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探究中增能力 于细微处觅真知

2019-09-10赵婷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习题文本课文

赵婷

在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中,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高效途径。通过阅读,学生们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内涵;在思维方面,可以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思辨能力。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细读进行深入剖析,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本文就如何进行文本细读展开相应对策分析,希望能对我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想要细读品味,请先给予空间

文本细读意味着打破了原填鸭式教育下,那种为应对考试从而加快课堂进度的教学方法,即一切以题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下,文本只需粗略阅读即可,根据课后题找出相应语句,进行分析,将整个文章拆分,使得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脉络了解不清,中心思想理解的也是囫囵吞枣,感受不到文章的美感。

小学所处的阶段学业压力并不大,而此时正是学生阅读的黄金时期。因此建议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首先要改进自己的授课模式。在此期间不要让学生感受到“功利化”“任务化”的教学思维,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培养文学美感,让学生们在美感中体会学习语文学科的价值。

教育人员可以采用“侧面引导,主动发现”这一方法。“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会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以及思考方式,然而文章的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大体为一种或是两种。这就意味着很多同学对中心思想的理解会和作者略有偏差,此时教师要使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作者暗示的细节,联系自身感受,换位思考理解作者。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课文《匆匆》中,整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去了”“谢了”“枯了”“再青”“再开”这些词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提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文本边在上面标记细节,暗示性的词语,句子等,记住重点,串联成线,学生作用这样的方法会对课文整体的把握更加清晰,准确。

二、自画导图,减压学习

现阶段语文课完整的讲授一节课文,一般需要两节课或三节课,学生的家庭作业以课后习题和练习册为主。在未完整,透彻的理解一节课时候,去做相关习题,效果并不会达到理想标准。

因此我们可以来改变课后作业的方式,建议采用思维导图作业模式。其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具有高度实用性的思维工具。在语文的教学中,同样可以引用这份工具,让学生自己当“翻译家”和“画家,把各段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用自己的画笔来连接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听课时文本所记录的细节整合到一张纸上呈现出来,不仅会让学生对课文理解更加深刻,而且会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课后习题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而设计,不应该成为学生的压力,更不应该让学生依照课后习题来理解课文,本末倒置。因此,针对课后习题来说,我们可以采用“选做”的模式,对于学

生发散性思维有帮助,对上课内容可以有所补充的习题给学生分配,其余习题可以选择不做。这样学生减少了课后学业压力,也会促进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促进对文本的细读,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起学生好的阅读习惯,对其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解决作者提出的问题,发散思维

教材的编写严格按照新课标教学大纲编排,每篇文章作者都会提出一个观点,现象,反映出一个问题。例如,在《藏羚羊跪拜》这篇文章记叙了老猎人不顾藏羚羊的跪拜,杀了一只有孕母藏羚羊后发现真相,此后把自己的杈子抢埋葬,呼吁了人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尊重生命同时也赞美了神圣而伟大的母爱,也反映了即使再现阶段的文明时代也依旧存在捕杀野生動物的现象。在文本细读教学中,除了要把握中心思想之外,在课程伊始,教师可以向同学们提出一个关于“什么”的问题,如这篇文章在你的脑海里出现的画面是什么?你觉得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知道作者除了这篇文章还写过什么作品呢?这些看起来是小问题,实际上都是在考察学生对于作者的理解,只有对作者背景,生平经历有所了解,才能对文章的感情,故事内涵掌握的才能更加精准。在学生自己细读的过程中,要锻炼学生提出“为什么”的习惯,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与作者互动交流的过程,在不懂的地方,开始自我思考。在结束对文本的学习后,可以请学生来解答课前所提出的问题,来说出自己的答案,锻炼其精准转述得能力。学生可以尝试把自己当一次“作者”,带入自我,想象自己正在伏案写这篇文章,会将故事如何进行陈述,剧情如何转折,伏笔细节体现在哪里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锻炼其批判性的眼光,双向思维。

四、结合阶段特点,引入新型方式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拥有自主意识但同时依旧稚嫩,对于世界,新的方法依旧充满好奇,此时他们的价值观正在慢慢的行程,因此在这个阶段,巧妙运用语文文本中传达出的正确价值观来引导学生,对其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这个时代是信息技术时代,在课堂上要善于使用新媒体技术来提升学生兴趣,增加学习效率。例如,在《我的童年发现》这一文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预习这篇课文。搜索生命起源的简单讲解视频,这篇课文的音频,相关的动画如《神奇的马丁》《飞屋环游记》这些电影,来体会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些方法看似和课堂距离很远,实际上,高效的利用视频中蕴含的知识,道理,相比于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的表达,这样有“形”在眼前,记忆更加深刻,也会更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五、情境创设,把学生带入文本

在课堂之上,按照教学内容把一定的情境创设出来,这样做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从而将自身学习效率提升。案例分析:在对《丰碑》的内容教学中,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在行军途一名军需处长把身上批的棉衣给了战士,而自己冻死的感人场景。因为我们的生活现实和故事发生的年代在时间上相差甚远,而且,对于英雄人物,小学生们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授课中,为了让学生们对课文内的英雄更深入的了解,教师首先制定相应的对策,对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充分的了解,让学生在当时的环境内对英雄进行认识,把英雄形象树立起来。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会被调动起来。这期间,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朗读,对军需处长的伟岸形象进行了解和感受。

小学高年级语文相比于低年级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注重思维及方法的引导,给予学生新的启发。文本细读会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文本细读的优点远不止这些,这一领域发展空间巨大,希望本文能为教育人员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文本细读方面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陆桥实验小学 (214400)

猜你喜欢

习题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端午节的来历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