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9-09-10王萌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王萌

摘 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还要通过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以及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运用的策略展开讨论,要求数学教师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等差异性特点,结合教材深入挖掘德育知识,全面强化学生的德育素养,在生活中学习中正确运动数学知识以及德育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引言

我国正在积极的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体现在德育素养。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需要数学教师提高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利用数学课堂渗透德育内容,并且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品格,并且突显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深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为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教材,充分挖掘德育材料

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材料,教师应利用数学知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向学生生动形象的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还能在小学阶段使学生产生优良的品质。我国古代在计算数学知识时,广泛使用算盘,算盘的运用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此外深入讲解四舍五入以及小数的运用方法,让学生在接触多样化的数学知识过程中,不断产生民族自豪感。教师在讲解上述数学知识时,应组织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要求学生在搜集相关知识过程中,学会整理知识,并且要求学生深入研究数学知识以及工具的形成和使用方式,让小学阶段学生产生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德育思想。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用四舍五入试商》知识时,本次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把除数通过四舍五入的方式进行试商,通过对余数进行试商,使除数大于余数,保证计算的结果正确。教师在讲解四舍五入试商知识过程中,应渗透四舍五入的由来,通过渗透德育教育,讲解我国数学知识四舍五入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挖掘数学知识以及形成探究数学知识的德育素养。

二、通过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小学阶段学生与教师长时间的相处,教师应展现出良好的人格魅力,通过人格魅力传递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深入影响学生的德育意识。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在与学生相处的六年时间里,良好的言行体现出的人格魅力,不仅帮助学生形成独有的言行表达方式,还能让学生在集体中展现出良好的团结能力,在集体的氛围中帮助更多的学生共同进步,突显数学教学在课堂乃至课外渗透德育教育的深刻意义。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处在重要的发展时期,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该氛围中,激发出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通过喜欢数学学习,进而喜欢教师,从而更加直观清晰的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以便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教师在展现人格魅力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人民教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向学生真诚的表达自己,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德育素养。

三、通过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主,积极利用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通过数学活动具有的实践功能,既能通过社会调查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通过实践操作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热爱数学知识、创新数学知识的德育素养。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知识时,本节知识的重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以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师应制作一立方分米、亿立方米厘米的教学模具,通过数学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理解體积的相关概念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同时在活动中利用制作的模具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要使学生具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还要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探究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德育素养。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培养他们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成为培养学生德育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良好的教学习惯,如良好的精神状态、严谨的教学作风,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产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意识,在日常学习中会不断加强习惯的培养,从而使学生通过良好的习惯,既能提高学习效率,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还能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得到精神以及心理的满足。

五、充分利用课外学习渗透德育教育

在现代化教育环境中,教师应积极开拓教学思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课外学习机会,有意识的渗透德育教育,将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教学相互融合,并设立特定的课外主题活动,如每天规定的学习时间、运动时间等,或者通过合理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运用数学知识减少垃圾的产生,使学生在锻炼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知识时,教师利用课外学习机会,将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的方法讲解给学生,包括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等,不仅在课外教学中讲解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知识引申出我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还能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同时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兴趣,还能有意识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和习惯。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锻炼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增强学生挖掘数学知识,并且有意识的渗透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涛.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界,000(008):16-16.

[2]张付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17):64-65.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