利用百数表中圈出的3的倍数进行举反例,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反证,推翻了自己起初的猜想,然后师生继续深入探寻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一组组观察,学生得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和是3、6、9、12、15、18,发现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接下来我让学生看百数表中不是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具有这个特征。然后我让学生扩展数的范围采用不完全归纳法验证规律任意选择几个三位数、四位数,或者更大的数进行验证,发现这个规律是正确的。从而水到渠成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
二.以问题导引学习,促进深度思考
深度学习的课堂,应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具体的情境、教学进程,在知识的关键处、新旧知识的联结处、知识易混处、思维转折处,选择或设计富有探索性的问题确定学生思维参与、主动探索和深度思考,从而有效地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学生会对为什么2、5的倍数的特征是只看个位,而3的倍数的特征是要看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很多学生有困惑。也是他们希望弄明白的问题,这个问题有探究价值,这个难点究竟怎样解决,放在课堂又怕容量大,时间紧,反复斟酌,我认为必须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有探究价值,思维含量高,老师有责任引领学生解疑答惑。于是确立了采用学生自主+教师点拨的方式,让学生知其然之其所以然。这个时间花得值!一定要学生在探究中收获,在收获中困惑,困惑中再探究,探究中再收获,这样的经历对学生而言,体验是深刻而有价值的。先从2、5的倍数入手,课件的设计是利用小棒动态演示,做到直观清晰,层层深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懂得了整十数、整百数都是2、5的倍数,所以只需看个位上的数;再次通过小棒演示,使学生清楚地明白3根3根分小棒,剩余的小棒就是每个数位上的数。从而使学生有拨开云雾见太阳之感,在老师的引领下,步步为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一个个困惑被解开时,学生内心充满了喜悦和兴奋。在这个环节中,帮助学生理清了3的倍数的特征 “为什么”,在不断追问中,纵向把握知识脉络,横向沟通知识联系,厘清了知识技能目标;同时,深入教学内容的实质,挖掘知识内容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核心素养,并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
我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上,而是对知识的一种探索、研究。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是完整而透彻的,从而使学生发现规律后的美丽,也是数学的魅力!这个环节也是我们这堂课的点睛之笔。
参考文献
[1] 王明义.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教学.西部素质教育.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