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微量元素单因子试验
2019-09-10杨会芳王丽英
杨会芳 王丽英
一、试验点概况
试验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进行,该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土壤类型为潮土,质地为轻黏壤。试验前取0~30 cm耕层土壤,测试其基础理化性质,其pH值为7.3,有机质质量分数23.5 g/kg,全氮质量分数1.68 g/kg,速效磷质量分数10.0 mg/kg,速效钾质量分数80.0 mg/kg。
二、试验设计
(一)试验品种
试验品种为新麦26。
(二)试验方案
试验设不施用中微量元素和施用锌、硼、锰等不同的中微量元素等9个处理,中微量元素均为作物上推荐的最佳用量。肥料在耕地前施入。对照为不施用任何中微量元素肥。锌肥为硫酸锌3 kg/667 m2,硼肥为硼酸0.25 kg/667 m2,铜肥为硫酸铜1 kg/667 m2,锰肥为硫酸锰2 kg/667 m2,镁肥为硫酸镁2 kg/667 m2,硅肥为硅酸钠试剂2 kg/667 m2,硫肥为硫磺3 kg/667 m2,钼肥为钼酸铵0.25 kg/667 m2。
试验设3个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24个小区。小区面积30 m2,每个试验小区间隔开30 cm,每2个小区之间留有1 m过道,设立保护行。纯氮用量为15 kg/667 m2、P2O5用量为8 kg/667 m2,K2O用量为6 kg/667 m2。
(三)样品采集与测定
分别于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取植株样,混合装入纸袋中,105 ℃下杀青,80 ℃下烘干至恒质量,称其干物质量;粉碎过1 mm筛,用于全氮、磷、钾质量分数的测定。称取植株样品0.2 g,用H2SO4-H2O2消煮,获得待测液后,采用流动注射分析仪(AA3,Seal,德国)测定消化液全氮质量分数,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磷,火焰光度计测定钾质量分数。
三、试验结果
(一)底施不同中微量元素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施用微肥(CK)的处理,其中根据实测产量的数据可以看出,施用硼肥的产量最高,其次是镁肥和锌肥,施用微肥的处理中产量最低的是铜肥,在亩穗数指标中,群体最大的是硼肥,其他差异不显著,说明施用微肥对穗数影响不大。穗粒数最多的是施用镁肥处理,最低的为锌肥和钼肥、铜肥。千粒质量各处理之间变化不大,變化趋势大体与穗粒数趋势一致(见表1)。
(二)底施不同中微量元素对小麦不孕小穗数的影响
结实小穗数是指麦穗上至少有一粒小麦的小穗数量,由图1可以看出,底施不同微肥处理下,对小麦不孕小穗数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同微肥处理可以显著减少小麦不孕小数的数量,其中效果最好的为铜肥、锌肥、硼肥、锰肥,其次为镁肥、钼肥、硅肥。底施硅肥效果不明显,分析原因可能是施用硫磺起效慢。
(三)底施不同中微量元素对小麦群体分蘖动态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底施不同中微量元素下,对小麦群体前期影响差异不大,差异较大为返青期,群体最大的是施用硼肥处理,其次为锌肥处理,最小的为不施微肥和铜肥处理。在成熟期,除施用硼肥外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底施微肥在对小麦群体方面的影响较小,群体差异主要受底施氮肥、磷肥、钾肥的影响较大。
四、试验意义
作物对微量元素需要量虽然很少,但是它们同常量元素一样,对作物同等重要,不可互相代替。微肥的施用,要在氮肥、磷肥、钾肥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肥效。同时,在不同的氮、磷、钾水平下,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反应也不相同。微量元素是维持生命有机体正常生物功能和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它与蛋白质、脂类、多糖、核酸、维生素等密切相关,对植物各种生理代谢过程的关键步骤起调控作用。同时,它对维持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平衡、改进人类的各种营养状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物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主要来自各种外源性物质,容易导致缺乏或过量积累。通过合理施肥与农艺调控措施来改进人类食物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的营养强度,增加对微量元素的补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