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携手前行,推动戏曲教学的发展

2019-09-10于冰

公关世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歌舞戏曲戏剧

于冰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更是中国的国粹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新兴事物的兴起和发展,让戏曲这个行业逐渐被现代人淡忘,而作为戏曲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在新的时代赋予戏曲新的形式,赋予戏曲教学更多的教学理念,赋予学习戏曲的学生们更多实用的知识,这样才能够让戏曲重现辉煌,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我们思考戏曲未来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现在做什么才能有未来。可以很肯定地说,培育戏曲人才,戏曲才有未来;改变固有理念,创新戏曲形式,戏曲才有未来。不管是立足当代谈传承,还是面向未来图发展,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关键都是人才。

一、戏曲的发展

戏曲行业历史悠久,是我国最早的戏剧形式,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开始萌芽,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用来娱神的原始歌舞。

《尚书尧典》上说:“於!子击石拊石,百鲁率舞。”《吕氏春秋古乐》上也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日《玄鸟》,三日《遂草木》四日《奋五谷》五日《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二、从传统到现代的戏曲教学方式

我们在研究戏曲时候,应本着既敬畏传统,也尊重传统的思想,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革创新,探索规律,讲究科学;既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也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既重视个人经验和体验,重视口传心授,也重视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既重视教研和团队教学,实施过程监控和动态管理,也注重课程、教材改革创新,启动贯通十年的教材建设,并整理音像资料,开发音像教材。

在教学中秉持戏曲口传心授的教学传统。尤其是初级教学,唱念,讲吐字发音,行腔归韵。做打,讲横平竖直,起承转合,抬手投足,一招一式要求要规范。打基础非常重要,必须从细节开始。

老先生们教导说,开蒙第一课就是教“一戳一站”,出师登台后讲究的也是“一截一站”,直到老年功成名就还要研究“一戳一站”,道理很简单,从“一戳一站” 的基础中可以看到功夫、气质、甚至是全面素质,这个“一戳一站 ”是广义的,是由点到面,从浅入深,永无止境的。

此外,还要把技术、技巧融入到剧目的表演当中去,有机结合起来训练。通过前阶段单元素练习和整体组合协调的训练,以及四功五法的讲解和实践,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接下来就可以进入到完整剧目的教学中去了。

简而言之,就是要把传统戏曲教学中的精华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从基础上提升戏曲人才的专业素养。

三、专业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

培养戏曲人才,作为教育者首先应该重视课堂教学,在课堂之外,更应该注重舞台实践教学。重视演出实践,在演出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说说收获,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专业素养锻炼,争取做到校内有彩排,校外有实践。作为学校,更应该积极为学生争取巡演以及集训、联合院团演出的各种机会,以演出促成长,以比赛促教学,以创作促实践。

当然,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学生,专业能力和个人条件的差异较大,学习过程中快慢不一,这样,更需要我们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道路上最大化发展,教会学生相互借鉴,相互鼓励,取长补短。

四、文化学习与专业学习同等重要

新时代戏曲人才的培养,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文化学习,保证文化课时,引进优秀的文化课教师,积极开展文化课教研活动、文化和专业联合教研活动,开发校本教材,开设名家讲堂等。丰厚的文化底蕴将为戏曲人才持续成长提供持久动力。

首先,要重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学好语文能提高对剧本的理解和对角色人物的把握,能帮助戏曲人才更好的塑造角色和舞台人物形象,利于戏曲的再创作。学好语文还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从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戏曲人才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其次,重视对历史、哲学等人文知识的学习。

学好哲学、历史等社会科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另一方面还有助于从历史的角度深刻分析戏剧中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从而能更准确的把握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有利于塑造丰满的戏剧人物形象。

现在国家对传统文化,传统戏曲前所未有的重視,并把弘扬传承和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四个自信里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文化自信,那么我们凭什么自信呢?是因为我们这个文化里面有优秀的文化精髓,有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和领悟的东西,戏曲的传承发展靠戏曲人,更靠戏曲教育者,让国粹再现辉煌,靠的是更多的戏曲行业的创新人才,在这条道路上,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携手并肩,共同推动戏曲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歌舞戏曲戏剧
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进藏西人眼中的藏族音乐与歌舞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剧——木偶戏
传统戏曲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歌舞欢庆“三月三”
春蜂
看大唐歌舞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