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视角班级墙面创设的成长历程

2019-09-10梁秀琪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2019年12期
关键词:墙面家务创设

梁秀琪

在我园《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涟漪式”环境创设实践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班对主题墙面创设进行了不断探索与尝试,深知幼儿园墙面环境作为一种无声的教育资源,科学的环境创设能帮助幼儿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中获得必要的支持,激发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也是促进幼儿有效发展的平台。“儿童视角”作为环境创设中的灵魂,在主题墙面环境创设过程中应如何更好的运用及体现“儿童视角”,以我班主题教育活动《爱在行动中》和《车子叭叭叭》为例,简要阐述我班在“儿童视角”下班级墙面环境创设中的收获。

一、儿童视角前——现状分析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园环境创设作了如下要求: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运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班每月都在进行环境创设的实践,想要提高环创内容的科学性与适宜性,需要將“儿童视角”的理念贯穿于环境创设的主题来源、创设主体、生成内容、呈现方式和与家社互动等过程的始终。在我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的探索实践中,发现在前期脱离了“儿童视角”,主题墙面环境大部分功能更多的只是一种装饰,并未较好的起到促进幼儿有效发展的作用。

(一)来源生硬,脱离儿童

在选择创设主题时,大多时候的来源一是幼儿园参考用书,二是作为班级老师希望我班幼儿了解某方面知识,获得某方面的发展。如“虫虫飞”主题环境创设就来源于参考用节,没有遵循“儿童视角”,从我班幼儿实际出发,选择我班幼儿当下感兴趣或正在经历的事件作为主题来源,导致最终实施的主题较生硬和牵强,也脱离了幼儿当下生活实际,没有发挥较强的教育意义。

(二)主体错位,参与较少

在创设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去选点、计划、排版与实施,偶尔附上幼儿作品,发生了环境创设主体的错位,导致幼儿在实践中被动参与,没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度较低。如开学就做环创,根据老师自己的想法拉出框架、填充内容,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剝夺了幼儿的创设权力与实施空间,墙面儿童痕迹较少,没能做到让幼儿充分参与。

(三)常换主题,生成不够

最开始主题一月一换,更换过于频繁,主题墙面刚创设完毕就撤掉更换另一个主题内容,且两个主题之间缺乏关联性和连续性,之间也缺乏内在逻辑,无法根据幼儿的兴趣、学习与发展生成相关内容。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幼儿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生成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儿童视角中——寻找儿童视角

如何改变这种脱离“儿童视角”的主题墙面环境创设现状,我班基于“儿童视角”概念,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儿童视角”。通过专家培训、教研活动、相互学习、查阅资料及自主学习,了解到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便开始区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儿童和成人的感知、认知各不相同。最初,研究者多用Child’S Perspective来表达,旨在要站立在儿童的角度去看问题,探索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因此,想要真正做到“儿童视角”,就要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不是仅仅指身体上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更重要的是思维上、态度上、语气上要基于对孩子的理解,保持平等的沟通,并能给予适当的支持从而促进其发展。

(一)主题来源于儿童,服务于儿童

在一天晨间体能游戏时,孩子们被幼儿园围墙外的挖掘机吸引了,“哇!你看,是挖挖机耶!挖挖机在挖土,好厉害哟!”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挖掘机工作,相互讨论着有关挖掘机的秘密:挖掘机的本领、挖掘机最特别的地方……我班以此为契机,开展了《挖挖机的身体》的活动,发现孩子们不仅对挖掘机感兴趣,对其他各种各样的车也兴趣浓厚,因此我们从孩子的视角、兴趣及需要出发,开展了主题活动《车子叭叭叭》,并在整个主题活动中给孩子提供适宜的支持,服务于我班幼儿,促进我班幼儿有效的、全面的发展。

(二)创设主体多元化,以儿童主导

在《车子叭叭叭》主题活动中,我班教师尝试逐渐退位,作为观察者、引导者将环境创设的权利还给幼儿,尝试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以及遇到的疑惑生成相关内容,在创设时以儿童为主导,同时鼓励家长也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渐渐的,墙面上幼儿的东西越来越多。

主题活动《爱在行动中》同样实现了以儿童为主导,幼儿作为思考者、发起者、引领者,家长和老师作为辅助者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帮助。如“家务我来做”互动操作卡版块中,孩子们会怎样爱家人、同伴和周围的一切事物呢?和我们表达方式是一样的吗?通过与幼儿的谈话,了解到爱家人也可以是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为此,孩子们创设了“家务我来做”互动操作卡。每天孩子回家做了家务之后,家长会把照片传至群相册,第二天孩子来园后将相应家务卡贴到自己的家里。这个版块全是孩子自己操作创设出来的,我班老师和家长也都退位到孩子后边,实现了主题墙面的环境创设主体由儿童主导。

(三)互动与持续增强,关注度大增

在主题活动《汽车叭叭叭》中,“汽车我来造”版块内容是“我喜欢的车”版块的生成内容,我们可以做什么样的车呢?孩子回家与家人商量讨论用废旧盒子、瓶子等制作喜欢的车,做好的车带来幼儿园却没地方存放怎么办?于是,孩子们提出修个立体车库就可以放很多车啦,于是我们共同创设了立体车库,孩子可以自主选择停到想停的车位里去,平时作为一些区角活动的辅助材料也可以自取玩耍,在加强了幼儿与主题墙面互动的同时,也现实了区角和主题墙面的联结。

三、儿童视角后——带来的转变

什么是儿童视角?我们常常在说:教育要有“儿童视角”,要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索,用儿童的感情去热爱……但真正做到儿童视角,知易行难。

(一)教师获得方向

在“儿童视角”指引下的环创过程中,收获的转变不仅仅在环境创设上,也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儿童视角”就像注入我身体里的血液,只要与幼儿相关的一切工作,都会指引我用“儿童视角”去思考与实践。同时也发现“儿童视角”需要教师倾听,而真正意义上的倾听背后代表着尊重,尊重幼儿表达的权利,尊重幼儿保持沉默的权利,也尊重幼儿的思维,哪怕不是完整的,哪怕不是你想要的结果,只要是幼儿自己的就好。在环境创设中,我班也改变了以往的环创方式:绞尽脑汁地思考要开展什么活动,主题墙面要呈现哪些版块内容,以何种方式呈现,需要布置哪些亲子手工作业来“填满”主题墙等。幼儿的想法远比我们多得多,现在可基于我班幼儿实际情况,通过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契机,持续跟进并不断生成新的主题内容,把创设的权利还给幼儿,并为其提供相应支持与帮助,以获得全面发展。

(二)家长获得方法

家长也在环境创设的实践过程中有了一些观念上的转变,家长们明白了儿童视角需要等待,也要基于孩子的思维水平和身心特点给予支持。在“家务我来做”活动中,有部分孩子在刚开始时,对擦桌子的技能没有较好掌握,导致越擦越糟糕,通过相互交流与正向引导,没有耐心的家长也渐渐尝试着等待,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坚持一段时间后,大家都为孩子的进步感到惊讶。同时也有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家里的抹布对于孩子来说太大了,拿不下也不好操作,于是在家专门为孩子准备了适宜大小的毛巾来做家务,这些都是“儿童视角”很好的体现。

(三)幼兒获得发展

儿童是一本了不起的大节,我们需要用“儿童视角”细细去品,只有理解儿童,我们才会用更合适儿童的方法去对待他们,去与面前的孩子合二为一,理解他们的行动、想法、感受与体验。在“儿童视角”下的“涟漪式”环境创设实践中,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的幼儿,他们通过不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获得发展。

主题墙面作为幼儿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儿童视角”的指引下,我们的环境要为儿童的发展提供真实感、支撑感、连接感、价值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有一个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本质,提供给幼儿理解的、开放的、可互动的、自由表现的空间,在这条路上,我们也将一直探索下去。

猜你喜欢

墙面家务创设
做家务
帮妈妈做家务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超酷的智能绘画机器人
这些家务活儿,你应该学会做哦!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开关的美丽衣裳
不爱做家务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