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语课堂求“真知” 质疑创新学语文

2019-09-10毛云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大仲马真知求真

毛云

“千教万教,叫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在陶行知先生众多教育名言中为人熟知的一则教育理念。其中“教人求真”是从“教”的角度出发,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努力探求“真知识”,摒弃“假知识”。

由陶先生对“假知识”的解释我想到,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经常会造成“假知识”的出现,从而影响到学生对“真知”的学习。因此,我在一次次的课例教训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了善于辨别正误、敢于质疑求真的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不尽信教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授业”,即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職责之一。然而,由于每个教师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或是一时疏忽大意,常常在教学中出现主观上或意料外的错误。我本人就经历过几次。借由这些例子,我让学生知道:遇有疑惑,要敢于质疑,不盲目相信教师。

案例:大仲马和小仲马——教师也会犯错!

在我们班,有让学生写“每日一句”的习惯,即按照座位次序,每天让一名同学在黑板上摘抄下自己找到的一句名人名言,并利用晨会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解读、分享。

一次,一位同学所选的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一句名言:“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晨会上,我先让学生谈了自己的理解,然后给他们补充说明这句话的含义。说到兴致盎然之处,我忽然想到:不如借此机会把大仲马的作品推荐给学生吧!于是便接着说道:“大仲马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是《茶花女》。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读一读。”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茶花女》的作者不是大仲马,而是他的儿子小仲马!而这一点,一直到我回到办公室饶有兴趣地继续查阅大仲马的资料时才发现。

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我便在当天的夕会上主动向学生提及此事,并坦承了自己的错误。我说:“同学们,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有时,老师说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老师也会犯错。但犯错没关系,只要及时纠正就可以了。所以,以后大家如果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任何疑惑,请你们一定大胆说出来,说不定还能帮老师纠正错误呢!”学生们听了,都很兴奋,甚至有几个顽皮的还顺势答了句“没问题”。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敢于质疑的信心和勇气。

二、不尽信书本

《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学生来说,若是一味相信书中所写的内容,而不辨别其优劣,那么就会变得迂腐狭隘;若是遇到编者不慎,在书中遗留下错误,那么学生就会被误导,学到“假知识”。因此,读书不能拘泥于书上的内容或迷信书本。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例子,并由此让学生懂得了“不尽信书本”的道理。

案例:写自己的范文——书本也不完美!

四年级的一次习作课,主题是记录一次班级讨论会。然而在备课时我发现,书上的范文写得并不好。写到不同学生发言时,仅以干巴巴的“某某说……”作为提示语,实在是太过平淡普通,并没有表现出讨论会的热烈气氛。

如果让学生以此为参照,那他们只会写出一篇平淡无奇、千篇一律的文章来。怎么办呢?我开始思索起来。

在进行完班级讨论之后,真正的作文指导开始了。我先让学生自读范文,在他们读毕之后,先问学生从范文中知道了什么。有学生说知道了要写出同学们不同的观点。我肯定了他的想法,然后接着问:“可是,同学们有没有在范文中发现什么不够好的地方?”学生们立刻低头细读,很快就有学生举手:“老师,文章写同学们发言时,总是谁谁谁说,提示语一直都在前面。我们在学《第一朵杏花》时曾学过,提示语还可以放在句中或句末的。”“老师,写同学们发言时,一点没提到他们的语气”。“我觉得不仅可以加上同学们的语气,还可以加上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呢!”

听着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我非常欣赏地赞赏道:“同学们看得真仔细,想的也非常棒。那就让我们合上书,按照刚刚同学们提的意见,把讨论会中同学们的语气、神态、动作仔细地记录下来,让讨论会变得有声有色,写出我们自己的范文!”听了我的鼓励,学生们志气高涨。果然,那次习作大家写得很不错,比书上的范文精彩、有趣得多。

三、不学死知识

不尽信教师、不尽信书本,为的都是避免学生学到不确切的、错误的知识,那么是否意味着,对于所有正确的知识,不管怎样都要让学生全盘接受、照单全收呢?当然不是,在陶行知先生看来,“强不知以为知”也不算学到“真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灵活应对每个知识点,不死记硬背。

案例:鼓励多样表达——我的发言也很棒!

不仅是成语教学,在平日的课文教学中,我也经常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记住一些课文中的知识点。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蚁国英雄》这篇短文时,我和学生们一起细细品读了蚂蚁们如何在危机情况下团结合作、突围自救的感人故事。在讲到“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一句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以此为铺垫,再让学生说出对标题“蚁国英雄”的理解,这也正是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

只听发言一向精彩的张晓同学说:“这些在蚁团外层的蚂蚁在自己被烧焦、已经死亡的情况下也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们这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觉得他们就是‘蚁国英雄’”多么准确到位的解释,我不由地对她伸出了大拇指,接着问:“还有谁也来说说看?”

我看到原本举着手的陈艺同学悄悄把手放下来了,便说:“陈艺,说说你的理解。”陈艺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说的没有张晓说的好。”我微笑着鼓励他:“没关系,说说看。”他小声地回答道:“外层被灼焦的蚂蚁宁愿自己死也要保护同伴,我觉得它们不再弱小了,它们很伟大,所以是‘蚁国英雄’。”

听了他的回答,我微笑着,对他、也对全班说道:“老师觉得,陈艺的回答也非常棒!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解释,只要本质上不出错,不管怎样表达,都是可以的。不是所有问题都有规定的‘标准答案’,老师非常希望看到同学们能够自己积极思考,用自己能够理解的语言,去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我话音刚落,就看到许多孩子刷刷举起了手,纷纷想说出自己对“蚁国英雄”的理解……

综上,就是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对陶行知先生“求真知”思想的一点思考和实践。今后,我会以小学语文课堂为载体,进一步探索更多更好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求真知”,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我希望能以探索“求真知”为第一步,继续踏实践行陶行知先生“求真”思想的其他方面,真正做到“千教万教,叫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上元小学(211100)

猜你喜欢

大仲马真知求真
实验出真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张锦绣
阎生德
实践出真知
大仲马:才思泉涌
分类求难题 讨论得真知
大仲马的与上帝决斗
大仲马低价卖剧本
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