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大学语文课程教法探索研究

2019-09-10常铖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法大学语文探索

摘 要:大学语文是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综合体现,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代下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教法,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和思想素质。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法;探索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而大学语文作文语文学习的高等阶段,既保留了基础语文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教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的工具性功能,也因其包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精髓成为了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语文学习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毋容置疑的,充分利用大学语文课程有助于弘扬我国优秀文化、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只有在大学语文学习时既重视智慧的传承,又重视道德的教育,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充分挖掘大学语文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在上课之前,任课老师应该先对大学语文课本里的篇目进行合理的筛选和配置,尽可能挖掘语文文本里蕴含政治教育因素的篇目课堂授课,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仔细体会其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促使学生全方位思考,達到语文学习能力与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提高的学习目的。

例如:如语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思想性的作品或者名言警句来分析,在教学中抓住文章主旨的核心,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影响和塑造学生。

在讲授女词人李清照时,要抓住她是南渡词人的典型代表,选取她前后期的代表作进行比较阅读并结合国家形势和家庭背景来分析原因。前期作品,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体现了少女时代李清照轻松欢快的生活,无忧无虑,天真烂漫,诗句清新明丽;后期作品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由此对比,引导学生领悟国家命运与个人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样借作品去讲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更加深入浅出,也会启发学生今后自觉去关注国家命运、关心国家大事,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和国家荣誉感。

二、丰富和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要根据大学语文里不同的作品类型协调和搭配不同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模式化的教学只会使课堂失去了活力,使学生失去个性。学生的被动接受只是纸上谈兵,并不能很好地从内而外地激发学生的动力。面对教师“一言堂”的课堂,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勇于突破和善于创新。如课堂自由辩论,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理解作品中的深刻意义和思想内涵;专题研讨的方式,可以融合相同主题的内容进行板块化研究;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可以团队合作,集合学生智慧一起探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还能让其从中获得思考和启发,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其次,在教学手段信息化发达的新时代,大学语文教师通过一定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出具体情境,将会使得语文的内容更形象、更真实、更具体,作品和人物的道德感染力更强。例如:有些高校引入了云课堂等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新颖、多样化,教师教学方式创新的途径也更加宽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更加浓烈。利用云课堂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进行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而且不受传统语文教学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学生能够利用新时代的各种信息化手段收获更多知识,挖掘出语文知识中更多闪亮的思想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

最后,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要始终伴随其中。中国的高考一般是总分达线入学,这导致在语文水平上,大学生往往良莠不齐,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差距包括理论知识上的差距,以及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上的一些差距,这个时候,语文老师要善于分析学情,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事先摸底,才能够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进而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进而促进思想教育和语文教育之间的融合。

三、开展相应的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活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实践活动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但是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喜爱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实践活动往往有着更为浓厚的兴趣,大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妨结合教学内容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知行合一,事半功倍。

以爱国主义主题为例,可以利用每年十月一日迎国庆,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爱国人物、爱国事迹等故事的了解和学习;也可以进行相关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再比如: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社会调查,让学生亲自到社会生活中去体验,在调查过程中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综合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激烈的思想讨论、动情的诗歌朗诵等,都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示自己,在提炼自己激辩、鉴赏和写作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从内在激励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热爱,融进学生的个人情怀,深化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最后,语文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开出课外阅读的指导书单,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选择一些语句优美又思想深刻的文章,以写读后感的形式,利用课外阅读和写作,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体会作品中主人公高尚的人生价值取向以及理想抱负,还能深化对生活和价值的认识。

综上所述,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它也是我国素质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大学语文里拥有灿若星河的优秀文化,改进大学语文的教学教法可以向大学生传递更多正能量,以实现大学语文良好的德育功能。“润物无声,教育无痕”,语文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完美载体,新时代背景下,只有积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式,才可以真正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想政治作用,促使学生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苏蒙.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湖北函授大字字报,2014,07(12):113-138.

[2]贾洪鉴.语文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策略研究[J],语文建设,2014,11(32):16-17.

[3]李丹.语 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思考[J].语文建设,2015(27).

[4]吴 俊,刘佳人.试 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 兼论大学语文教育[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8).

作者简介:

常铖(1986—),女,安徽铜陵,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教法大学语文探索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