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育“软暴力”现象探析

2019-09-10张碧涵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师素质

张碧涵

摘 要:近年来,“体罚”成为教育领域的焦点话题,在教育部的三令五申下,体罚学生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却滋生了各种教育“软暴力”行为,有些教师用侮辱的语言、歧视的态度面对学生,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频频发生的教育软暴力现象,本文展开了细致分析,旨在明确教育软暴力的危害性,从多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怎样才能彻底消除这种不良现象。

关键词:软暴力;教师素质;工作环境等

一、教育软暴力的内涵

最先提出“软暴力”这种说法的是Straus,他在1979年对软暴力进行了概念界定:借助于威胁的手段、恐吓的语言对他人造成伤害。后来,有学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软暴力划分为多种类型,如辱骂、威胁等。教育软暴力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暴力行为,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会对学生心理健康构成威胁的言行,虽然不曾与学生进行肢体接触,却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属于精神虐待。因此,有人将教育软暴力看成一种杀伤力强、看不见的灾难。

二、教育软暴力产生的消极影响

(一)影响教学成绩。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需求,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与认同,哪怕老师只是亲切地抚摸一下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他们也会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会为学习投入更多的时间,回报老师对自己的爱与尊重。同理亦然,如果教师经常对学生施以软暴力,经常性地表现出对学生的厌恶、蔑视,学生就会认为自己在老师眼里一无是处,逐渐丧失学习信心,甚至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感,不把老师的要求与教诲放在心上,成绩自然得不到提高。

(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首先,教育软暴力这种行为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厌恶与否定,有些学生会因而厌倦学习,有些学生会产生自卑感,还有些学生会对学习表示排斥;其次,教师对学生实施软暴力,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甚至否定自我存在的价值。如果长期遭受到教育软暴力,学生就会变得冷漠,对周围的一切提不起兴趣,要么会将自我封闭起来,要么会自我放弃,极有可能发生各种极端行为;最后,教育软暴力会使更多学生出现暴力倾向。几乎所有的中小学生都有过模仿教师的经历,他们会牢牢记住教师的言行举止并反复模仿,其中就包括软暴力行为,用各种不文明言行来攻击他人,不利于健康成长。

(三)影响教师形象。教育软暴力行为的发生会对师生双方构成不良影响,使教师的良好形象在瞬间崩塌。语言与行为是教师内在素质、道德水准、文化底蕴的外显,谩骂性、侮辱性语言使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所有的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培养出更多的栋梁学生,面对学生的不积极、不努力,有些教师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向学生施以软暴力。事后过后,教师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但再次面对同样的情况时教师还会施暴,这与教师技能水平低、心理调适能力差有关,却形成了恶性循环。如果教师的不良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宣泄,其自身也会受到严重伤害。

(四)影响师生关系。在新育人环境下应该与学生之间形成怎样的师生关系,这一问题引起了无数一线教师的深思,答案是肯定的,即和谐、平等、互尊的关系。但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为数不多。教师实施软暴力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但中小学生心智不够健全,情绪较为敏感,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他们根本不能接受这种方式,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还会使师生关系变得僵化,彻底把学生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三、消除中小学教育软暴力的建议

教育软暴力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在多个方面得到了体现,要想彻底消除这种现象,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提升教师素养。教师要以多种方式进行思想学习,时时处处维护自身形象,要把爱岗敬业落实到行动中,带着浓浓的爱与学生相处。每个学生的成长之路都是由无数次犯错、纠错堆砌而成的,这也是人生的成长规律,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全身心地爱护学生。同时,教师也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不会伤及他们自尊的方式批评学生,使学生能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产生改正错误的决心。

(二)改善工作环境。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離不开良好的育人环境,家长、社会、学校都会把分数当成衡量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尺度,长期处于重压之下,教师难以释放自己的个性与活力,也不能调适自己的心态与情绪,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软暴力的行为。所以,要及时更新观念,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素质教育不再停留在口号上。这也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共同纠正不正确的观念,以客观公正的心态面对教师的权利,为教师提供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三)将软暴力纳入法律体系之中。在法律制度的约束下使教师的言行有所规范,当前我国这方面的立法存在空白,也要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既要对教师表示尊重,也不能盲从教师的权威,真正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何雪麒.小学阶段教育软暴力的主体诱因与消解路径[J].基础教育研究,2019(17):20-21.

[2]容仕玲.小学课堂中的教育软暴力现象透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9.

[3]栗冬丽,卢清,金哲.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的主体诱因与消解路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2):30-33.

猜你喜欢

教师素质
论小学英语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要求
让语文课上出自己的味道
关注课堂生成,保持课堂活力
Seminar教学法在营销专业课中的应用及其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职业学校提升教师素质案例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初中音乐课堂管理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